文房之志

2017-06-06 11:59周红艺
中华手工 2017年2期
关键词:包浆美院器物

周红艺

从美院毕业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记得刚毕业的三五年间,画花鸟、画人物、画山水;捣鼓水墨、玩现代派;用生纸、熟纸、皮纸;做肌理、搞特效……什么没弄过就弄什么,还弄得热情高涨。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也忘乎所以。总以为从美院出来便拥有了—片自由的天空,实质却像瘸子—下子失去了拐杖,东拉西扯地想赶紧抓住个什么,却什么也没抓住,抓住的又不称手。于是深一脚、浅一脚,路愈发矗孺东倒西歪了。

一天早上起来,突然觉得那些搁置已久的、曾经认为陈旧腐朽而不屑模仿与重复的传统作品,竞变得和蔼可亲,意味绵长。不自觉便被它们迷住,非要向传统靠近不可。

用中国画表现传统器物,这种气质有点像包浆这个词。华丽而光润的薄薄一层,让人觉出里面的沉稳与朴厚,不浮不飘,经得起长时间的玩味。

包浆是人养出来的,急不得,慢慢来,用的时间久了才会有。有的人心急,急于见成果,就会拔苗助长,人为加速,去做旧、去仿古,一旦有作的痕迹,看着就假,叫人喜欢不起来。

新上手的器物,有生涩而粗糙的,有光鲜而亮丽的。在使用过程中,开始摸索、擦拭、把玩,日子久了,生涩与粗糙渐渐变得光润来,光鲜亮丽渐渐退去那层“贼光”,变得沉稳而温雅。如同日积月累的学问与笔墨,退去了火气,由生而熟。

中国文化很有趣,崇尚老到,瞧不起稚嫩,却希望永葆天真。所以又要清新,又要質朴,薄中见厚。但没有岁月的沉淀与积累,怎能达到那样的境界!

所以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养出来的。拿书本去养,拿生活去养,用自己的生命阅历去滋养,浸泡得久了,自然就焕发出一层特有的“包浆”。有自己的气味,有自己的光泽,有了文化与时光沉淀的味道。就像我们常说,有些人有山林气,有些人有书卷气,都是长期养出来的气质,装是装不像的,得骨子里有。

当然,“把玩”的心态必不可少。闲情逸致,逸致是闲出来的,可又不是所有闲人都能玩出一分逸致来。闲一点,散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把时光掰碎了享受。再快,就真的老了。

猜你喜欢
包浆美院器物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文玩那些事儿——文玩包浆的三层意义:冰浆 晶浆 玉浆
文玩那些事儿——包浆太慢?因为你手太“勤”了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美院张老师评画
包浆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奇葩美院(完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