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6-06 09:31王壮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2期

王壮杰

【摘要】 目的 探究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84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段进行治疗, 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受试者随访1~5年, 平均随访(2.55±0.82)年。284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237例(83.45%)。胶质瘤Ⅰ级1年生存率100.00%(26/26);胶质瘤Ⅱ级1年生存率100.00%(35/35);胶质瘤Ⅲ级1年生存率77.50%(31/40);胶质瘤Ⅳ 级1年生存率75.00%(24/32);垂体瘤1年生存率100.00%(40/40);脑膜瘤1年生存率82.86%(29/35);松果体区肿瘤1年生存率84.85%(28/33);听神经瘤1年生存率92.59%(25/27);其他肿瘤1年生存率81.25%(13/16)。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水肿75例(26.41%), 其中Ⅰ度31例(41.33%)、Ⅱ度25例(33.33%)、Ⅲ度19例(25.33%);放射性颅神经功能障碍16例(5.63%);放射性脑组织坏死13例(4.58%)。结论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较好。

【關键词】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内肿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3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指对颅内某一具有局限性的病灶靶区应用大剂量高能射线聚集后使其损毁, 而病灶靶区外邻近正常组织则不受累及, 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类似, 不仅能减少患者颅脑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及不良并发症发生风险, 而且在颅内肿瘤治疗方面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 良恶性颅脑占位性病变局可使用。目前, 临床上对于立体放疗中应用的γ刀治疗精度、应用剂量及最佳使用范围争议较多, 需医师在掌握患者临床表现, 结合病情需求等相关情况综合判断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2, 3]。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4月~

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84例颅内肿瘤患者,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段进行治疗, 取得一定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4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84例颅内肿瘤患者, 男189例(66.55%), 女95例(33.45%), 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50.51±10.68)岁, 肿瘤病灶大小10~45 mm, 卡氏(KPS)评分55~90分;胶质瘤Ⅰ级26例(9.15%), 胶质瘤Ⅱ级35例(12.32%), 胶质瘤Ⅲ级40例(14.08%), 胶质瘤Ⅳ级32例(11.27%), 垂体瘤40例(14.08%), 脑膜瘤35例(12.32%), 松果体区肿瘤33例(11.62%), 听神经瘤27例(9.51%), 其他肿瘤16例(5.63%)。

1. 2 方法 患者均采用γ刀进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以60Co作为放射源, 由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ET-Luna-260月亮神全身伽玛刀, 60Co放射源42个, 呈扇形放射性排列, 选择合适的准直器孔径, 用CRW定位头架, 个体性设计制作的头模及牙模, 保证定位头架与患者头部重复定位次数不变形至少30次, 经三维放射治疗方案设计、制定及验证后方可治疗:胶质瘤Ⅰ~Ⅱ级分次3~6次, 6~10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75%~90%, 胶质瘤Ⅲ~Ⅳ级分次6~12次, 3~6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65%~85%, 垂体瘤分次3~8次, 5~8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65%~90%, 脑膜瘤分次3~8次, 5~8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75%~95%, 松果体区肿瘤分次6~12次, 3~6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70%~85%, 听神经瘤分次3~8次, 5~8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75%~90%, 其他肿瘤分次6~10次, 5~7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65%~85%[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5, 6]进行判定。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明显变化(NC)、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脑水肿及放射性脑组织坏死、放射性颅神经障碍或器质性损伤。

2 结果

所有受试者随访1~5年, 平均随访(2.55±0.82)年。284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237例(83.45%)。胶质瘤Ⅰ级26例, CR者14例(53.85%), PR者9例(24.62%), NC者3例(11.54%), PD者0例, 1年生存率100.00%(26/26);胶质瘤Ⅱ级35例, CR者20例(57.14%), PR者11例(31.43%), NC者4例(11.43%), PD者0例, 1年生存率100.00%(35/35);胶质瘤Ⅲ级40例, CR者16例(40.00%), PR者15例(37.50%), NC者5例(12.50%), PD者4例(10.00%), 1年生存率77.50%(31/40);胶质瘤Ⅳ 级32例, CR者4例(12.50%), PR者20例(62.50%), NC者5例(15.63%), PD者3例(9.38%), 1年生存率75.00%(24/32);垂体瘤40例, CR者13例(32.50%), PR者23例(57.50%), NC者4例(10.00%), PD者0例, 1年生存率100.00%(40/40);脑膜瘤35例, CR者4例(11.43%), PR者25例(71.43%), NC者4例(11.43%), PD者2例(5.71%), 1年生存率82.86%(29/35);松果体区肿瘤33例, CR者19例(57.58%), PR者9例(27.27%),

NC者5例(15.15%), PD者0例, 1年生存率84.85%(28/33);听神经瘤27例, CR者6例(22.22%), PR者16例(59.26%), NC者5例(18.52%), PD者0例, 1年生存率92.59%(25/27);其他肿瘤16例, CR者4例(25.00%), PR者9例(56.25%), NC者3例(18.75%), PD者0例, 1年生存率81.25%(13/16)。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水肿75例(26.41%), 其中Ⅰ度31例(41.33%)、Ⅱ度25例(33.33%)、Ⅲ度19例(25.33%);放射性颅神经功能障碍16例(5.63%);放射性脑组织坏死13例(4.58%)。

3 讨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最初由国外神经外科专家提出, 是指针对颅脑占位性病变将大量放射线聚集后一次或分次放出, 可使靶区出现大分子化合物结构与细胞结构被破坏, 从而因此细胞核酸、DNA以及核蛋白等被破坏, 从最大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 并且使靶区中心与边缘处存在明显剂量剃度变化, 从而保护靶区边缘紧邻正常组织[5]。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 γ刀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肯定。60Co源(γ刀)应用率越来越高, 通过微创立体定位框架或个体性设计制作的头模及牙模, 保证定位头架与患者头部定位, 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 定位精度良好, 多经单次照射治疗, 中心精度甚至达到0.1 mm, 具有半封闭治疗空间[7-9]。据文献报道[10-13], 头部γ刀最初应用于临床时, 仅用于治疗头部占位性病变, 目前在临床上γ刀治疗头部最适合直径<30 mm的病灶。此外, 60Co源活度具有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特点, 焦点处剂量也随之不断下降, 提示每隔5~8年, 提供γ刀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需将现有60Co源更换的, 花费不低[14, 15]。据文献报道[16], 针对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应用效果也随之不同, 以听神经瘤为例。听神经瘤在临床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但据文献报道, 使用γ刀治疗听神经瘤, 在保留颅神经系统功能及控制肿瘤病情方面, 甚至比手术治疗效果更好。本次治疗中, 28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颅内占位性病变, 经γ刀治疗后, 发现总有效患者例数及1年生存率均较高, 提示γ刀治疗效果较好。

总之,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刘力华, 王轩, 夏廷毅. 螺旋断层放疗治疗成人脑干胶质瘤近期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 2013, 53(43):48-49.

[2] 吴建珩, 李晓辉, 单峤, 等. 放射性脑病的临床与MRI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22):75-77.

[3] 吴高峰, 雷进, 吴娜娜, 等. 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978例临床分析. 四川医学, 2016, 37(5):542-544.

[4] 赵东亮. 伽马刀治疗颅内肿瘤的30例临床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 2013(2Z):215-216.

[5] 余少雄, 尹勇, 刘泽. 依达拉奉在颅内肿瘤γ-刀术后脑水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36):130-132.

[6] 李春田, 菅青, 马明, 等. 伽马刀治疗脑干肿瘤的疗效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 2016(23):116.

[7] 黄润生, 钱伟, 房景玉, 等. 伽玛刀分次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 18(6):358-359.

[8] 张倩, 胡力宏, 宋旭旭, 等. 全脑放疗联合γ-刀局部加量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医疗卫生装备, 2016, 37(7):87-89.

[9] 翁卿吉, 吴世勇, 李建一. 颅内肿瘤伽马刀治疗术后放射性脑水肿的磁共振特点.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18):3454.

[10] 刘守勋, 李文涛, 孟喜军, 等. 颅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陕西医学杂志, 2001, 30(8):451-453.

[11] 赵明媚, 宁铁英, 刘伯晨. 立体定向内放疗并γ-刀治疗颅内囊实性转移瘤的效果. 齐鲁医学杂志, 2014(6):500-501.

[12] 刘才兴, 杨卫忠, 陈建乐. 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疗效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1):65-66.

[13] 高永军, 冯忠堂, 孙亮, 等. 脑肿瘤的γ-刀治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3):100-103.

[14] 邹跃, 张加望, 马敏, 等. 超级伽马刀治疗儿童脑干肿瘤36例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10):6862.

[15] 利晞, 邓印辉, 梁舜尧.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疗效分析. 中国临床医生, 2003, 31(2):42-43.

[16] 曹培成, 李金华, 张振兴, 等.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691例临床报告.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 25(5):368-370.

[收稿日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