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莉
中职语文课程,必须突出职教特色,充分考虑中职生就业、创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利于自学的教学环境”。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给开发、运用课程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空间。选择优质影视资源并引入语文课堂,既是语文教学顺应现实的要求,也是教师开发、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手段。
一、与时俱进,引影视资源入语文教学
(一)学生对影视资源喜闻乐见
当今社会,iPad、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已进入百姓家庭,加速了影视资源的传播,扩大了影视资源的影响范围。影视资源便捷、迅速、多元、多样、新颖的特点,使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公共资讯。影视传播媒介影响和改变着大家尤其是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成为人们消遣娱乐、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可见,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若能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选取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目标与学生的学情、心理相匹配的影视资源,并创造性地将其与语文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能够强化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影视内容的剖析和解读,更是能够激起学生头脑风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的喜悦。
(三)影视资源的繁荣发展做保障
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丰富的信息资源、新颖多变的展示手段,让影视资源集声、色、光、电、文学、绘画、摄影、戏剧、建筑、音乐等艺术因素和多种感觉相互兼容刺激于一身,产生了很多优质的作品,如各类专题片、系列片、动画片、影视剧作、有创意有内涵的广告等,繁复多样的影视资源,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灵活多变,有效运用影视资源
(一)学情分析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虽文化基础课水平普遍偏低,但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接受快。学生学情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要考量的要素。
(二)概念界定
文中所说的“影视资源”,是指一切能帮助学生学习的有审美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音像资料,包括影视剧、体育、综艺、动漫、科普宣传片、专题节目、新闻调查、广告、音乐、自制视频等等。
文中所说的“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是指教学活动能实现教学预期目标。有效率,是指教学效率提高,即“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会增大。有效益,是指在固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多元、有差异的发展和进步。有效运用,是指将优质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后,学生不仅乐学、爱学、主动学,还学有成效。
(三)精心设计,有效引入
1.精心选择,合理运用
首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乐学”的指导思想,要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选取的影视资源,既能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内涵,提高素养。
其次,要有针对性,以适用为准则来精心挑选影视资源的内容。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使用优质的与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相匹配的影视资源,即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联的、适用于语文学科特质和语文课堂教学现实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影视作品。
再次,影视资源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引入的次数、时间要严格控制。
2.精心安排,有效运用
首先是有针对性地引入优质、适用的影视资源,其次将这种集声乐美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和教材和谐巧妙地整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共同为语文教学服务。
(1)巧妙引入,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中职学生青春年少,爱憎分明,喜欢探究未知的新鲜事物,讨厌重复、机械的东西。影视资源以视觉的直观性、阅读的综合性、画面的迅捷性,迅速抓住学生的心神。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打开他们的心扉,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如,柳永的词《雨霖铃》。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加之学生理解有限,学生并不大喜欢这种教学内容,容易起抵触情绪。笔者这样导入:播放歌曲视频《雨霖铃》(武大女生原创版),请学生跟着哼唱,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扮演恋人分离的场面。哼唱,可以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感情基调;扮演,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利于学生代入角色。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为诗词内容的理解、意境的探讨、情感的领悟创造了好的开端。
(2)在影视和文字的转换中,深化理解,突破重难点
在没有信息技术和影视资源之前,教师一般用大部分时间研读文本、探索和解读作品的主题,形式比较固定,课程资源单一,尤其是古文、古代小说、古代戏曲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信息技术和影视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
同样是塑造艺术形象,文学作品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需读者进行阅读想象。影视作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凝练提升,再通过屏幕上的多种表意元素加以展示,高度浓缩的艺术形式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真切直观,印象深刻。因此,若学生能力不够,他就无法理解或完全理解这非直观的文学形象。此时,就是优质影视资源大显身手的时候。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种心理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本来想象和体会。但是根据学生的学情,若是纯文本阅读教学,估计长长的篇幅和半白话文的语言能吓跑不少人。还有没有其他设计呢?笔者决定引入《红楼梦》87版、2010版两个版本的截取片段,让学生对林黛玉的表情、动作、语言有真切直观的印象;并通过变换的镜头和浓缩的情节,“延长”学生的体验,深入理解黛玉的内心世界;学生时而笑、时而皱眉、时而感叹,说明学生已把自己代入角色中了。学生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因此“阅读”成效更显著,提高了关注度和教学效率。引入两个版本的视频,通过林黛玉扮演者演技的比较,在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影视赏析能力。
(3)播放片断,激发阅读动机,拓展课外阅读
动机,就是“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内在力量”。激发阅读动机,就是促使學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内驱力。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成功的文学留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阅历、思想、“三观”、知识、技能等,慢慢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无数个不相同的哈姆莱特。影视资源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把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直观的艺术形象,并在有限的时间内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的速度,容易使学生的阅读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无法体会文本内涵。因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影视片段,设下“诱饵”,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如,很多学生没读过《促织》这篇短篇文言文小说,也没有阅读兴趣,宁可听老师讲故事、分析,也不愿自己花时间去解读。于是,笔者在课前剪辑了电影《促织》中与课文内容有关又有趣的片段,组合成“朝廷征虫-百姓觅虫-成求虫、得虫、失虫-成子化虫、斗虫-成献虫”的故事情节。学生在轻松的观看中,理解了“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和“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道理。学生看完后,意犹未尽,甚至还对《聊斋志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笔者经常留意学生对哪些影视片段产生兴趣的小火花,然后鼓励他们主动地去阅读原著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教师若能激起学生阅读动力,再时不时加以刺激和保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
3.借助影视资源,引领学生成长
精心选择的优质的影视资源,有很强的思想性、文化性、教育性和感染力,能让学生的思考更开阔深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对说教的抵触心理,对人的情感、志趣、理想、品格产生巨大的影响,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如,学习《废墟的召唤》时,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亲眼”看着完美的圆明园在大火中灰飞烟灭,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英法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的种种恶行,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充分感受民族的痛苦、悲哀和耻辱!既能让学生产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又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祟高情感。
三、有效使用,应注意以下事项
(1)影视资源在以其丰富而独特的形式阐释并丰富文学形象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削弱了文学形象的张力,学生难以进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自由想象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尽可能透彻地了解文本的情味和意蕴,接近作者的旨趣。
(2)教师要精心筛选影视资源,并将选好的内容,进行剪辑、拼接、画面组合……这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手段。
(3)正确处理文本与影视资源的关系,影视资源对教材起铺垫、拓宽和延伸的作用,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
(4)教师传授一些影视资源的基本常识,如蒙太奇手法、短镜头、长镜头等,帮助学生理解资源内容。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要树立起既重视锻炼学生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运用有针对性的、适用的优质影视资源,鼓舞学生追求真理,探索实践,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