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冯珍
[摘要]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的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物反馈;镜像疗法;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c)-003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mirror therapy in upper limb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Methods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with strok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and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random grouping method,and there were 55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di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mirror therapy.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treatment,FMA and Barthel index in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fter treatment,FMA and Barthel index were obviously improved,moreover,FMA and Barthel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ppare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Before treatment,iEMG of the deltoids,triceps and forearm extensors presen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After treatment,iEMG of the deltoids,triceps and forearm extensors was improved markedly,additionally,iEMG of the deltoids,triceps and forearm extens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ppare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mirr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presents good efficacy,and has a promoting effect in the improvement of upper limb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Biofeedback;Mirror therapy;Stroke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成年人群残疾的主要原因,60%左右的患者在患病后遗留上肢功能障碍[1]。在发生卒中后的6个月内,仅有40%的患者会恢复部分患肢功能,15%左右的患者經过康复治疗后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研究表明,进行有目的的主动性活动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但是大部分患者因上肢功能严重受损,肢体力量以及耐力均无法满足高强度的任务导向训练[2-4],本研究对该类患者结合生物反馈(EMGBF疗法)结合镜像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临床初次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经过头颅CT或MRI证实;②病程<3个月,病情平稳,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改良Ashworth评分≤Ⅱ级;③能够配合治疗;④为单侧肢体偏瘫,上肢Brunnstrom分级Ⅲ~Ⅴ期。排除标准:①开颅手术后出现脑梗死或大量出血;②合并严重的心、肺感染;③有精神障碍及抑郁病史。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39~81岁,平均(54.8±4.1)岁;病程12~57 d,平均(24.8±3.2)d;脑梗死31例,脑出血24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8~82岁,平均(55.9±3.8)岁;病程11~58 d,平均(25.3±4.1)d;脑梗死30例,脑出血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开始治疗,主要包括坐位、站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作业疗法导向训练:积木放置于指定位置后用手取球,另一手抓起水杯;将水从一个杯子往另一个杯子中倒入,最后端起喝下。观察组采用WOND2000F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进行处理,模式为PBF,取仰卧位或坐位,采集电极置于刺激电极旁的相应位置,每周治疗前测试肌群,机器通过显示器以及音响设备将图像和相应数据反馈给患者,当达到阈值时,系统将会释放1次8~10 s的电刺激,脉宽分别为500、200 μs,完成该项导向训练,进行30 min的运动疗法,EMGBF每次时间为20 min,作业治疗30 min,每日1次,每周6 d,共治疗8周。观察组在上述同时行镜像治疗:将镜箱放置于治疗台上,患者坐于治疗台前,患者前方正中放一块镜子,患侧上肢及手置于镜子后方[5-7];双手同时行放积木、取球、倒水及喝水动作;患者注视镜中用健侧手完成指定动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标准;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FMA评分:患肢肢体运动功能评价:Ⅰ级:严重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分;Ⅱ级:明显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84分;Ⅲ级:中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85~95分;Ⅳ级:轻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96~99分;Ⅴ级:正常,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法。差:Barthel指数≤40分;中等:Barthel指数为40~60分;良好:Barthel指数>61分。治疗前后测定偏瘫上肢的相关积分肌电值(iEMG),电极分别置于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肌腹处,尽可能保持肩外展、伸肘及伸腕动作,时间约15 s,记录最大肌电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iEMG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患肢功能难以恢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8]。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及技术被应用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锻炼,其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通过肌电生物反馈将肌肉组织的生物电活动放大,从而转化为可以被患者感知的视听讯号[9],使机体能够根据这些讯号进行自主训练,增强自我感知能力,发挥调节机体以及治疗疾病的效果。
本研究对患者先行EMGBF治疗,使其在意识的配合下,通过电刺激形成肢体运动,形成中枢神经本体感觉,促进了主动肌及拮抗肌的协调运动,将接近于正常运动模式的运动反馈给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刺激感觉通路,建立新的感觉兴奋痕迹,该方法具有单纯被动治疗无法发挥的效果[10]。已有研究发现[11],EMGBF疗法可以充分改善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相关肌群的iE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2]。同时EMGBF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能够发挥更好的改善效果,说明其对提高整体功能的效果。
接着本研究采用镜像反馈训练方式,使镜像神经元得到激活,该神经参与了机体视觉、本体感觉等,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13]。在进行镜像反馈锻炼时,患者能够看到健侧肢体运动的镜像而激活运动皮质镜像神经元,脑电图研究发现,其放电形式类似于实际执行动作,阻碍瘫痪肢体形成习惯性废用[14]。促进恢复,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较强,所以视觉反馈能够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镜像训练强调双侧训练,使双侧大脑半球间的抑制被解除[15]。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促进上肢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患者的文化程度要求较高,且本研究纳入病例数不够,同时没有对不同层次的病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烈弥,喻佳丽,杨秋萍.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49-51.
[2]谢羽婕,张驰,胥方元,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12(24):7275-7277.
[3]夏毓华,杨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113-115.
[4]李韵.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41-242.
[5]孙丽,谢瑛,李广庆,等.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2):116-119.
[6]刘绮,肖灵君,燕铁斌,等.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36-739.
[7]张伟,华东,张斌,等.针刺与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 34(2):133-135.
[8]王如龙,白定群.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脑卒中患者背屈功能恢复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2):51-53.
[9]王丽菊,陈立早,欧艺,等.镜像视觉反馈和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10(2):202-206.
[10]秦晓勇.康复器械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8):9088-9092.
[11]杨阳,胡利杰,蔡西国,等.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2):144-146.
[12]谢羽婕,张驰,胥方元,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10(24):7275-7277.
[13]栗岩.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高龄老年人群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 38(8):605-607.
[14]杨迎民,蒋松鹤,张芳,等.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復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4):295-297.
[15]郑华,王勇军,王德兴,等.生物反馈肢体训练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1):774-776.
(收稿日期:2017-01-23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