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信念
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绝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等手段相逼迫,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在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蘇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
话题2:自尊与他尊
《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一起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才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话题3:坚持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他坚持他的信仰,坚定信念,为后人所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