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品牌“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6-06 18:08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丽水市丽水供给

丽水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级市,通过创建综合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消费者。不仅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而且带动了全区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创牌不到两年,“丽水山耕”声名鹊起。

“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为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打造的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首个区域公用品牌,由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注册,由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市农发公司”)运营,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秘书处与市农发公司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机制。

市农发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份,为丽水市政府成立的国资运营机构,注册资金四亿元,承担工商资本在丽水投资农业的项目落地、农村产权服务、实施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金融化“四化”战略三大块的工作,是丽水市政府倾力打造的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

自市农发公司成立以来,丽水市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实行公司实体化运行,开展品牌、产权等项目的实施等工作,均取得良好的成绩

经验效果

就像浙江省三农领域专家顾益康所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就像一张渔网,有着方方面面要改的“网眼”,需要有系统观、统筹观、发展观来看待改革。从“丽水山耕”的实践情况看,这个区域公用品牌就像供给侧“渔网”上的总绳,总绳一牵,“网眼”跟着动,使供给侧改革收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丽水山耕”的特殊价值,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可具推广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

1、创新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模式

通过“丽水山耕”品牌的引领,创新了一条山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道路。

2、体制机制创新

“丽水山耕”的运营机制:这种运行机制一方面,运用政府宣介推广品牌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丽水山耕”品牌影响力,带动子品牌产品价格增值。另一方面,从各类农产品供给侧的各个环节,比如,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服务、金融化改革、电商化发展等方面,形成市场化的一站式全产业链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大增强了农产品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发挥了市场无形之手,初步形成有效供给

政府通过“丽水山耕”品牌,对农业主体实施有效“四化”服务,实施22个农业标准化科技项目,完成280余种产品的文化挖掘和包装设计,制定设计10个农产品贮运操作手册;完成3000余个批次的产品检测;省市追溯平台加入1000家主体,吸引155家农业主体加入“母子品牌”运作。目前经“丽水山耕”品牌背书的农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信赖的生态优质农产品,自2014年9月品牌发布之日起背书农产品销售额达14.9亿元,平均溢价33%。

主要做法

1、实施背景

丽水地处浙南山区,境内崇山峻岭,有“浙江绿谷”“华东氧吧”之誉。全市涌现出7000多个生产经营主体,2800多个品牌商标。但是,国家级农业龙头只有1家,著名商标屈指可数。靠弱小的单个主体去打响品牌相当困难,创品牌要宣传,要包装策划、要大量资金,还要专业的品牌营销人才。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是众多弱小主体单打独斗创牌的无力感。生产的产品难以与消费者形成对接。

丽水意识到,实施品牌化,不仅仅要引导生产主体创品牌,当前更需要政府直接参与创品牌。所以委托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策划,创建了一个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并构建起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母子品牌”运行模式。实行农业企业子品牌严格准入和农产品溯源监管。

2014年9月,“丽水山耕”正式亮相后,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快速在浙江及周边省市叫响。通过不断提升母品牌“丽水山耕”的影响力,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降低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走活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之路。

2、建设内容

为推进品牌在农产品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创新性的建立了“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下的“1+N”全产业链公共服务体系。“1”为“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引领。“N”为品牌背后标准化、金融化、电商化的服务。

通过品牌带动服务的模式整合全市优质的农业资源,形成母品牌与子品牌、政府与市场、生产者与服务商等各方面的合力,推动丽水市生态精品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农产品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四大块建设内容。

一是推进标准化。做到四个“严”:(1)严把生产标准关。结合农业投入品“双减”工程,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2)严格追溯体系关。自行开发并应用市级追溯系统,创新产品溯源、监管追责的追溯平台管理模式,实现从田间到餐桌闭环式管理。(3)严控检测准入关。依托国有检测设备和场地,进行检测机构市场化创新,市农发公司与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混合所有制的丽水市蓝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原农业局检测中心人员编制、检测能力的瓶颈,以政府出钱买服务的形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公益支撑,并同时实现对外有偿服务,实现盈利。(4)严守贮运操作关。陆续委托科研机构制订40多种当地主要农产品贮运操作手册,并指导加盟农业主体推广应用。

二是发展电商化。自主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的农业数据中心,融合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追溯、农村产权交易、农企服务、大宗农产品电子现货、农业物联网等六个应用平台的“壹生态農业信息化服务系统”,创新“互联网+农业”的信息化模式,用数据指导品牌运营,提升丽水农业数据化水平。

依托“壹生态”平台开展农产品产品包装设计、文化故事挖掘、电子商务培训等电商化培育服务。开发了集大橱窗的商品展示、智能零售系统、便捷的支付功能、多媒体广告系统、移动端互联网、云端电子商务管理后台、整合大数据、无线WIFI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首台“丽水山耕”农旅农产品智能体验商店以及集网络销售、分销系统、营销大数据等功能为一体的“丽水山耕”农集APP,大幅提升农产品线上营销力度。

三是创新金融化。(1)产权交易框架初成。构建国内第一个面向基层,以县、乡交易为主,市级承担服务的“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行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网络操作,统一平台建设的“五统一”的管理模式,为全市提供统一软件平台,解决了交易的合法鉴证,同时能为后期金融服务提供基础数据。(2)首创土地(林地)信托模式。2014年7月22日,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全国首单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信托在龙泉落地。通过对水塔村3.7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收入74万元的信托设立,可为每户新增近3万元的信托凭证资产。配合政府的引导资金,在水塔村设立村级担保互助社,以解决本村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融资难问题。

四是开展营销推广。打造了全市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体系,破解农产品上行的最大瓶颈。在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和绍兴五大城市建立“丽水山耕”农产品20家社区店,并全面入驻顺丰嘿客杭州92家门店。同时,从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参加在杭州举办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2016年,先后开展遂昌笋竹产业、青田杨梅产业的产销合作营销。每月开展的“丽水山耕”农集活动,参加了新春农博会、义乌旅交会、上海旅交会、北京京交会、杭州G20旅游嘉年华地推、浙江省农业品牌大会等各类营销活动。同时以品牌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为契机,全面开展品牌产品的自主营销工作。

猜你喜欢
丽水市丽水供给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