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障碍VS容器
幼儿园“去小学化” 家长成为主要障碍
在幼儿园里不教唐诗一百首,不教一百以内加减法,也不教英文拼写……随着幼儿园“去小学化”开展以来,儿童的负担明显减轻。然而一些家长担心学生“白纸一张”进小学,既要适应严格的班级统一授课方式,又要突击学习新知识技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前记者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些幼儿园调研时,很多学前教育工作者表示,“去小学化”工作最大的障碍出现在家长方面。教育专家表示,幼儿园“去小学化”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转变观念,让孩子确实减负,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小学阶段课程,以防“幼儿园不教,课后班自学”的现象发生,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容器”
“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了!”张女士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对于儿子,她感觉到很无助:儿子从上一年级开始就经常被老师喊家长。张女士刚开始没重视,认为孩子终究是孩子,总归是不完美的。但有时候会忍不住问儿子:“你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老师今天说你……”儿子这时候的表现总是很委屈:“我没有这样做……”妈妈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谈心。
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应是孩子的容器。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先不问对错,先问今天发生了什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孩子怎么看待事情等。我们要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提供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当孩子把委屈和不满安放在家长这里,孩子就可以轻松探索:我怎样做才能更好,妈妈希望我怎么做呢?其次,我们才可能引导孩子或者和孩子探讨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对比解读】
在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7岁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多数孩子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很难进行运算。但幼儿园取消学科学习,并不等于取消学科知识学习,而是用更适合幼儿的方式进行科学启蒙。家长应该积极支持与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安排,包容和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会做孩子情绪的容器,而非将这些压力和情绪转嫁给孩子。
奋斗的青春VS啃老的青春
“空巢青年” 是个伪命题
相对于“空巢老人”,所谓的“空巢青年”大多指离开家乡和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独居的单身年轻人。更有文艺的网友将其总结为“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这些“空巢青年”,年龄大多介于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工作资历不够丰富,并未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当中,他们不是没想过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过优渥闲适的生活,但对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的憧憬和大展拳脚的志向让他们甘心扎根于城市。
尽管有“眼前的苟且”,大多数奋斗在城市中的青年心中更盛着“诗和远方”。受益于现代发达的科技,“空巢青年”们其实并不“空巢”。网络使离家在外的他们能随时随地和父母联系沟通,维系亲情的温度,与故乡和回忆保持“不断线”。此外,宽松的社会氛围使他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多元的城市生活和文化开阔了眼界,使他们相信规则和勤奋的力量,保持昂扬向上的进步状态。
啃老的青春最可悲
对青年而言,“空巢”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青年人早晚要奔向社会,接受生活的磨砺。这是正常的生活状态。“空巢青年”不可怕,啃老的青春才可悲。其实,相比“空巢青年”,啃老的青春才值得警惕。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年轻人就业观的变化和就业形势的限制,很多年轻一代过上了啃老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带女网友回家蜗居7年,39岁“啃老女”弑母等一个个悲剧屡屡上演。年轻人毕业后财力有限,继续接受父母的补贴,无可厚非。但受制于眼前的茍且,蜗居在家不能接受生活的洗礼与磨砺,更值得警惕。
【对比解读】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年轻人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没有选择浑浑噩噩度过最宝贵的时光,忍受着孤单、寂寞和失落,却依旧付出汗水和执着,这或许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空巢并不可怕,只要心态不空、理想不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敢拼搏敢奋斗,就能在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那些愿意放弃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而选择奋斗打拼的年轻人,或许才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的希望。“空巢青年”不可怕,啃老的青春才可悲。因此,给蜗居的巢中的青年一个人生的坐标,增加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奋斗精神,帮他们认清自己、找对坐标、补强短板,以便最终走出心理阴影,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点燃奋斗的火炬才是应有之义。
过度关注VS基本尊重
明星拿“天价片酬”是谁惯出来的?
先是媒体报道称电视剧《如懿传》主演周迅和霍建华两人片酬高达1.5亿元,导致制作经费被严重占用;接着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中纪委网站公示一则通告,称将出手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等问题;不少委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时也提出,应立法限制“高价片酬”。
不合理的片酬机制扭曲了影视行业的生态,已影响到文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个别明星片酬显著高于导演、编剧和其他演员,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绝大部分制作经费用于支付明星片酬,故事情节、拍摄水平等方面难免会打折扣。这是一个讲究眼球经济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明星们的“天价片酬”是拜一个个路人甲的凑热闹与猎奇所赐。某些明星耍大牌、漫天要价,则是一个个花痴与恨不得舔偶像脚趾头的无知粉丝给惯出来的。
我们欠他们的不仅是头条,更是尊重
在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残奥会上,中国军团继续领跑奖牌榜。第二个比赛日结束后,中国以20金17银12铜共计49枚奖牌位居奖牌榜首位。中国军团在举重、游泳、射击等项目中,都有金牌入账。事实上,尽管中国代表团在残奥会上大放光彩、为国争光许多年,但是全社会对残奥会的关注依然很不够。
对残疾人的态度,是对公民意识的检验,折射着社会的良心。残疾人也是人,和我们一样渴望平等、参与、共享。残奥健儿在赛场上像正常的运动员一样竞赛、庆祝,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拼搏赢得了掌声和尊重。他们不需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样的词语,不需要怜悯、施舍、被当成励志标本,他们最渴望的是“平等、参与、共享”,最需要的是剔除“残疾”的标签之外的尊重。给他们舞台,给他们帮助,他们就跟我们一样,“残疾”绝对不应该成为他们的标签。关注残奥会、关注奥运健儿,不是为了同情、也不是为了被感动,而是像看正常人一样看他们竞赛,在享受正能量和激励的同时,保持最可贵、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对比解读】
近几年,“烂剧”“烂片”的比例似乎越来越高。究其因,制作方重用一些有人气但无演技的明星、将主要经费用于支付明星片酬、注重话题效应却忽视质量提升,可谓“罪魁祸首”。影视圈的各种乱象,需要行业规范与行政监督,更离不开观众理性地用脚投票;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残奥会上有一群身披祖国战袍,拼搏在赛场上的体育健儿,他们争金夺银、奋力拼搏,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在体育场馆的最高点,让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在里约,但我们却很少关注他们。对前者的过度关注,对后者的不闻不问,这种现象能不让人担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