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25岁就死在“人生定型”的魔咒下

2017-06-06 10:03缙闻
意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玩意魔咒同龄人

缙闻

20岁刚出头时,我有一段时间特别焦虑。

彼时听说有一种“25岁魔咒”,就是当你25岁的时候,人生就会基本定型,甚至能据此想见几十年后的生活。就像紧箍时刻箍在我的头顶,每每念及这个魔咒,头痛欲裂。所以,必须拼命做出点什么,尽可能比同龄人更早“出任CEO、嫁给高富帅”。

可是除非是巫师,谁能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至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已是我20岁出头时不能想见的。这些细节可能赋予人生几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那么十年、二十年后,我的生活又岂是以现在的状态和阅历能够预见的?

人生是动态的,也充满未知性。在人生的任意节点上,都存在着改变和重启的可能性。人生想要何时重启,想以何种方式重启,完全取决于个人改变现有生活的意愿,和把这种意愿付诸行动的勇气。

和“25岁魔咒理论”一样,年龄焦虑有着各种各样的变种,例如最近开始流行的“90后中年危机”。最开始看到《金正男遭1988年中年妇女刺杀》新闻标题的时候,同龄人也只是权当玩笑。

90后的调侃者们在自黑,却没想到“听者有意”。从90后已垂垂老矣,一路讨论到中年危机,竟然引发了强烈共鸣。从联合国官方微博发布“青年”定义,把1992年出生的人划分到中年人行列,到《新华每日电讯》一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年危机”确实存在的文章刷屏,指出澳大利亚人幸福感最低的是在25岁到74岁中间。“90后中年危机”和“25岁魔咒理论”一样,完全就是鸵鸟心态的孪生兄弟,给想要尝试人生多样性却又没有胆量的人一剂心理安慰。所以,在焦虑中妥协,在危机中老去。

当然,在房价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我并不想对所有90后的“中年人”说,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大胆奔向诗和远方;但生活压力并不等同于生活焦虑。用什么样的心态对抗现实压力,对抗年龄的增长和自然机能的退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你可以不认同TFboys,可以不喜欢韩流,可以不玩《王者荣耀》,但你不能在全然不了解的情況下,就充满鄙夷地说:“喜欢这些玩意的都是些没有主见的小屁孩。”

当你说出这种话的时候,首先在心态上已经老去。

因为你不知道,或许某个改变世界的发明,就在你鄙视的那些从未了解过的新玩意中。

想到2011年去世的北大法学泰斗芮沐先生。他在103年的一生当中,始终保持着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心。80多岁的时候,电子游戏刚刚开始风靡,他跑到大商场的顶层游戏厅打游戏,周围全是10岁左右的小孩。这种状态令人羡慕。

希望在我80岁的时候,也能保持这样的童真,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情。不要25岁就已死在所谓“人生定型”的魔咒下,直到75岁再埋葬。

(孤山夜雨摘自《中国青年报》 图/兜子)

猜你喜欢
玩意魔咒同龄人
跟着先生学“玩意”——浅谈朱绍玉曲作之特点
解除魔咒
春天(外一首)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ASD消费品展览会:沙滩新玩意与音乐节服装备受注目
露肉季到!解除显胖魔咒!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大公司,请破解创新的魔咒
本是同龄人 互为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