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阳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此时无声胜有声
——谈谈容易被轻视的音乐符号“休止符”
尤 阳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休止符是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休止符的音乐就如同没有音乐的人生,枯燥无味。文章通过若干音乐作品实例,论证了休止符的重要性。
音乐;音符;休止符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昼夜更替,四季轮回。一日二十四小时不可能都是白日,一年十二个月也不可能都是春天。音乐也是一样,音符不能够始终流淌,抑扬顿挫才能更充分表达作曲家的情感。音符固然是音乐的主体,但休止符同样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休止符的音乐就如同没有音乐的人生,枯燥无味。
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学生对休止符视若无睹。分析其中原因,犯这种错误的学生往往认为休止符的存在没什么意义,不会对作品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音乐中,音响的暂时间断称“休止”,记录这段时值长短的符号称“休止符”。显然,不重视休止符的学生们要么是不理解这个概念,要么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针对这个现象,我想对休止符的作用做如下强调:如果休止符在弱拍上,且时值较短,或许不造成什么威胁,但如果处在强拍或强位,那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情况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为了与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情绪相吻合,用强拍休止起到唤醒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警示作用,开头处的八分休止符,将“来”字放到强拍强位,从而得到了强调,恰似一声明朗嘹亮的冲锋号,与号召性的曲调和充满动力的节奏,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英雄形象,也使这首不朽名作成了中国人民夺取胜利的时代号角和精神象征。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中连续的四个强位上的休止就如舞女们一声声如泣如诉的叹息,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把旧中国被生计所迫到处卖唱的歌女的悲惨生活淋漓尽致地给予了表现:
由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休止符不但充满了音乐,实际上也是这首作品情感的凝聚点和发泄情感的动力源泉。
这五个小节,是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动机主题“命运在敲门”。音乐的化身、生活的强者“乐圣”贝多芬也正是用这短暂的强拍强位休止符,通过三短一长斩钉截铁、冷峻迫人的命运主题,向命运之神吹响了惊心动魄的搏斗号角!揭示了“通过斗争,达到胜利”的中心思想,包含着英雄的气质及令人深思的哲理思想。
强迫强位休止符固然自有它的作用和魅力,但弱拍弱位休止符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看了下面几个例子你就会明白这类休止符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也自有其独到的作用和独特的效果。
脍炙人口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有这样一句:
连续三个弱拍上的八分休止符,一下就把“我”对旧社会的刻骨仇恨及对旧社会悲惨生活的控诉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着墨不多,分量却不轻。而试想,如果将休止符改为:
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呢?
《杜鹃圆舞曲》是瑞典作曲家约纳森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首:
杜鹃的鸣声恰似“布谷”,俗称布谷鸟。乐曲的主题旋律以模仿杜鹃啼鸣声为动机,颇为形象。而在另一首名为《小杜鹃》的歌曲中,则配上了拟声的歌词,犹如树枝上蹦跳不息的杜鹃鸟在啼啭歌唱,以大自然中的有声现象和动态的模拟,使春天可爱的景色跃然纸上。
少儿歌曲《春天在哪里》中:
这首二段体的儿童歌曲中巧妙地运用了休止符和音型反复,三处弱拍上的休止,不仅划分出乐句,也给出了换气的“气口”,使旋律富于弹性和跳跃感,准确地刻划出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音乐形象。如果把这三处休止去掉,不仅孩子们唱起来会上气不接下气,而且少年儿童尽情欢歌的形象也荡然无存了。
通过以上对于各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关于休止符,用佳句“此时无声胜有声”来描述是再恰当不过了。作为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不能轻视了它的存在,反而在作品中要格外关注它,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充分发挥休止符应有的作用,让音乐呈现出更绚丽的色彩。
J616
A
尤阳(1969—),女,汉族,江苏徐州市人,副教授,任教于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研究方向:音乐理论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