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锦 摄影/于小川
用科技照亮成长之路
——中国煤炭学会设立高校科普社团筹备座谈会召开
文/李锦 摄影/于小川
2017年4月7日,“中国煤炭学会设立高校科普社团筹备座谈会”在华北科技学院胜利召开。中国煤炭学会会员综合部主任岳燕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卞生智、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冬云出席此次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熊志军主持。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北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大学、辽宁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15所煤炭相关高等院校分管学会工作、社团工作的领导、老师以及有着丰富社团工作经验的学生代表,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学习《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探讨中国煤炭学会关于组建高等院校科普社团的具体方案。
岳燕京指出,加强科普人才、专业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就要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作用,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深入开展科学传播活动;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学会先期计划在有条件的煤炭高等院校组建学生科普社团,服务于学生,立足于煤炭领域的科学普及活动,但不局限于煤炭领域,以普及科学知识,营造科学氛围,提高科普能力为宗旨,广泛吸纳青年学生力量,在学生中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激发他们开展和参与煤炭领域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活动的积极性。
岳燕京提出,中国煤炭学会将对各高校组建的科普社团活动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智库资源与到煤炭科普教育基地和煤炭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并将社团创作的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到中国科协等平台,推广到能源产业,影响到全社会。
岳燕京强调,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大力加强煤炭领域的科学普及工作,提升煤矿从业人员和煤炭行业储备人才的科学知识水平,树立煤炭清洁、高效的新形象与现代化煤炭企业绿色、安全的良好社会形象,增强煤炭高校学生从事煤炭资源开发事业的自豪感,对于煤炭工业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中国煤炭学会会员综合部主任岳燕京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卞生智与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冬云亲切交谈
卞生智代表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发表讲话,他指出煤炭科普工作不能仅限于煤炭行业的小科普,还要包括社会大众的大科普。但目前无论是小科普还是大科普的工作离中国科协和中国煤炭学会对我们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建设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组建煤炭相关高校科普社团,是鼓励高校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大小科普活动的最好方式。通过建设高校科普社团,可以为大量热爱科普事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提供条件,可以培养更多更好的科普信息员和科普志愿者,让他们在大众科普和煤炭科普的双领域,积极开展相关科普活动,施展科普作品的创作才华,增加优秀科普作品数量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何冬云致辞发言,代表华北科技学院对前来参会的代表表示欢迎,对大会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在讨论环节,何冬云进一步表示高校科普社团不仅要面向大学生,而且还要面向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因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也是科普宣传的生力军。开展高校科普社团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还可以和校园文化相结合,同时在进行科普活动时,不要仅局限在煤炭科普,还要煤炭搭台,科普唱戏。
会上,来自15所煤炭相关高等院校的参会代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中国煤炭学会设立煤炭相关高等院校科普社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描绘了一幅煤炭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湖南科技大学的前身是湘潭矿业学院,2013年,湘潭矿业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合并后组建了现在的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类煤炭高校。设立高校科普社团,不仅是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更是一项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作。
湖南科技大学目前拥有社团130余个,同时拥有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由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科协主持倡导成立的,有经费、场地、师资、人员等支持,学校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员来建设和维护,吸引大批学生到学院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因此,我建议将中国煤炭学会科普社团与我校的创新创业学院相结合,开展多种科普活动,不仅提升该社团组建的起点,而且有利于开展煤炭科普工作。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我还建议煤炭科普社团活动应广泛与校内其他社团活动有机结合。同时希望中国煤炭学会可以为各高校搭建平台,让各高校之间在大学生科普服务、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可以得到进一步交流。另外,我认为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设立相关的科普奖项,提高老师、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唐果宁
中国矿业大学的愿景是要建成世界一流矿业特色高校,目前也是国内唯一一所带矿业两个字的学校。我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了解煤炭、热爱煤炭。学校很多学生、校友也都会在煤炭相关领域就业、创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非煤炭主体行业的学生对煤炭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在培养方案中也有体现。每年在招生宣传的时,我校会邀请一部分中学生到校史馆和煤炭科技博物馆参观,也会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向受招学生普及煤炭相关知识,打消他们对煤炭固有的负面印象,树立煤炭积极正面的印象。
近几年,随着学校培养方案的调整,空间越来越压缩。利用科普对全校学生开展有关煤炭领域相关知识的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年我校举办了一个创意大赛叫“深海、深地、深空”,目的是要瞄准太空、深海、深地中的矿产资源,组织大众感兴趣的科学知识进行相关科普宣传和讲座活动。所以我建议,成立煤炭高校科普社团,各方力量要拧成一股绳,每年能提出一些主题性的科普活动,形成有一定影响力、展示度和品牌的活动,把科普工作做得更深刻、更有影响力。
中国矿业大学团委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部主任 关福远
华北科技学院团委书记 易琳
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角度,我谈几点想法,一是作为理工类院校,加强科普工作是责无旁贷的,作为我们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普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科学精神,煤炭科普社团成立的目的和任务也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终归是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我们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要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不单单是提高能力。二是要立足煤炭,走出煤炭。我们学校是典型的煤炭学校,但是我们学校“十三五”的目标是建设安全特色现代大学,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煤炭,势必走进死胡同,同样的,科普也是这样,我们要借助煤炭搭台,科普唱戏,打通专业限制,因为科学精神是不存在专业的,任何专业都需要科学精神。三是科普应该跟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一直讲,理工类院校缺乏人文精神,但我觉得我们理工类院校,不仅缺乏人文精神,还缺乏科学精神,我们不仅要培养人文精神,还要培养科学精神,这就是我们科普要做的,学生精神的培养,是文化的培养,是文化的熏陶,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四是要从更高的层次做科普,高校中科普宣传的主力军是老师,学生更多的是受众,一定要上升到学校的角度来支撑,更好的发挥老师的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赵卫真
中国地质大学校科协成立于2016年,截至目前,学校拥有科技社团6个。而承载科普工作的基本都是依托校科协和学校的科技社团以及各院、系分别承担。因为,现阶段我校地学科普工作的情况是地学的科普还并未向非地学专业的学生开放。中国地质协会、中国地质教育分会都挂靠在我校,我校今年将成立地球科学进课堂联盟,届时地球科学课程将在校内进行普及,各地区中学也将会把地球科学放入中学选修课体系。每年暑期我校都会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比如去年暑假,我校发出47支支教团队——李四光中队讲师团,到全国各地中小学进行地球科学的普及课程宣讲,根据宣讲地点的不同,讲师团还会修改宣讲内容,体现宣讲地特色。
我建议中国煤炭学会设立的科普社团可以与地球科学进课堂联盟相结合,做到良性的资源整合,学会可以突出自身特色,吸引学生眼球,创新社团活动,提出整体指导意见,共同建立与矿区、资源型城市、资源匮乏地区的联系,提供绿色矿山、生态矿区相关知识联合宣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及家属的整体科学素养,让科普活动更好的开展,覆盖更多的人群。
山东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山东矿业学院,1999年更名为山东科技大学,主校区在青岛。谈到科普社团组建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作为学校社团,其专业性都比较强,比如说数学建模、生态保护、舞蹈歌唱等社团。所以学会要对将要组建的科普社团的活动宗旨、活动内容、社团名称等予以规定,以便各学校进一步开展工作。二是现在高校社团多数是以学生社团为主,但是科普是一件全民性的工作,因此对于科普社团所面向的群体应该予以考量,扩大范围。三是学生在高校内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社会实践,我认为科普社团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走进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普项目中,担起更多的科普工作责任,有助于社团更好的发展。四是,如今学生社团就像大浪淘沙,成立一批新社团的同时,就会有一批因为活动内容不新、维护不利的老社团倒下去。因此,我建议科普社团成立之后,要以新颖的活动内容留住已加入科普社团的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科普工作的重要和乐趣,激发学生的热情投身煤炭科普工作。同时,我建议中国煤炭学会每年可以指定1~2个科普活动主题,让学生命题组织活动,这样也有助于指导学校的科研工作。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处主任 边炳
辽宁大学坐落在沈阳市,创建于1948年, 1958年由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学校设有26个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9个,除教育学外,几乎涵盖所有专业,是辽宁省综合性大学。
我校的科普活动也是种类繁多,教师的科普工作由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除传统学院,我校还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和团委联合负责学生的科普工作;由于学科专业的多样化,学生自发组织社团一百多个,每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同时,学校还承担省市的一些科普宣传工作,校内设有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1.6万多件生物标本,免费对中小学生和市民开放。
我希望煤炭高校科普社团成立后,可以组织一些定向性的活动,学校也会在政策、资金方面做相应的调整,保证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辽宁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宏生
社团联合会 张侨鹏: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职能是管理社团相关事务(如社团招新、社团注册、社团财务、社团活动场地批准等),为社团提供必要服务(包括帮助社团组织机构建设、帮助维持社团之间的联系等等),建立并维护学生社团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联系、组织全校性社团活动等。华北科技学院现有社团50个,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包含思想文化、体育竞技、科技实践等各类社团。
我们学校社团成立的条件是,首先要有一名发起人,一名指导老师,新成立社团内各部门要成型,人员要达到一定数量,要明确社团成立的意义、目的以及未来一年的发展规划。同时,学生社团联合会也会在教师、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帮助。
科普从字面理解就是科学普及,华北科技学院目前的科普社团处于发展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知识、技术水平存在局限性,看的同学多,参与的同学少,达不到最初的创办目的。我觉得科普社团应该更注重实践,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目前,我们学校有的社团培训就分为理论培训班和实践培训班,理论是基础,实践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校学生会 胡广奥:我是一名采矿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三,假期刚刚去了开滦集团实习,指导老师讲解了很多矿上的设备以及一些在生产过程中的小发明、小创造,因为这些小的创新,可以让生产更安全、运行效率更高,我的感受是,矿上需要很多这样的小发明、小创造,这些发明更多的是来自于青年工作者,这就需要他们在大学期间具有更高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基础,我们学校目前在这方面还有部分欠缺,学生达不到一定的科学素养,我们更希望在校期间能得到更多的关于科学素养、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的一些锻炼,这不仅是我一名采矿学生的需求,也是其他专业学生的需求。
据我了解,学校现有的与科技相关的社团很多时候难以开展实际的工作,如果是娱乐性社团,他们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大家参与进来,而与科技相关的学术性、专业性社团可能就难于组织大家都能参与的活动。在上海,我知道就有多所高校成立了科普商店,他们会进入社区,帮助社区居民进行科学解答。对于我来说,我也希望能有机会真正去实践,参与到科普的活动中,能看到更多的科普展示,实践出真知,这样能更好的培养我们的兴趣和了解专业知识。
华北科技学院学生接受记者采访
大学生科技协会 刘高: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联合会都属于团委直属管理,我们主要承办一些校级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积极性,目前我们组织刚成立三四年,一些品牌活动正在形成中,现在比较成熟的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文化节期间会举办百科知识大赛、创新思维大赛,也会引进一些机器人让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例如指挥机器人行走、驾车、作战等。
从学生工作的角度出发,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科技类活动的观赏性不像文体类活动那么强,比如举办百科知识大赛,他的受益面就是参赛的选手,如果举办十佳歌手这样的活动,全校的同学都可以去参与。因此,就参与率来衡量,便阻碍了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另一个是比赛的等级会影响学生参加的积极度,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参与的欲望是不一样的。如果举办校级以上的比赛,更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应该采取自愿参加的形式,不要硬性要求,以科技社团为主力,增加趣味性,面向中小学生及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
社团联合会 姜文:我们学校现有85个校级社团,137个院级社团,与科技相关的社团12个,同时拥有与煤炭相关产业的社团2个。整体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活动举办性强,团委支持的立项活动就达到70项左右,很多比赛都已经成为了品牌活动,例如科技类社团的数学建模大赛,体育竞技类的“三走(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下网络)”活动,志愿公益类的“萤火虫计划”等。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在建立第二课堂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科学普及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老师,甚至院士来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建立科普类社团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相对困难,还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我觉得有三方面对于科普社团的成长有所助益: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社团可以通过将科普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科学文化知识推广到学生中去,达到科普的效果。二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到社会上、到企业中去,了解新技术、新方法,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三是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节假日期间走进偏远地区中小学或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对于我们自身的价值观也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接受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