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成果鉴定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7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 Programming Symposium Roundtable
2017年5月5日,中国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成果鉴定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顾勇新主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黄星元负责,委员由原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学会会员张钦楠先生,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彼得·罗(Peter Rowe)教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保罗·迈拉诺(Paolo Mellano)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处长汪科等国内外专家担任鉴定委员。
庄惟敏教授所带领的学术团队针对我国不少重要公共建筑建设设计任务书编制不合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在国内率先创建了中国建筑策划理论体系,提出了科学地认知设计需求和边界条件、形成恰当的设计原则和科学逻辑的方法体系,构建了建筑策划操作体系模型,研究制订了符合我国特点的城乡建设的前策划后评估的流程与机制;针对当代大型重要公共建筑项目决策中的不确定和模糊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特点的建筑策划新方法;针对建筑策划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缺位,在包含设计、营建和使用后评估的城市建设全过程中提出多专业协同的建筑策划理论。
本项目显著提高了我国公共建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据对全国六大甲级设计院的不完全统计,将建筑策划运用到建设流程中,持续创造经济效益。通过典型工程的应用实践及业主反馈,实现节能环保性能提升15%~35%,节省工程造价6%~15%,节约运行能耗10%~20%,近3年累计产生经济收益超过2亿元。
1 与会专家(从左至右:庄惟敏,张钦楠,黄星元,彼得·罗,顾勇新,孟建民)
项目成果推动了全国高校《建筑策划》专业理论课的首次开设和我国第一部建筑策划教材——《建筑策划与设计》的编写,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建筑策划导论》他引达522次,在我国该领域居首。
鉴定会上,庄惟敏教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策划理论框架与所研发的建筑策划新方法。与会专家听取了成果总结报告,从不同方面给出了建议和评价。
张钦楠:我们在建筑策划中应该有更系统的、更切合中国实际的、可操作性更强的建筑评价体系。这里所提出的“前策划与后评估”我觉得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结合我们中国特色和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体系。在教育方面,大学里应该建立起前策划后评估的试点。我很赞成这次会议提出的内容,非常好。
黄星元:我觉得今天在这里讨论关于建筑策划的内容非常重要。我作为有设计院背景的建筑师,非常关注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如何结合起来。我们设计院遇到过很多工业项目,我们非常关心工业生产的过程、最后产品的产出和结果跟预期的吻合,因此建筑策划在这些环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庄惟敏教授和他的团队所研发出来的建筑策划的许多新方法应该更广泛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我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对建筑策划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
彼得·罗:在美国,我们的建筑策划和使用后评估的主要标准和原则是环境、公平、效率和经济,这些实际上并没有单独拿出来讨论,因为它们已经融入到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当中。而在中国,建筑策划是一项专门的课题,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很密切的关系。我认为,团队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对于项目理解和认知的问题,有了好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在设计阶段更好地对建筑理念和设计进行把控,从而进行后期的建筑建造和使用。
保罗·迈拉诺:建筑策划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建筑设计的工作范围,在意大利我们也开始了相应的教育,主要关注建筑策划。今天我们的建筑师要指导整个项目的建筑设计过程,同时也需要帮助参与的其他方来更好地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策划对于所有的建筑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建筑师更好的理解和指导项目。我们也在探讨是否需要建筑师引导整个的建筑项目,这可能也是我们建筑策划中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顾勇新: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论证鉴定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成果向业界进行一个推广。庄惟敏教授通过20多年不断的创新实践,包括整个团队的推进,所获得的成果已经相当成熟了。前策划、后评估的提出应该说将为未来的建筑产业起到很大的帮助。我对这个成果是非常认可的,而且认为是具有原创性的,希望在后面的时间当中,能够不断地总结、推广。中国建筑学会也会做这方面的努力,让业内更多的人来了解它,在更多的学校能够推广这个成果。
孟建民:中国的建筑设计,我们在实践过程当中有这样的体会,设计任务书经常出得非常粗糙、不科学、随意性很强,一线建筑师面临很多这样的困扰。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迫切地需要解决这种在前期策划方面的缺失。建筑策划是一门科学,它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必须要补的一个环节,有了好的任务书,建筑创作和设计才会进行得更加顺畅。庄惟敏教授提出的建筑策划理论在我国是非常领先的,而且研究的最系统也最科学。我们刚才看到很多研究都是有数据支撑的,不仅有定性的解释,也有定量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启示和非常大的学科的建构。
同时,与会专家以“中国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经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的支持下,通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积累,结合我国国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架了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框架,开拓了建筑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上的空白。项目组开拓性地将模糊决策理论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建设项目任务书评价技术和建筑策划全信息模型(APIM)。成果应用于山西运城村庄分期规划、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等项目中,建立了全面性、规范化的数据库,为建筑设计决策提供科学系统的辅助支撑。
项目所研发的成果在建筑策划与评价、空间评价、建筑策划理论后评估操作和整体技术方面获得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通过在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项目中的应用,证明了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完成的“中国建筑策划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切合我国当前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可有效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系统的创新能力,极大促进我国建筑设计乃至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科技进步。对完善我国职业建筑师业务实践领域以及推进中国建筑师的国际化具有指导意义。项目成果丰富,系统性和创新性突出,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庄惟敏教授代表整个学术团队表示,在我国目前的策划领域,仍需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策划领域,缺乏应有的行业组织认定,导致操作主体素质参差不齐,建筑策划的行业质量难以提升。项目成果虽然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但鉴于我国建设项目量大面广,未来可发挥空间仍然很大。此外,对策划的评估框架和指标有待进一步研发,在策划过程中引入评估机制也是未来需要开展的工作。
此次评审会后,《世界建筑》就有关问题对中国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成果鉴定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WA:请问您认为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孟建民:虽然建筑策划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我认为,建筑策划即使是在建筑业很发达、成熟的环境下,也仍然很重要。它是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产物,也是建筑业在逐步成熟的标志。建筑策划作为一个学科提出,对于未来的建筑创作、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WA:您的设计中是否已经应用了建筑策划的方法?
孟建民:现在自觉、不自觉地都运用到了。当接到一个设计委托,拿到任务书,我们首先要分析任务书的内容,和甲方沟通任务书中我们认为不够合理的地方,这就是一个涉及到建筑策划的过程。将来,有建筑策划团队——建筑师或建筑设计院组建的专业团队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加明确、强调建筑策划这一工作环节,将使建筑设计更精准,完成度更高。
WA:建筑策划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建筑设计全过程最为理想?
孟建民:甲方委托建筑策划团队,建筑策划团队在理解甲方意图的基础上,按照专业方法来编订任务书,受到甲方认可后,再将任务书交给设计方。这个过程相当于“出一个正确的题目”。但是,我也认为,建筑策划的工作,不仅是要“出好题”,前期可能还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招标工作的安排,后期还应当扮演“教练”的角色,引导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把问题解好,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和必要的控制。建筑策划不应简单等同于出好建筑设计任务书,这当然是建筑策划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庄惟敏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已经完成了建筑策划学的1.0版本,其中都是我们要学习、采纳、运用的知识与工具,下一步可以拓展到2.0版本。我建议将建筑策划的工作放宽、放长,深化、拓展它的研究领域,融入到建筑设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建筑策划学的作用,得到最好的设计结果。
WA:本次中国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成果鉴定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否达到了预期?
孟建民:会议很成功。通过高水平的讨论,我们也认为,建筑策划不只是为了解决现阶段中国建筑的不足而存在的,未来将是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带动中国建筑业的完善和进步。
2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