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恺

2017-06-05 15:09
世界建筑 2017年5期
关键词:普适性金奖感性

周恺

ZHOU Kai

1962年出生

1981年入学天津大学建筑系(学士、硕士)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总建筑师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16年梁思成建筑奖

2014年亚洲建协社会组织类金奖;亚洲建协集合住宅类金奖;亚洲建协单独住宅类荣誉提名奖

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公共建筑类金奖、居住建筑类金奖、景观设计类金奖、城市设计类银奖、公共建筑类银奖

我的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在天津大学度过的。1981年因为喜欢绘画我报考了天大建筑系,4年的本科教育,给了我很好的基本功训练,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同学们活跃的氛围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记,也为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我被保送留校读了研究生,师从彭一刚先生。记得当时彭一刚先生和聂兰生先生一起办了个研究室,后来搞现代建筑理论的邹德侬先生也加入进来,学研气氛非常浓厚,建筑实践和学术研讨都进行得有声有色。同学们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十分受益也非常努力,今日想来依然是我一生中的美好回忆。研究室开放的教育,海纳百川,不拘一格,造就了独特而良好的学风,让学生们也受益匪浅。

关于建筑设计的一点想法

设计的关键在于创新,每个建筑师都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追求建筑的独特表达,希望可以在不同的层面有所突破。设计的具体过程需要多角度考量,包括对场所的尊重、对功能的分析、对空间的营造、对建造方式的选择、对当代艺术和技术的关注、对社会责任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对设计的最终成果起重要作用。这些角度和因素可以归纳为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而设计就是一个理性与感性交织思考的过程。

在方案之初,项目常常是从对建筑自身的诸多限定条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开始,同时以一种发散思维的想象来构筑建筑的诸多可能性;也有很多项目则是以感性的直觉想象为出发点,同时结合理性的分析进行求证。不论哪种方式,设计都从两极出发,相向而行,在理性与感性的综合思考中渐渐达到属于不同项目的平衡点,形成最终方案。其中,理性分析对应着建筑的普适性,感性的想象对应着对建筑更为重要的独特性。

普适性是指建筑要融入整体环境,包括大范畴下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也包括小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及城市肌理,强调建筑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普适性也包含功能流线的合理好用和建筑实体的坚固安全,这是能够被使用者认可的基本层面。

而独特性则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设计的魅力所在,也是每个建筑师热爱并追求的目标。

首先,不论是那些需要“消隐”在环境中的建筑,还是作为区域“主角”的标志性建筑,都可以通过巧妙的情景构思,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其次,在掌握准确的材料特性和建造逻辑基础上,不被其固有的方式限制,而是巧妙利用技术的特性,突破常规尺度的界限和界定,设想关于建造的极致可能并将其科学合理的解决,形成意外而有魅力的心理感受和空间体验,构筑出富有特色的建筑形象。再次,当代艺术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通过对当代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对当代艺术形式的密切关注,可以在建筑创作的道路上进行更多的探索,为建筑的空间、表皮、建造、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达到与时代的同步与关联。同时,在强调建筑师个人追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肩负的社会责任,在丰富多彩的地域背景下为城市带来新鲜活力,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城市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建筑师都有关于设计的梦想,希望在对建筑和对自我的不断挑战中,不断创造。在理性的范围内,畅想所有可能,最终寻找到最具突破力、最独到的那个极致。所以,那些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设计,往往也最让我们为之欣喜和感动。

猜你喜欢
普适性金奖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种普适性的加权热带气旋风场重构方法
一种普适性LED屏智能参数配置系统设计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三)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四)
金奖作品
Pentawards 2016包装设计大奖
音乐教学中的普适性审美特征阐释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