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 古 巍 程思嫄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彭山 620860)
土木工程专业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研究
张晓燕 古 巍 程思嫄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彭山 620860)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思路,从基地组成、特色项目、功能分区等方面,探讨了某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并论述了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策略,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实训基地,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信息化建设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土木专业传统的实践环节,很多都是通过课程设计来进行的,但是不少院校课程设计训练侧重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匮乏。如果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校园内就能参与专业课相关的实践,这对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可以对通过实体工程的参观及认识来实现,并能够做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推动土木工程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
实习实训基地涵盖很多方向,概括来说包含学生所有进行实习及相关实训活动的场所(依据场所类型可分为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两大部分)。
如何高效的完成实习及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环节。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现阶段作为教学方式而言,还是给予未来的教学创新来看,其应用和推广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1.1 建设产业化的实训基地,实行与企业同步的运行及管理机制
为了使实践教学紧贴工程实际,按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来完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成为实施课程教学的硬件支撑,而且能够作为双师素质教师技能培训及鉴定培养基地,教师科研工作的基地及技术服务基地。最终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满足相关功能要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具体运作模式上,我校依托很多单位大力推广BIM技术,参照相关企业建立自己的BIM团队,在具体的软件学习和整体实施的思维训练上都跟上了大环境。
1.2 按课程群和课程教学方案的需求进行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目标是为实施及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硬件支撑。因此,将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据。
1.3 强化校内实训基地过程建设
通过院系两级分别管理的方法来强化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建设工作。要依托实训中心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的组织形态、工作流程及自身的工作职责有清晰的认知。所以必须制定详细的实训基地的项目分解结构图、工作任务分工表及管理职能分工表,将每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划分到个人。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立于2008年,目前有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两个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三个本科专业及一个专科专业(建筑装饰工程),在校学生约2 700人。我院目前已拥有土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另设有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房,安装了鲁班工程算量,PKPM,Midas Building,工程项目管理,广联达造价软件,青山工程计价,P3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软件。
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目前学校开设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单科实验为主,设计性、研究性及综合性的实验较少,形式单一,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脱轨。同时,设置的实验项目与相关工程实践结合不足,无法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要求,进而无法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的目标。
鉴于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大力开展试验教学课程,加强了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在工程试验方面的实践能力,将原来孤立分散的各门实验课程整合成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系统。重新规划原先的实验项目,删减验证型实验项目,增大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设计型及综合型的实验项目。
2.1 实训基地的规划及组成
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对教学的新要求,提出了组建“土木工程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群”的建设方案(见图2)。不仅设置了一系列建筑土木专业系列实验室,还规划并建造了具有一定特色的BIM教学实验室、建筑及土木模具室、技术资料样本室及工艺操作实习基地。土木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集中土木工程学院所有校内的实验、实践课程。
土木工程综合实验室建成之后,将为土木工程学院共计2 776名学生服务。实验室承担的课程涵盖:土木工程试验,建筑力学,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含实验),材料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钢结构,PKPM软件应用,AutoCAD,工程计价软件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工程资料软件应用,工程算量软件应用,Photoshop,3Dmax。承担试验课程总课时数约372节课。
2.2 特色实训项目
1)建筑模型与资料展示室。展示室由展示区和讲解区组成,主要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道路与桥梁、卫生洁具五大类建筑专业模型。模型展示室主要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之用,通过实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能有效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难点的掌握及理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为解决现场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2)工艺操作实习区。工艺操作实习区的主要设备有钢筋对焊机、钢筋气体焊接机、钢筋电渣压力焊机、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水磨石机、砂浆搅拌机、手提式瓷砖切割机、快速全自动钢筋箍筋弯曲机、型材切割机、直螺纹套筒套丝机、钢筋套筒冷挤压连接机、组合钢模、钢管脚手架、碗口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等。在工艺操作实习区,学生不仅可以进行钢筋的加工、混凝土的浇筑、钢、木模板的支设工作及等工种的操作实习;还可进行初级、中级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架子工、镶贴工的技能鉴定。
3)实体比例建筑展示区。修建一栋实体比例大小的建筑,该建筑由两层框架、剪力墙、砖混和一层钢结构组成,为便于学生看到房屋建造的过程及实际的构造做法,建筑物一半的主体及装饰完工,另一半建筑物保留主体结构施工时梁、板、柱、填充墙、剪力墙、独立基础、楼梯构件半成品(混凝土只浇筑一半,露一半钢筋),以及装饰装修、水暖电等构造及施工做法。将工地搬进学校,为学生能够身临工程其境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
2.3 实训基地的功能介绍
通过仿真教学实训基地的相关建设,不但使其有教学性而且兼有满足价值性实训的功能需求,另外成功为各类大赛的举办提供场地,具体功能示意图如图3所示。
1)培训功能。利用实训基地拥有的优秀师资及相关先进设备,承担建筑企业职工的转岗培训及在职深造工作。
2)服务社会功能。利用实训基地教师的技术优势及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企业设备的更新提供技术服务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比如如何在评标中有亮点,可以利用BIM技术创新成功突围,如新型的“斑马网络计划软件”,可以快速完成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
3)比赛场地功能。每年9月学院举办的测量技能大赛,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大。同时,学院积极参与每年的四川省高等学校测绘技能大赛。我院“F4+1”在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积分赛中获得一等奖,积分赛分为“仿真—构造、识图”“仿真—施工工艺、安全文明工地”等五个部分。同时我校动员学生积极参加第八届BIM大赛(思维尔大赛),老师也利用寒假系统学习了BIM软件。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为众多竞赛的开展提供了场地和相应的技术设备。
3.1 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建筑行业在现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方面及建筑信息化方面依然比较落后。供给方式的变革及预制装配的家装、家具公司有快速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从这些领域的细分中挑出潜在机会。如何实现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必须结合我校特色,改善实训条件及实训基地内部的管理体制,实现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及动态控制管理的目标。
3.2 培养满足实训基地建设要求的特色教学队伍
依据现行的学生培养方案及教学方案,一方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把提升质量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双师素质。另一方面,引进企业专家,吸引国内外高校学术带头人,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师团队。
3.3 建立实训基地管理人员职能分工体系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套自己的责任评价体系。对于具体方案的实施,可以参照具体工作流程图来改进。
3.4 实训基地质量监督及评价体系
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监督及评价体系,系统的评价指标包含:实训基本条件(信息化设备、指导教师、新技术等)、实训大纲及实训基地发展纲要等。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规划一个功能齐全的土木工程实训中心,而理念和思路是建设实训基地的关键环节。结合实训基地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完成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1] 洪俊青、王海霞.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2009,25(2):84-85.
[2] 王俊杰.工程类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0-114.
[3] 石 磊.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袁 慧.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8):33.
[5] 胡忠恒,杨晓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9):135-137.
[6] 孙大军.校内实训基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5):99-101.
[7] 范小春,冯仲仁,李书进.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49-152.
[8] 王 征,唐晓英,范强锐,等.从自我教育的角度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3):151-153.
Study on construction scheme of civil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Zhang Xiaoyan Gu Wei Cheng Siyua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Jinjiang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Pengshan 620860, China)
Based on the civil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 building concept and ideas,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foundation base organization, special project and functional divis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college, and discuss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training base, which has created conditions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base, civil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 information building
1009-6825(2017)08-0248-03
2016-12-24
张晓燕(1988- ),女,硕士,助教
TU24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