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建设*

2017-06-05 09:32丁兆宝
江苏教育 2017年30期
关键词:研学共同体精准

丁兆宝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建设*

丁兆宝

“精准理念”是以一种最小误差的信念去指向、接近、达成所追求的目标的理念。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将精准理念引入教师发展领域,对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效果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此理念下学校研学共同体的定位和建构策略更加精准、更加清晰、更易操作、更具实效。

精准;精准教学;研学共同体

“精准”是当前社会的新追求,“精准理念”对于很多行业都有指导意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极速发展,“精准”一词也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工作和研究当中。研学共同体是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发展的助推器,是新形势下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我校(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所提出的精准理念有助于学校研学共同体的精准定位和建构。

一、“精准”的概念及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哲学中,“精”就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准”可以理解成“无限的指向、接近、达成目标”。精准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生成的,精准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追求。

“精准”应用广泛,比如“精准营销”“精准扶贫”“精准医疗”等,美国学者奥格登·林斯利则将“精准”引入教学领域。在当下的教学领域中,对“精准”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多为精准教学概念的辨析,对某一学科或教学环节的探讨。如福建教育学院梁美凤的《“精准教学”探析》一文,探讨了精准教学的理论框架、精准教学的实践操作、精准教学的价值及反思;上海市普陀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雷云鹤的《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一文,则重点研究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和精准教学决策……

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因精准理念的引入而产生巨大的变化。精准教学要求摸清学情、尊重差异、分层学习,利用数据来进行精准教学定位,突破以往经验主义教学的含糊与低效,往“因材施教”方向发展。[1]其理念对于教学的价值大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利于理论更新和技术发展;其次因精准教学简单易用且高效,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再次是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精准理念下的学校研学共同体的概念和定位

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其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2]高中学校对于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实现轻负高效责无旁贷。面对教育工作新形势,我校积极推动改革,摸索有效途径,研学共同体的思路逐渐浮现出来。

自然地理学上有“共生效应”之说,“独木难成林,集聚共成长”。其实,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体之间产生的“研究共同体”“教学共同体”“研发共同体”,也是这样一种“共生效应”。学校研学共同体就是学校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根据不同维度组成的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的互助团体。共同体成员以一定主题或内容为中心,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协同完成任务,并影响、促进人际交往。研学共同体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方式,主动应对学习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要求,立足教育技术新发展,是对传统行政化学习组织行为的补充、拓展,旨在尊重师生自身特点,发挥师生主体作用,调动师生积极性,真正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互动共进、和谐发展。研学共同体其实是开放的学习组织形式,以互动、志趣、问题研究为宗旨,突出参与者的选择性、学习过程的共享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大研修格局。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的定位在教师的探求中逐渐清晰起来。

1.以精准帮扶共同成长为目标的教师研学共同体。

传统的“师徒结对”指根据初任教师或年轻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在业务水平和师德素养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教师,对其进行“传、帮、带”的指导,使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熟悉和掌握“教学、科研、管理”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和加快初任教师和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3]而我们学校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太少,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教师整体成熟度高,教师职称大多为高级教师;大部分教师有进一步发展专业的想法,但方向不明、思路不清。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教师“高龄化”现象可能会更加明显,因此单一的“师徒结对”模式是不可行的。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改进传统的“师徒结对”模式,试行“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和“骨干教师研学共同体”两种常规结对方式。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类似传统的师徒结对,骨干教师研学共同体是由多数高级教师组成的互助团队,教师依据自己在教学、管理、科研这三个专业成长方面的发展愿景,自主精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助学者,通过精准帮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这一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帮扶,由学校统一实施菜单式服务,教师依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工作便利性,自主精准选择帮扶方向和指导教师。如学科带头人希望在专业上取得进一步发展,争取达到正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水平,学校就会根据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专业方向和工作便利性等因素,聘请更高级别的专家与他们结成高层次研学共同体,实现精准帮扶专业成长。

2.以精准帮学减负增效为目标的师生研学共同体。

从教育科研的角度来看,地方教科研机构需要转换研究思路,创新研究范式。一方面,在研究方式上要多做专题研究和实证研究,以专题去突破“减负”之路上的关键障碍,以实证的方式为“减负增效”呈现有说服力的数据;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要“接地气”,着力研究“减负”过程中的真问题。[4]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该如何破解?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教育难题和社会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真问题”。要标本兼治,光“减负”是不够的,需要“加减结合”,既要减去不合理的负担,同时还要做些加法,寻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增加培养师生情感的活动,以精准帮学实现减负增效。

精准帮学包含三个内容:一是确定教学起点,二是决定教学策略,三是寻找最佳时机。[5]精准帮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学习目标,其心理认同感、成就感、愉悦感得到大幅提高,因而减轻了学业时间过长导致的负担和挫败感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学生还提高了学习质量,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继续探究感兴趣的学业问题,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特长或爱好。所以精准帮学既是目标又是手段,精准帮学是因,减负增效是果。

3.以精准互动资源整合为目标的家校研学共同体。

学生教育无法单靠学校来完成,它需要社会合力,尤其是家庭支持。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家校合作旨在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如果没有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教师付出再大的努力,都不会收到完满的效果。”[6]

学校应综合考虑高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心理状态、大城市社会环境、家长教育程度、家长参与动力与热情、家长闲暇时间段、现有的通信技术手段等因素,把家校研学共同体定位为精准互动资源整合。

三、精准理念下的学校研学共同体建设

1.精准构建多维度研学共同体体系。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学习是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下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社会协商,这种协商既规约着知识的形成与运用,又促进着知识的整合与发展。构建研学共同体研究体系,确保了研究实施有序、结果有效,是使研学共同体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途径。研学共同体研究体系应调动校内多种优质资源,形成持续研究的活力圈。为此,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和整合资源,盘活了多种要素,初步建立了研学共同体建设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学共同体体系

该框架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行政层次,第二层次是学科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基层综合管理层次。这三个层次又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来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

我校的“校级领导研学共同体”由校长、书记和副校长组成。“校级领导研学共同体”坚持逢会学习,坚持编辑 《校级领导研学共同体学习资料》,从制度上保障共同体成为学校领导班子提升认识、加强理论学习、开阔视野的平台。“每周一位校长微课制”又让各位校领导从务虚到务实,把零碎分散的思路聚焦到教育的最前沿,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化研讨,把教育领域中最前沿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决策,探索学校有效发展的路径。[7]

教师的专业成长事关学校的发展。近几年,我校教师整体年龄上升,目前三十岁以下的教师只有五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决定改进传统的“师徒结对”模式,实行“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和“骨干教师研学共同体”两种结对方式。为制度化规范运作研学共同体,学校完善并制定了《结对制度》《结对协议书》《结对考核表》《教师发展三年规划书》等,集结成《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学习手册》和《骨干教师研学共同体学习手册》。学校在学年初举行结对仪式,明确三方责任界限。在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中,依据被指导教师在活动参与、校内听课、区级以上公开课、教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评出不同奖项。

2.重点聚焦研学共同体内的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是“高效教学”“分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分层更细,效率更高,提高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每一次分析会的效率,更好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精准教学可以概括为“目标精准、设计精准、讲解精准、练习精准、评价精准、矫正精准”。它是教与学、知识与技能、思维与习惯、内容与形式、目标与结果的“合拍”“匹配”和“对位”。

在实践中针对精准教学提出“五点要求”“五个优化”。“五点要求”一是在内容上,目标定位精准;二是在结构上,教学设计精当;三是在方法上,手段选择精致;四是在时间上,时机把握精准;五是在矫正上,配合对位精确。“五个优化”是指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优化过程与方法,优化练习与作业。

2016年我校还引进了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系统,进行海量的数据采集、精准的数据计算与分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练习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矫正训练,形成个性化的错题本。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精准帮扶”下矫正,也可以自己在大数据系统内依托矫正性试题进行自我矫正。

3.适时组织“精准理念下的研学共同体”交流研讨。

学术交流是任一领域的学者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接收、使用和传播信息的交流活动[8]。中学交流活动的学术性有待提高,因交流活动依然会带动学术水平的提高。“石城教师发展论坛”是校内交流讨论校本研修的平台之一,而本学年主题确定为“精准理念下的研学共同体”,我校为此举办了系列交流讨论活动。

如第一期交流主题是基于高三精准教学的“石城教师发展论坛之温故知新”。备课组教师研学共同体既有精准计划、精准训练、精准诊断、精准帮扶,还注重营造组内良好的氛围,实现精准协调;班级组研学共同体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资源,实现对学生的精准帮学;家校研学共同体精准调研班情学情,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家长和教师之间实现精准互补,共同帮学。第二期活动主题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第三期活动主题是教师研学共同体内精准帮扶。

“渠清如许,唯有活水”,通过交流讨论可借鉴、学习同行的先进理念,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推动自身工作的进步。

四、总结和反思

教育教学中的“精准”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追求。这是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精神;这是因爱而生、不抛弃不放弃的责任感;这是对品质教学、高效教学的不断追求。在我校,精准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建构路径和实践依然在路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基于精准理念的学校研学共同体未来的发展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要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要追求高品质的教学,要进一步推动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

[1]梁美凤.“精准教学”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6).

[2]尹后庆.质量时代的教研转型[J].人民教育,2016(20).

[3]范蔚,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的内涵及特征[J].教育导刊,2012(9).

[4]肖林元.“减负”,依然在路上[J].上海教育科研,2016(3).

[5]雷云鹤,祝智庭.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6(6).

[6]马中虎.家校互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王承红.研学共同体:教师多层次发展的助推器[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6(4).

[8]仝莉.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G451.2

B

1005-6009(2017)30-0042-04

丁兆宝,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南京,210036)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高教重点自筹课题“推进高中教师多层次发展的研学共同体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3/02/216。

猜你喜欢
研学共同体精准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爱的共同体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