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Gen Capital创始人张璐:硅谷风投看好中国市场

2017-06-05 22:47袁阳平张玲玲
支点 2017年5期
关键词:张璐硅谷支点

袁阳平+张玲玲

核心提示:近几年,美国资本投向中國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好的技术可能来自于美国,但最大的市场在美国之外。

“现年27岁的张璐,来自中国,是硅谷风投界中极少有的女性。”这是今年美国《福布斯》“30 Under 30”(30 岁以下30位俊杰)榜单中的一段话。

作为主角的张璐,曾在硅谷管理过10亿美金的投资基金。两年前,她创立了自己的VC公司——NewGen Capital。

NewGen Capital的办公室位于斯坦福大学附近,这里是新基金聚集的地方。作为一个成立刚刚两年的微型风投基金(Micro VC),NewGen Capital还没有大量的数据来展示自己的成绩——被投公司成长需要时间,但其投资的38家公司后续融资总额达1.8亿美元,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个行业对她的认可。

日前,长期从事硅谷VC投资的张璐来到武汉参加“青年创业国际沙龙”活动,向《支点》记者讲述了硅谷技术创新的最新动向,以及硅谷投资关注的热点。

硅谷的核心还是技术创新

《支点》:作为长期生活在美国硅谷的投资人,您对武汉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哪些认识?

张璐:这是我第二次来武汉。一开始,我对武汉的城市印象是刻板,但这次来武汉后,我发现这其实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

虽然身处美国,但我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我认为,目前大的趋势是融合,中美双方需要相互学习。中国变化太快,正如武汉这座创新型城市的变化速度。

对于在海外做投资的中国人而言,我们非常希望更多地了解国内创投圈的最新信息,让硅谷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真正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中国巨大的创新潜力。

《支点》: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您进入美国《福布斯》“30 under 30”榜单,并当选榜单VC行业年度荣誉主题人物?

张璐:当得知当选年度荣誉主题人物后,我其实还挺意外。我猜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评委多数都是硅谷创投圈人士,他们经常投资我们的项目,对我们比较认可;二是我们是一个中美组合团队,代表一种新兴的力量,有国际化的视野,将来在竞争与资本的流动上都具备国际化的优势。

《支点》:目前,NewGen Capital投资过哪些领域的公司?

张璐:我们大部分投的是对口公司,如计算机视觉化或人类识别技术应用领域的公司。但我们也偶尔投资几家比较有意思的公司,比如做可回收火箭发射服务的公司。

我们对投资基金进行了分类,大部分业务是稳健投资,同时我们希望一小部分业务会成为爆点业务,这类项目要么是0级,要么就是百亿级别。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这种爆点业务在国内不一定有机会,但是在硅谷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回收火箭发射项目,我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正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今年年初首次发射回收火箭后所说,这是“太空飞行的革命”。

《支点》:您在中国有没有考虑投资的项目?

张璐:目前我们只投美国的项目,而且只投企业级应用的技术项目,对于国内大热的行业,比如社交、O2O、直播、网红等,没有投资。虽然我知道武汉和成都有很多创业者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这些跟我们的投资方向不太吻合。

为什么我们不投呢?在我看来,未来经济是一个扁平态势,我们希望投的项目是在全球都有优势的,同时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不仅仅流于形式,还要有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硅谷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技术创新,我们的投资集中在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独角兽并不都值得投资

《支点》:您在演讲中指出,目前独角兽企业存在“潜在的泡沫”,您还认为硅谷经济其实就是泡沫经济,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张璐:我认为泡沫经济的核心是“可控”,意思就是允许泡沫经济存在,但是一定要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没有泡沫经济,资本方如何低进高出,传统的公司怎么打造它的垄断地位。泡沫经济所带来的一种资本推动的力量,可以帮助创新型企业去与传统企业竞争,并有机会取而代之。

我们看到,全球包括硅谷的独角兽企业过多,估值虚高。过去几年,一些VC资本看到某个市场赚钱就立马跟进。企业估值水涨船高,带来的问题是资本找不到退路,这样势必会出现一轮市场的调整期。

目前硅谷已经在调整。从去年开始,一些独角兽企业低价出售,有的甚至直接宣告死亡。事实上,这对于整个VC投资圈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市场筛掉一些占有太多资本、资源溢价过高的公司,才能让资本或资源回归去集中支持一些优质的企业。

我们发现,过去一年以来,中早期的投资数量开始降低,但是单笔的投资数额开始增大。也就是说,更多的资本向优质公司集中,不被看好的公司即使估值再高也没有人投。这就是调整带来的市场效应,让市场回归正常。

我们看到,只有市场周期变化才会有投资机会。对于这一轮市场调整周期的长短,我们无法预测。

《支点》:NewGen Capital一直强调投资技术创新的项目。那么,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对新技术的发展有没有推动作用呢?

张璐:我认为一定会有推动的作用。实际上,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整个市场更需要技术创新,因为模式创新的核心,是把资源从一部分人手里拿出来放到另外一部分人手里。技术创新是真实的创造,提升了生产效率,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和财富。

不同的创新需要踩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上,现在我们正处于技术创新的节点,创业者和 VC 都应该顺势而为。全球经济下行,很多系统性的参数,比如人口架构、老龄化、整个国家负债率、杠杆率,我们无法改变。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是拯救经济下行的唯一出路。近几年,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有关技术已经成熟,应用窗口也在逐渐打开,资本开始积极布局。

《支点》:我们看到,公司技术创新过于超前,产品会难以打开市场。您又如何看待这一矛盾?

张璐:谈到技术,势必要分析它的商业前景。所以在投资技术行业时,既要有热情,也要有辨别能力,因为很多技术是不适合商业化的。

也许,有的技术听起来很炫酷,但是它的成本过高,或者它的商业前景没有打开,这时投资就要谨慎。

又或者,一个新技术在工业界的应用前景、应用窗口已经打开了,但是民用窗口还没有开始。举个例子,以机器人行业为例,目前应用前景非常明确,但是民用机器人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成本居高,二是难以划清它和玩具的界限。或者说,机器人是大家很喜欢但不是所需要的产品。但是,工业的自动化需要机器人来完成,它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效能。

我们投资技术创新型公司,要摆正好态度:用资本力量去推动技术创新项目的商业化,同时也要谨慎地选择。

既好奇又存偏见

《支点》:目前硅谷看好哪些技术投资领域?

张璐:首先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风险性,大多数创业者或者投资者需要在五到十年之后,才能了解这个技术是否真能成功。

虽然生物技术具有天然的风险性,但不代表没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例如,随着基因测序成本越来越低,普及度越来越高,人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人类样本信息。将每个人离散的生物信息汇聚到一起,就是生物信息化,具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其次是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代表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其中并不是每个领域都到了适合商业应用的阶段。我认为,人工智能在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四个领域有商业应用前景。

除美国之外,中国对AlphaGo关注度最高,说明国内对于新兴技术的热情很高。国内有很多人关注的领域是智能医疗,而机器学习开发出的平台可以对接在相應的应用场景里,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

最后还有网络安全技术领域。万物互联正在发生,很多人家里已经有智能的电视盒子、温度调控器、安防系统。

万物互联带来的是可怕的安全隐患。这个时候网络安全变得异常关键。但为什么网络安全系统现在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蓝海市场?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网络安全市场成熟度不够。网络安全在智能工业时代将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而这个时代还未完全到来。另外,用户网络安全意识不够,所以涉及用户级别的安全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除了上述三个方向,纳米机器人、脑功能修复、超级人类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但不一定在接下来一两年内会蓬勃增长,可能在两到三年内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支点》:美国硅谷的创业市场与国内有什么不同呢?

张璐:作为一个在硅谷的中国人,我经常思考如何连通中美两个创新市场。十年前,美国VC经常认为,在美国有潜力的项目千万不能在中国做。但近几年,美国资本投向中国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好的技术可能来自于美国,但优质技术最大的市场在美国之外。

中国资本在海外探索,美国技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会,但都是暂时的。市场规则不同,很容易产生误解。所以,关键在于,如何构建双方的信任。

我在美国常讲中国故事,也非常希望回国感受最新发展方向。希望大家不要只单方向接触美国的发展前沿,而要把中国的真实情况也输送到美国去。美国媒体不会主动做这件事,一定是要创业者和投资者来搭建这个信息桥梁。

《支点》:从您自身的角度来说,如果向硅谷推介中国,你会选择哪些方面?

张璐:美国投资圈对中国既好奇又存在偏见。因为不了解中国,就会产生恐惧,继而形成偏见。有成见的人,喜欢听与自己成见相近的信息,所以他们会有一个矛盾的立场。

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引起很大的震动,他们特别希望去了解中国。

美国企业界认为,中国对于协议的尊重跟美国相比差很多,就这一小点会让两边产生较大的分歧和误会,针对这些我会跟他们讲这其中的逻辑。承认存在的分歧,找到符合双方利益的契合点,两边求同存异,双方才能共赢。(支点杂志2017年5月刊)

猜你喜欢
张璐硅谷支点
会爬树的“青蛙”
张璐摄影作品欣赏
作品八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