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样也是孩子们一日生活中最有乐趣的活动之一,他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安全活动氛围,使幼儿可以轻松地游戏。而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弱势群体则指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与同伴交往、个性发展、认知水平发展和游戏的参与程度上有着一定的障碍。在班级里,总有一些“不是那么可爱”的孩子,他们可能是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交往方式的原因,他们便成为班集体中的“弱势群体”。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第一部分总则第五条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随着纲要的落实,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关注游戏中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状况,并且对“弱势群体”幼儿进行着重指导,到底是哪些原因使得这些孩子成为弱势群体,我们在自主性游戏中又怎样来帮助这些幼儿便成为值得研究的内容。
镜头一:屡遭拒绝型
遥遥是刚人小班两个月的孩子,今天她是在娃娃家扮演姐姐的角色,这是她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刚开始遥遥和拿着篮子准备去点心店买东西的妈妈和爸爸说:“我也想去。”爸爸和妈妈并没有理会遥遥,自顾着走到蛋糕店。当他们两个将蛋糕买回来,准备给娃娃过生日,遥遥提出:“让我来切蛋糕给娃娃吃。”没等爸爸和妈妈同意,遥遥就开始忙活起来,等到切好蛋糕,家里的人又都抱着娃娃去郊游,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了。留下遥遥一个人在娃娃家,于是她决定去另一家娃娃家做客,“我到你们家玩。”这家娃娃家的孩子们都在忙着给尿床的娃娃换尿布呢,遥遥一个人孤零零地坐着,一动也不动,直到游戏结束。
镜头二:有始无终型
中班的苗苗小朋友对老师投放在超市的收银机非常感兴趣,前几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跑过来跟我说要玩“电脑”,我就跟他说你下次可以选择去超市上班,今天他终于在超市里当上了收银员,有客人来了他就会模仿超市的收银员在“电脑”上打字,并且把钱放人抽屉里,这样反复几次后,他又被旁边面馆里服务员招待客人的声音吸引了,于是立马跑到面馆里摆弄起了面馆里的面条和菜,而超市里有客人来买东西都没人收钱了。
苗苗是属于玩游戏不定心的孩子,刚开始会被游戏的材料所吸引,但玩过一会就会失去兴趣,转而被另一游戏区域的材料吸引。
镜头三:自我为中心型
今天大二班新增加了“飞行棋”这个区域,有六个幼儿选择了这个游戏。飞行棋是计文博早晨带过来的,其他五位幼儿:君君、小智、姚梓萌、好好、代代对这个新开的游戏也十分感兴趣,每个人都想玩一玩,可是玩飞行棋只需要四位小朋友,没一会儿他们就开始争吵起来。计文博说:“这个飞行棋是我带来的,我要玩!”一把推开旁边的小朋友,似乎是用了很大的力,把代代推倒在地,好好这时手里紧握一个棋子大声喊:“我要玩!我要玩!”,其他小朋友也开始大声喊起来:“我要玩”并开始争抢棋盘和棋子,计文博这下更急了,一把抢过桌上的棋子朝对面的姚梓萌扔了过去:“哼!我才不要给你们玩呢”。姚梓萌于是开始大哭。就这样游戏结束时间很快就到了,五位孩子一个都没有玩成飞行棋,游戏结束后老师找了计文博了解事情的经过,计文博只是不停地说:“这个飞行棋是我带来的,我不给他们玩。”
从这一系列的场景中,可以看出在进行的自主性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针对这些游戏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如何有效指导其自主游戏,促进其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明确游戏规则
教师在活动前对幼儿提出所扮演的角色的工作,如:收银员要在收银台前等买东西的顾客来付钱,不能随意离开,否则超市就没人收钱了,表明擅自离守的后果。在游戏中发现幼儿有游离现象可用提示性语言,如“看,超市里有人来买东西了,怎么没人收钱呢。”一段时間内在各个游戏区域投入新的玩具。如在娃娃家可以投入家中常有的打扫工具、厨房用具等吸引幼儿。用新鲜、典型的玩具诱发幼儿对某种区域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玩游戏的坚持性。
二、倾听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
有些幼儿属于比较有“主见型”,学会倾听是与他们沟通的最好办法,老师要学会谈判技巧,不要与他们硬碰硬,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宽容。从他的内心想法出发,如在指导苗苗时,可以展开和苗苗谈心的活动,引导苗苗思考“你这样独自离开收银台会有什么后果”,相信在经过老师这样的引导后,他很快就能停止他的行为。不要过于迁就孩子。有时即使是再多的耐心、宽容、理解、尊重对于某些幼儿都不能奏效时,老师也该使用她的权利。
三、抓住时机,及时渗透教育于一日生活
学龄前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而且使幼儿在与人交往,学习互动、合作与分享等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其成年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孩子经常争抢同伴玩具,破坏东西,更有甚者打伤同学,那么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及时渗透教育。每位幼儿都有其优点,老师要善于挖掘,将其闪光点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表扬,来增加幼儿对自己的信心,让幼儿慢慢脱离所谓的“弱势群体”。
总之,在每个班级中,每个幼儿个体都有差异,每个班级都多多少少存在着“弱势群体”,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根据个体的差异,找出适宜的办法,帮助孩子脱离“弱势群体”,相信老师们的爱和努力能帮助到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