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昕
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阶段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流。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在实际教学中开始了我的实践。
一、科学建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呢?
1、科学合理地建立合作小组
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特别是学业成绩和能力方面,尽量使各小组实力相当。做到男女生搭配,好中差兼顾。
2、发挥各自特长,优化学生角色职能
做好组内合理的分工是学生进行有效科学探究的重要保证。所以我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充分了解并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鼓励每个组员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及时有效的补充或修改自己的看法。
小组成员的职能在一定时间后进行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践证明,成员间的争论和不团结的情况变少了,学生们逐渐地会倾听、会表达、会合作了。通过科学分组,发挥特长,优化职能,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保证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3、建立奖励制度
激励与奖赏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行为得到认同的一种形式。恰当的激励与奖赏有利于提高延长兴趣、培养情感。我根据一学期的小组成员的表现,比如认真倾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评比优胜小组,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让记录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记录本成为学生最好的伙伴
科学课程标准在具体的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记录)”,可见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记录本不应该成为简简单单的记录单,应该看到孩子们科学探究的足迹,看到孩子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他们最大的财富。我制定了科学记录本的记录内容,并加入了科学的评价。
1、规范格式,每一课都要写上课题,日期。
2、确定内容,一般包括:课前准备,课上记录,课外探究作业(一般不是书面的)。
3、形式多样。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记录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们过多地使用文字,他们往往对书写抱有厌恶、抵制情绪,要根据小学生心理,记录时要求可以使用符号、图表、画图、标本(照片)等孩子喜欢的形式来记录,也可以用适当的简单的字词来记录。
4、对学生的记录进行评价。由原先的一周一评,慢慢发展为一单元一评,然后发展为两单元一评直至一学期一评。每学期期末,每个年级进行评比,激发学生认真记录的主动性、积极性。
慢慢地,学生爱上了记录,记录本成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具有清晰的目标,既有思考的计划,实验的过程,观察的发现,又有交流、推测、分析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学生面对自己的记录本,能回忆和反思自己以前的科学学习情况,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为实现科学探究活动的高效性提供了保障。
三、多途径准备材料,为进行有效探究做好保障
要进行实验就必须要有实验材料,而且要典型的、针对性强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就成了科学课教学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活动。就小学科学课所研究的内容,学生所认识的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来看,即使有一个再完备的实验室也难以满足要求,看来所需要的材料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来准备。除了科学课实验室里准备外,老师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和积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准备,既能减轻老师准备材料的工作负担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为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获得高效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重视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好的习惯更让人受益终生。在科学教学中,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比如说认真倾听、轻声讨论、及时记录、整理材料、规范操作等等。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是遵守纪律。遵守纪律,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冷静的思考,能为有效探究探究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认真倾听、积极交流以及尊重他人等良好的课堂品质。只有努力扎实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优秀品质,才能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科学教学真正做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