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十年

2017-06-05 15:08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17年4期
关键词:碑帖书友中山大学

刘海军

大多数人认识李金亮是因为小古堂,也有些人因为小古堂只卖旧书而认为李金亮是个“守旧”的人,但熟悉他的人知道,他不是“守旧”,而是“念旧”。念旧书,念旧物,念旧文化,念旧人。

小古堂开设于2008年,那时,它所处的新港西路还有“文津阁”“三人行”等老牌书店,但随着时光流逝,其他书店都被时光抹杀得无影无踪,而只有小古堂的地板上还留下被时间划过的痕迹,一枝独秀。

小古堂能在此坚守近10年,来自李金亮对旧书的喜爱和执着。“因为那些被人翻过的书,留下了他们的感情和记忆”。流连在略显拥挤的小古堂里,眼光所及之处,尽是线装书、民国书及泛黄的纸页,还伴着油墨的味道。就算偶尔会看到几本“新书”,也别高兴得太早,或许正是8年前的版本。“在小古堂,你看不到时政经管或者市面上流行的厚黑学、畅销书之类,只有文史哲艺术中医类书籍及一些字画,因为只有这些才具有历史价值,才能吸引那些真正爱书的人,才能获得我的读者的认可。”李金亮的信心,來自他近10年来一直坚持亲自把关“进书”环节。而这也让他练就了一双识书慧眼,可以通过对方发来的照片判定旧书质量的好坏和价值。

除了普通书籍,小古堂最特别的是金石碑帖,种类之多,甚至连附近的中山大学图书馆都自叹不如。“金石碑帖纯属我的个人爱好。小时候受老前辈影响,逐步接触郑文公、王羲之、欧阳询等人碑帖,到后来彻底迷恋上它。上世纪90年代我来到在碑帖收藏方面具有极高水平的广州,发现自黄文宽等最后一批老先生离世后,碑帖竟无人问津,反倒让我捡了不少宝贝。那时我常跟人讲:若在北京、上海,这些早被懂行的人抢光了,哪还能轮得到我这个穷小子呢!”有些到现在仍留着。而且在2015年书店重装改造时,特意做了一个陈列柜用以展示。“既然舍不得买,让大家都能看看也是好的。”

“小古堂的收益除了线下实体店,还有线上小古堂。”其实早在2005年,李金亮已经在“孔夫子旧书网”注册了小古堂,并且做得风生水起。也正是那时他发现这一市场需求和积累的一些资源,才有了小古堂实体店的诞生。可以说小古堂是从线上“派生”出来的线下书店。“不过还好,目前书店还算小有盈利,虽不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但我得到了一些不俗的朋友,同时让我在喧嚣的生活中活得更平静,不会随波逐流。”

9年来,李金亮因为书交到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有大学教授、学生、藏家、学者,也有外地慕名而来的书友。在与这些书友的交往中,李金亮总会遇到一些让他心动的人和事。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喜欢结交爱读书、爱写诗词和书法的年轻人,他常对李金亮说:“传统的东西,总会有人继承,也总得有人继承!”2014年秋,李金亮接到陈教授的电话:“我这里有一批书,需要你就拿走!”整整一面包车的书,分文不取。后来李金亮将这批书放到小古堂集中出售,由于那些书还保留着陈教授20多岁时阅读的痕迹,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而更让李金亮感动的是,广州一位爱好书法和藏书的老先生,他有一天突然很认真地对李金亮说:“我啊,已经跟家人讲了:一旦有什么不测,你们可叫李金亮来,我的东西你们可以放心交给他处理。”

明年,小古堂就10年了,很多人都为小古堂担忧,然而李金亮却看开了:“虽然是门生意,但不会在利益上斤斤计较,保持平常心就好。其实很多人部问过将来的打算,我的回答是:能略有盈利地存在下去就OK了。为了存在,小古堂仅仅是愿意尝试一点改变和方法而已。”

猜你喜欢
碑帖书友中山大学
《未来科技的13个密码》
书友信息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省交通运输厅举办“书香交通·文化同行”读书分享会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