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极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曾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人,同样需要拥有这种“极致”,所以会有“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语。
但是,人类为什么要追求极致?或者说,为什么要追求做到最好?庄子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用寓言间接提供了以下两个答案。
一是自我证明的需要。“运斤成风”的故事里,匠石只是个木匠,职业低贱,地位卑微,但他能将木匠削斫的技艺发挥到极致,能够砍下他人鼻尖上一点白灰而不伤鼻子。“庖丁解牛”的故事里,庖丁不过是个地位低下的厨师,从事的工作也不过是简单的切肉,但是他的切肉技巧达到了极致,达到了“道”的境界,所以,他得到了国君的赞叹和尊敬。
匠石和庖丁都用“极致”证明了自我价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状元;做到极致,没有人能够拒绝为你点赞。
二是获得自由的需要。卢梭说:“人生来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中。”只有达到极致,才能挣脱枷锁,人所从事的技艺乃至一切事宜,才能进入自由创造的状态。
比如一个工匠,如果想“从心所欲,不逾矩”地创作工艺品,必须最大程度地娴熟掌握制作工艺。又比如,高悬的瀑布冲刷起激流和水花,鱼鳖尚不能在其中游,游泳者却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己之所不能,为人之所不能,披着头发唱着歌悠闲自在畅游其中,实可谓突破自身乃至人类的局限,追求极致而获得了自由。
追求极致,为人类获得更广大的自由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这也是庄子认为人必须追求极致的一个主要原因。至于怎样才能做到极致,庄子也给出了答案。
庄子借捶钩者的一番解说,告诫读者,要想将一件事情、一个职业做到极致,你自己要乐于从事这件事、热爱这个职业。热爱的同时,还须专注,努力做到与所做的事或物合二为一。当然,坚持是必不可少的。一件简单、枯燥的事,别人可能坚持不了一年,你却坚持了一辈子,这足以说明你的不俗。
当然,任何极致境界,都不是一个人创造的天堂。运斤成风的匠石为什么在朋友去世后,就失去了表演的机会?因为这一极致境界的出现,需要朋友的信任和配合。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了极致。极致境界的产生,往往需要神一般的对手、神一般的队友。孙犁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杨建华
金华汤溪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金华市名师。羡慕古人“仗剑游天下,横箫坐书城”的生活,平时爱四处走走看看,有空就随便翻翻书。
图:马 叙
于物无视
大马①之捶钩②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③。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④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⑤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⑥焉!”
(选自《知北游》)
[注] ①大马:大司马,官名。
②捶钩:打制带钩。
③不失豪芒:丝毫不错。豪,通“毫”。
④守:守持。
⑤假:借助。
⑥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