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中竟有位中央军委干部

2017-06-05 09:29
新传奇 2017年17期
关键词:学政周梅森窝案

演员中竟有位中央军委干部

军委干部李学政在《人民的名义》中扮演固执、激进的工人代表王文革

据发现,《人民的名义》中面对暴力拆迁挺身护厂的王文革,竟然是中央军委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

据报道,《人民的名义》的出品方共有10个,金盾影视中心是其一。而身为该中心主任的李学政正是总监制、总发行人身份。

据披露,剧组成立不久,李学政前去商讨投资和发行工作。导演李路眼前一亮,觉得由于李学政的沧桑外形和做过电台主持人的台词功底,很符合配角王文革的特色,决定大胆启用。

在剧中,王文革是大风服装厂的一名工人。当自己奉献一生的地方被人暗中勾结谋取,且遭遇暴力拆迁时,他站了出来组织工人们护厂。在一天晚上,当蛮横的强拆队开着挖掘机即将攻入厂区大门时,王文革让人在壕沟里倒满汽油试图自卫。意外的是,他手中的火把掉落了一颗小小的火星,随即引燃了熊熊大火,导致38人被烧伤,而他本人也被重度烧伤。然而正是这场名为“一一六事件”的大火,烧出了全剧腐败的连环故事线。因而,在导演李路看来,王文革一角非常重要,决定着很多故事的走向,演得好很能出彩,给本剧加分!

接到这个任务后,李学政立刻要来剧本,反复阅读认真揣摩,并借助影视中心主任这一职务方便向“大腕儿”请教学习,并在网上到处收看关于暴力拆迁的新闻和视频,逐渐有了自信和感觉。“王文革是一个难度很大、却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了诸多故事主线的走向,更是苦情工人阶级的命运缩影。性格偏执、维权意识强烈、不惜代价抵制暴力拆迁、试图阻挡官商勾结,这都是工人形象的最真实写照。”

开机后,李学政七次前往南京拍摄地饰演王文革,在导演的严格要求下,表演很成功。李路导演称赞他,副导演也开玩笑地说:“别当主任了,做演员挣钱多,您行!”

其实,这并非李学政第一次在荧屏上露脸。曾担任过电台主持人的李学政不仅拥有过硬的语言功底和表演能力,而且在许多影视剧中也有着精彩的表现。比如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与孙俪搭戏饰演“老德”一角,还在网络大电影《特种兵王》里饰演大校指挥官、在院线打拐题材电影《宝宝回家》中饰演重要角色。

(《法制晚报》2017.4.9)

汉东省京州市到底是哪儿

要猜人物原型,地域是绕不过去的。不过编剧周梅森当然不会摆一个接近真实的省份在那儿。但是通过整个小说的情景设置,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汉东省京州市的设计,参考了哪几个地方。

首先,汉东省京州市有几个基本的设定:汉东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京州市是可以比肩北上广深的省会城市、发生过腐败系列窝案、十八大后反腐迟迟打不开局面、有一所政法系很有名的大学。

十八大后,出现腐败窝案的省份很多,比较典型的有山西的塌方式腐败,四川的康师傅党羽窝案,江西官场地震,江苏南京连续多位省委常委落马。此外,重庆、河北、山东、云南和广东也有过范围不小的系统性腐败。

根据东部沿海、省会城市和腐败系列窝案这几个主要条件判断,汉东省京州市的条件设定大致上与江苏省还是最像的。由于本剧的拍摄地就在南京,同时编剧周梅森在写作前大量接触了江苏省的落马官员,所以在汉东这个地点设定上比较多的参考江苏的条件,也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整个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数和江苏的落马官员没有多大的关系,比如副国级领导赵立春,就很难联想到江苏。政法系和秘书帮的设定,更像是四川。采矿权的问题参考了山西煤矿。

(人民网2017.4.10)

《人民的名义》角色的古代原型

李达康——张居正张居正被誉为千古一相,以锐意改革著称。但是,在他身后,众人对他评价不一。

“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这些描述张居正的语言,用在李达康身上是不是也很合适?

高育良——高拱高老师穿越回《万历十五年》会是谁呢?这个有趣的结论就是:高老师就是高拱。这位“救时名相”在出仕之前,还真的做过八年老师!高拱是在张居正之前做的首辅,又同样是受前首辅徐阶所提拔。

高拱不光当了八年老师,后来还做了国子监祭酒,在这期间,张居正当过他的副手。这不正如吕州时高李之配?高拱虽然也锐意进取,也曾搞过新政,但因诸多因素,成了张居正的对头。高拱同样也是理论家,在“义”和“利”的问题上,认为“苟出乎义,则利皆义也;苟出乎利,则义皆利”。

孙连城——申时行“宇宙区长”孙连城,也不孤独,他在《万历十五年》里也有戏份,就是被喷为“不作为”“首鼠两端”“懒政之源”的万历首辅——申时行,明朝唯一的状元首辅。申毫无贪名,这在当时的政坛实在是一股清流、一朵奇葩。申时行在文渊阁八年,被人批判功绩一张白纸。这八年,申时行更多的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原则在调和皇帝与廷臣之间的关系,他一直在暗中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

(《新商报》2017.4.25)

为何要写﹃大风厂﹄

据编剧周梅森透露:“这条线索,恰恰是我亲身经历的一场股权纠纷引发的。如果我没有切肤之痛,那么很难写出大风厂工人的切肤之痛。目前这官司还没结束,还在这个危险之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接了这么一个剧,那就很自然地我就把这个股权的官司的线索,写了进去。这个社会的无底线、银行的不讲商誉,突然断贷。我说在股权官司打官司的时候,我天天面对的就是“蔡成功”一天给我一个意外。正是有这切身的体会,所以我把这个官司代入了大风厂的股权官司里去了。所以这个故事它就有一个扎实的社会基础。”

(《南京日报》、澎湃新闻网等)

猜你喜欢
学政周梅森窝案
清代山西学政考 *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戚学政:用心用情做好医疗对口支援
翁同书《使黔杂记》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周梅森:三本书影响三段人生
周梅森的“智斗”人生
电子数据锁定煤矿瞒报事故渎职窝案
国企腐败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