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华,王新澄,尹徐念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中美知识密集型服务供给与医药制造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吴利华1,王新澄1,尹徐念2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本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为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运用关联比例法测算中美两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均显著高于中国;在专业性服务业中,美国商务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显著高于中国;在技术性服务业中,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则显著低于中国,而美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强度远高于中国。中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美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企业为主体,更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研究机构为主体,更重视推动上游研发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专业性服务业;技术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医药制造业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产品研发费用高、时间长、风险大,新产品市场化环节多、专业化程度高;医药制造业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其竞争优势的形成、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上游服务供应商,一方面以提供专业知识或特有技术方式参与下游产业的产品开发与生产,提高下游产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以创新协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下游产业的创新过程,不断与下游产业互动、合作,提高下游产业的创新效率[1-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以特定技术或功能领域的专业性知识为基础,以研究报告、培训和咨询等方式提供专业性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等[3]。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组织不仅为医药企业研发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为其研发成果的成功市场化提供协助[4];以顾问、会计、广告和市场调研等为代表的商务服务业为医药企业产品研发选择、生产试制、人力资源管理和产品市场化推广等问题提供专业化定制解决方案[5];以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为代表的公共科研机构为医药企业提供与产品创新相关的新思路[6]。
医药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在各国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制造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培育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2007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6719亿元,2015年为28832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9.97%;但中国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低,医药企业以生产型企业为主,新药产品以仿制药和新中成药为主[7],2014年完成审评并建议批准上市药品中51.09%为仿制药。美国是医药研发强国,全球原创新药中60%以上源自美国[8]。故本文运用关联比例法测算中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分析两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差异,以期为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提供借鉴。
2.1 关联比例法
投入产出模型反映了区域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间的直接和间接技术经济联系,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直接消耗系数aij为j产业生产单位产出所需直接消耗i产业的产出,或j产业生产单位产出所需i产业的直接供给量;完全消耗系数bij为j产业生产单位产出所需直接和间接消耗i产业的产出,或j产业生产单位产出所需i产业的直接和间接供给量。aij和bij计算如下:
aij=xij/Xj
(1)
B=(I-A)-1-I
(2)
其中,A=(aij)n×n、B=(bij)n×n,xij为j产业生产所直接消耗i产业产出的量,Xj为j产业的总产出,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定义为B,矩阵I为与矩阵A同阶的单位矩阵。
(3)
(4)
2.2 数据处理
中国目前最新且包含详细部门分类的投入产出表更新至2012年,美国更新至2007年,因此文章选用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和美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由于中美投入产出表中产业分类存在一定差异,为使得产业分类一致、方便对比分析,以2011年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准,参阅2007年美国产业分类体系说明,将中美投入产出表中服务业部门予以合并,最终合并出26个服务业子行业;然后,依据服务业所提供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将所合并出的26个服务业子行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四类[11]。
依据以往学者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划分出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包含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部门;然后沿用相关学者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类方法,将划分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部门分为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两类,其中专业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性服务业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研究与试验发展业[12-13]。
知识密集型服务要素在生产活动中的配置、协调会优化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结构,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为对比分析中美医药制造业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供给特点及差异,利用公式(3)和(4),计算出医药制造业的要素供给结构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服务供给在上游产业总供给中所占比例,结果见表1。
表1 中美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2012年和美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相关数据整理,下同。
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结构中,美国以服务供给为主、物质产品供给为辅,且服务供给结构中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供给为主;中国以物质产品供给为主、服务供给为辅,而服务供给结构中以其他服务供给为主。美国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中50%以上为服务供给、物质产品供给不足50%,且服务供给中63%以上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中74%以上为物质产品供给、服务供给不足26%,且服务供给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不足45%。可见,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中物质产品供给高于美国、服务供给低于美国。造成这种差异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相关,中国医药产品以原料药、中药材和卫生材料等低端产品为主,如2015年中国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原料药主营业务收入为10781.60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0.10%。
医药制造业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供给结构中,美国以专业性服务供给为主、技术性服务供给为辅;中国也是以专业性服务供给为主、技术性服务供给为辅,但中国专业性服务供给在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总供给中所占的比例低于美国。美国专业性服务供给在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总供给中的直接和完全关联比例分别为29.83%、28.19%,中国的分别为9.78%、9.02%,美国分别约为中国的3.05倍、3.13倍。专业性服务业是指运用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与复杂的心理、经济和社会系统进行信息交流等有关的服务,从而解决企业有关最佳运营实践和新式服务方面问题[12]。完善的专业性服务体系,有益于医药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改善。
3.1 医药制造业上游专业性服务供给的差异比较
为深入剖析中美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专业性服务供给特点及差异,利用公式(3)和(4),计算出医药制造业的上游各专业性服务供给在上游产业总供给中所占比例,结果见表2。
表2 中美医药制造业的专业性服务供给结构(单位:%)
医药制造业的专业性服务供给结构中,美国以商务服务供给为主、其他专业性服务供给为辅;中国也是以商务服务供给为主、其他专业性服务供给为辅,但中国商务服务供给不仅在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总供给中所占的比例低于美国,而且在医药制造业的专业性服务供给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低于美国。美国商务服务供给在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总供给中直接和完全关联比例分别为32.95%、26.16%,分别占医药专业性服务直接和完全供给的98.09%、82.81%;中国商务服务供给在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总供给中直接和完全关联比例分别为7.23%、4.84%,分别占医药专业性服务直接和完全供给的70.26%、51.76%。商务服务业包括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业,其以专业化服务提供方式解决客户资产管理、诉讼调解、产品市场化推广、知识产品保护等方面的商务性问题。完善的商务服务体系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开发和培育,集中更多资源致力于市场机会的把握和自身整体创新能力的构建,进而实现其管理目标[5]。
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结构中,美国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的直接和完全服务供给高于中国;房地产的直接服务供给低于中国、完全服务供给高于中国;金融业的直接和完全服务供给低于中国。美国保险业在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总供给中的直接和完全关联比例分别为0.28%、1.12%,中国的分别为0.06%、0.21%,美国分别约为中国的4.67倍、5.33倍。保险业作为经济系统中风险转移服务的供给者,可以帮助医药制造业企业分散风险,降低损失,提升经济核算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医药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中国保险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产品供给现无法充分满足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14]。
3.2 医药制造业上游技术性服务供给差异分析
技术性服务业是指专注于信息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类活动,为顾客提供技术含量较高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12]。为进一步分析中美医药制造业的技术性服务供给的特征及差异,利用公式(3)和(4),计算出医药制造业的上游各技术性服务供给在其上游总供给中所占比例,结果见表3。
表3 中美医药制造业的技术性服务供给结构(单位:%)
医药制造业的技术性服务供给结构中,美国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供给为主、其他技术性服务供给为辅;中国以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供给为主、其他技术性服务供给为辅。美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总供给中直接和完全关联比例分别为0.95%、1.69%,中国的分别为0.02%、0.09%,美国分别约为中国的47.50倍、18.78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服务业,其以技术服务提供方式解决客户信息传输、制作和接收等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完善、专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有利于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益于培育和发展医药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结构中,美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的直接和完全服务供给高于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直接和完全服务供给低于中国。美国专业技术服务业在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总供给中的直接和完全关联比例分别为0.5%、1.1%,中国的分别为0.15%、0.31%,美国分别约为中国的3.33倍、3.55倍。专业技术服务业包括测绘服务、质检技术和其他专业技术服务业等服务业,其中质检技术服务部门以专业技术提供方式解决客户检测、检验、鉴定等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完善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医药制造向医药创造、医药产品向医药品牌转变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美医药制造业的服务供给差异,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医药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差异。美国医药制造业研发以企业为主体,更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尤其是商务服务供给占上游产业供给近三分之一,而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在上游产业供给中占比不仅很低,且远低于中国,不足中国的1/43。如2000—2010年,美国每年医药专利申请量超过6万件,且其中85%左右专利的申请主体为企业[15]。中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和高校,主要从事医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活动,但缺乏企业产业化支持的医药试验发展活动[16];此外,政府的医药研发投入主要应用于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发活动[17],对于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支持较少[18]。中美医药制造业发展模式最大的不同是研发与市场的贴近程度不同,美国医药研发以企业为主体无论是内部研发或是外部整合,企业体本身都是以市场化为核心运行;中国医药研发是以研究机构和高校为主体,侧重于推动上游研发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中国的模式一来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二来企业体是以成果转移的方式取得研发成果,加上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供给不足,最终形成医药“产、学、研”链条条块分割的局面。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医药制造业的专业化服务需求,知识密集型服务中间投入的使用降低了医药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其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其产品的竞争力。文章通过关联比例法,明析了中美医药制造业的知识密集服务供给特点及差异,得出以下结论:
(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是美国医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国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中,服务供给为主、物质供给为辅,上游产业供给中50%以上为服务供给,且服务供给中63%以上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供给;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中,物质供给为主、服务供给为辅,上游产业供给中服务供给不足26%,且服务供给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供给不足45%。高度繁荣、完备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要素供给体系为美国医药制造业强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中美医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供给结构的最大差异是美国专业性服务尤其是商务服务供给占比远高于中国。中美知识密集性服务业中专业性服务业的供给占比均大于技术性服务业的供给占比,但中国专业性服务业的供给占比小于美国,不足美国的1/3,且其中商务服务业的供给占比,不足美国的1/4。医药制造业,产业分工细致、产品技术复杂,且涉及国民医疗、卫生、保健等领域,因此其产品从研发、试制、生产和市场化,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商务性服务体系予以支持。完善的商业化服务体系为美国医药制造业提供了高度专业化、快速发展的基础,而中国商务性服务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医药制造业的发展。
(3)中国与美国医药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最大不同是研发与市场的贴近程度不同,美国医药研发以企业为主体,更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中国医药研发以研究机构为主体,更重视推动上游研发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也更易造成研发与产品开发脱节,产品开发与市场化脱节。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市场拓展是医药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提高和竞争实力提升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中国医药企业专注于仿制药和新中成药等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对原创新药和专利药的研发资源投入不足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医药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
为充分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培育、形成和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特点及医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特征,本文提出建议如下:
(1)企业是医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微观基础,故中国政府一方面应深化医药市场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迫使企业进行自身竞争优势的提升;另一方面应继续完善医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医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能力,将高校、科研机构等组织的支撑作用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实力。
(2)应大力完善知识密集型服务体系,特别是构建专业化的商务性服务业供给体系,通过市场调节和竞争逐步优化和完善中国以商务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供给体系,从而为医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提供支撑。
[1]CIRIACI D,MONTRESOR S,PALMA D.Do KIBS make manufacturing more innovativ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4,95:135-151.
[2]HIPP C,GALLEGO J,RUBALCABA L.Shaping innovation in European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J].Service business,2015,9(1):41-55.
[3]DOLOREUX D,SHEARMUR R.Collaboration,information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2,12(1):79-105.
[4]郝凤霞.基于创新网络的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3(S1):288-291.
[5]KOWALKOWSKI C,KINDSTRÖM D,ALEJANDRO T B,et al.Service infusion as agile incrementalism in ac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2,65(6):765-772.
[6]MALERBA F.Innovation and the 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industries:progress and challeng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7,25(4):675-699.
[7]王文涛,付剑峰,朱义.企业创新、价值链扩张与制造业盈利能力——以中国医药制造企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2(4):50-62
[8]孙燕,孙利华.中、美、日三国政府医药研发投入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6):472-476.
[9]陈文婕,颜克高.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2):200-203.
[10]HILL E W,BRENNAN J F.A methodology for identifying the driver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 founda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1):65-96.
[11]SCHETTKAT R,YOCARINI L.The shift to services employmen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2006,17(2):127-147.
[12]MILES I.Patterns of innovation in service industries[J].Ibm systems journal,2008,47(1):115-128.
[13]PINTO H,FERNANDEZESQUINAS M,UYARRA E.Universities an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 as sources of knowledge for innovative firms in peripheral regions[J].Regional studies,2015,49(11):1873-1891.
[14]赵尚梅,李勇,庞玉锋.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保险研究,2009(1):51-56.
[15]阿丽塔,刘晓婷,张玢,张燕舞,武志昂.基于专利计量的中美医药产业创新网络对比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1):1237-1247.
[16]刘玉成,孙利华.中美医药产业链的比较及启示[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74-477.
[17]孙燕,孙利华.我国政府医药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9):771-774.
[18]张世娟,冯国忠.政府研发资助对大中型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效应分析[J].中国药事,2015,29(8):793-798.
(责任编辑 沈蓉)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ervice Supply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Ser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America
Wu Lihua1,Wang Xincheng1,Yin Xunia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China)
In this paper,We divides the KIBS into professional-base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P-KIBS) and technology-base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T-KIBS).Then we compares the backward linkage ratio betwee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wo types of KIBS in China and Americ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ckward linkage ratio betwee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wo types of KIBS in America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In P-KIBS.The backward linkage ratio betwee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business servic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In T-KIBS,the backward linkage ratio betwee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R&D servic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hina,whereas the R&D intensity of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Americ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 America,the R&D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oriented by companies and compan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rvice which support the process of products marketing,while in China,the R&D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dominated by research institutions,and the companies pay more emphasis on promoting the fruit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KIBS;Pharmaceutical industry;P-KIBS;T-KIBS;Business services
2016-08-22
吴利华(1962-),女,安徽黄山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战略。
F4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