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环境规制与外部网络

2017-06-05 14:22吴利华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规制成本环境

李 贲,吴利华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中小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环境规制与外部网络

李 贲,吴利华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本文梳理了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战略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四个视角下中小企业减排问题的相关文献,尝试通过环境制度设计和减排合作组织的改变来影响中小企业的成本收益关系,构建一个中小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企业减排的经济利益决定了其减排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环境制度设计可以改变企业减排的成本和收益,外部网络构建和网络资源共享可以弥补中小企业的资源匮乏、规模不足,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环境规制制度和减排外部网络的结合运用,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减排的主动性。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生态创新;环境规制;外部网络

污染治理是环境管理的重点问题,而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是其中的难点。一方面,中小企业数量大、变动快,行业和地域分布广,污染物类型复杂,污染排放点分散,这造成政府环境管理监督成本高、难度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产生的废弃物达不到规模化处理的最小限度,污染治理成本高、收益有限,致使中小企业缺少实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增强中小企业减排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减排问题?恰当的制度设计和外部网络的运用,能否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增加中小企业减排的经济利润,进而激发企业主动减排?这需要运用新思路来考察。

企业减排动力的相关研究受到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战略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双赢发展的可行性,但对于如何实现创新补偿效应的相关研究仍相对不足。环境规制、企业生态创新与竞争优势的关系需要在特定条件、特定情境下考察[1]。同时,双赢发展需要企业组织变革与环境规制相匹配,引入外部网络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为中小企业减排动力不足问题提供借鉴。本文尝试融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环境规制制度和减排外部网络结合运用,构建了一个中小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的分析框架;通过环境制度设计和减排合作组织的改变来影响中小企业的成本收益关系,通过强化创新补偿效应来增强中小企业减排动力。

1 不同视角的回顾与本文的研究思路

1.1 现有研究视角的回顾及评述

回顾以往的文献,与中小企业减排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与经济双赢发展、生态创新、企业环境战略等方面,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从以下四个视角进行考察。

(1)环境经济学视角。环境经济学对环境规制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新古典经济学基于静态竞争模式的简单两分法[2],认为环境规制会影响企业竞争优势。而Porter等提出了更为积极的观点,即波特假说;认为精心设计的环境规制制度可以激发企业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使资源高效利用所产生的收入超过执行环境政策的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净收益和新的市场机会,并获得先发优势[3]。国内外学者围绕该假说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波特假说存在性是有条件的,其关键在于创新补偿效应。

中小企业规模有限,双赢发展的创新补偿效应相对不足。中小企业平均生存期短,转产频繁,节能减排设备折旧成本高[4]。其资金有限,往往只能选择最廉价的环境技术,导致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污染治理能力难以提高[5]。单个中小企业污染排放的规模与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规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小企业需要支付比大型企业更高的污染治理成本[6]。因此,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规模特点,实现其创新补偿效应,才能解决其双赢发展问题。

(2)创新经济学视角。生态创新具有独特的“双重外部性”,创新经济学更强调政策在驱动企业生态创新中的作用,考察企业面对环境规制的反应,但只是在一般创新驱动模型中增加了规制的因素[1],无法说明环境规制、企业创新与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创新补偿效应的实现需要完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合适的环境规制激励企业进行生态创新;第二个步是企业通过生态创新来提升竞争优势[7]。实现创新补偿效应是有条件的,不仅依赖于环境规制制度的设计、规制工具的选择,同时,特定情境下的生态创新才能通过生产使用和学习效应来降低成本。

企业生态创新的类型具有多样性,不同规模的企业会采取不同类型的创新行为,不同类型的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受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及其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别。创新经济学的研究注意到由于企业规模特点,中小企业生存更依赖于创新的作用[8],同时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又受制于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约束[9],更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取创新支持。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减排的创新补偿效应,需要充分考虑外部支持条件。

(3)战略管理理论视角。企业战略管理视角的研究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生态创新战略的内容和结果;实施生态创新战略的前提条件。但过往的战略管理理论只说明了生态创新的重要性,不能解释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能取得生态创新的成功。资源连结企业的战略决策与竞争优势[10]。企业经营是一个不断整合、配置资源的过程,通过动态调整企业核心能力来规划和实施企业战略,从而维持和发展竞争优势[11]。而中小企业在企业内部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初始资源远少于大型企业,影响其进行生态创新的能力,进而影响其环境战略的成效和双赢发展的实现。

近年来,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尝试将企业外部网络看成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认为企业外部网络是一个储存有用信息和潜在资源的仓库[12];外部网络具有不断获取、增值资源的能力[13]。这些资源是有别于企业内部资源的独特、动态、系统的外部资源,并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吸收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新成果,考虑外部资源对双赢发展的作用,有助于解释中小企业生态创新对竞争优势的传导机制。

(4)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双赢发展研究侧重于从产业层面去考察企业生态创新的绩效。产业特性决定了企业污染物的产出水平,污染物排放较多的行业会面临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14]。企业规模影响企业的减排成效:公司越大,其环境努力程度越高[5];大型企业实施减排的成本能被较大的产品基数所分摊[15]。由于规模不经济性,中小企业无法在维持正常生产现金流的同时兼顾实施减排的初始投资,难以进行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中小企业污染处理量较小,难以达到污染治理的最小有效规模,在实施环境战略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16]。

近年来,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研究开始聚焦于企业协作、产业集聚等新的产业特征对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影响,关注环境规制下企业的策略性行为、产业内企业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现象,认为双赢发展是生态技术、企业组织、商业模式、市场制度、政府规制等问题的综合,企业能否取得生态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与其他企业开展有效的合作。因此,从企业外部网络构建和网络资源共享的角度,考察组织改变对中小企业双赢发展的影响可以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通过多学科融合来考察创新补偿效应实现的特定条件、特定情境问题。现有研究往往遵循的是单向的作用机制,但环境规制、企业生态创新与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受特定条件和特定情境的影响。创新补偿效应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企业在环境规制下都会有创新的动机,生态创新也不能提高所有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关注环境规制和外部网络对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尝试分析该情境下外部环境改变对企业行为的相对成本收益的影响,整合一个能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创新补偿效应的逻辑框架。

第二,引入外部网络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一步考察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等学科日益强调外部网络资源在双赢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产业公地、公私合作制等作为生态创新实践的重要机制和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方式[17]。理论上的新成果和实践中的新经验,有助于弥补中小企业的规模不足,为中小企业增强减排动力拓展了进一步研究的逻辑思路。本文充分考虑组织变革的作用,特别是减排外部网络对中小企业减排成本收益关系的影响。

2 中小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的分析框架

2.1 减排动力分析的整体框架

经济利益是企业减排的动力来源,通过减排行为经济利益的实现来增强减排的创新补偿效应,从而提高中小企业减排主动性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创新补偿效应是双赢发展的关键,企业会根据是否满足创新补偿效应的条件进行是否减排的选择。往往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规模特点的约束,不容易满足创新补偿条件,因而减排动力不足。本文尝试通过外部环境的完善来改变企业减排的成本收益情况,增强其创新补偿效应,进而建立中小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的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中小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的分析框架

合理的环境规制制度设计,通过增加非减排企业的原生资源使用成本、污染排放成本,直接增加了非减排企业的运营成本,间接提高了中小企业实施减排的相对优势;通过降低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增加绿色产品的需求和收入,直接提高了企业减排的经济绩效。两种演化模式都会在网络构建阶段促进减排外部网络的形成。而在减排外部网络的运行阶段,通过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污染处理成本的降低、绿色产品收入的增加,帮助中小企业在减排过程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获得经济利润。通过环境制度设计和减排外部网络的运用,中小企业实施减排后的利润会大于不实施减排的利润,使得原来减排动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减排行为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增强了其创新补偿效应,从而中小企业会重新进行战略决策,从不主动减排转移到积极主动减排。

2.2 环境规制制度设计及成本收益变化

增强中小企业减排的创新补偿效应,环境规制制度既要堵住环境污染的源头,也要开发企业减排的利润源泉。环境规制不仅要进行外部成本内部化,同时要通过制度设计给中小企业提供消化减排成本、增加减排收益从而实现创新补偿的方向和空间,更要引导企业进行配套的组织变革。具体来说,政府在执行规制时,促使企业了解潜在的获利机会,变革生产模式和投入组合,从长远的角度做出利润极大的最优策略。同时,政府通过宣传和舆论的影响,形成社会对环境友好产品和企业的认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舆论压力的增强、企业做出的环保承诺都会促使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

从环境规制制度的内容来说,一方面要完善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建立起符合循环经济自身需要的成本与价格形成机制,纠正扭曲的减排企业与非减排企业的成本关系,使市场价格更接近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通过征收资源税和资源使用费,提高原生资源价格,增强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通过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强化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成本,增强废弃物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的成本优势;通过制定支持循环利用技术研发的财政政策,制订企业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以降低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成本,增强再生资源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增强对绿色产品的认同度,提高减排企业绿色产品的需求,直接提升了减排企业的获利空间。

2.3 减排外部网络构建、运行及成本收益变化

外部网络在中小企业减排实施中的作用存在于两个阶段:企业减排网络构建阶段和企业减排网络后续运行阶段。企业减排网络的构建是外部制度促成和内部自发择优两种模式相互作用的结果[18]。在自发择优模式中,企业与减排网络之间的双向选择建立于成本收益比较的最优决策思路,因而通过这种模式构建的减排网络能给减排企业带来成本降低、收益增加和竞争优势提升。而在外部制度促成模式中,通过协调机制帮助弱势企业有效提高能力,从而减少各个企业之间的差异。在此模式中,中小企业会得到更多的经济绩效改善,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的提升。

在企业减排网络运行阶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理念,有助于协调网络成员之间彼此一致的环保战略,融合各自的绿色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的变迁,从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绿色产品质量两个方面增加企业盈利;减排网络的知识分享能够引导专业知识聚集,提高员工学习能力,促进生态创新产生,降低中小企业减排过程的生产成本;借助外部网络,同类企业可以共同处理同类污染,其他网络成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产业共生等方式实现整个减排网络中的封闭循环,进而实现污染处理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3 减排网络构建、网络资源共享与中小企业减排

3.1 减排网络构建与中小企业减排

减排网络的演化主要有两种模式:外部制度促成为主的模式和内部自发择优为主的模式。根据前者,传统工业园沿着一条地域范围不断扩大、环境绩效不断提高的路径演化,最终形成减排网络(见图2)[19]。根据后者,减排网络的演化存在多条路径,最终都能演化成为更高级的企业减排网络(见图3)。

图2 减排外部网络的构建(外部制度促成模式)

图3 减排外部网络的构建(内部自发择优模式)

(1)外部制度促成模式与减排收益。在外部制度促成模式中,以政府为主的协调机构[20],使所有的网络成员联系更密切,网络整体的成长更加均衡、更加协调[18]。协调机制有助于将网络的信息、知识与经验传播到更多的企业,创造更加合作的文化,探索更广泛的产业共生合作机会,以此吸引网络外部企业继续进入。因为协调机构能帮助缺乏经验的企业构建减排网络,并创造平等的网络环境,企业构建网络能力的差距会缩小甚至消除,经验不足的企业可以从中得益于经验丰富的企业。因此,在外部制度促成模式中,中小企业的减排行为会得到更多的经济绩效改善,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的提升。

(2)内部自发择优模式与减排收益。在内部自发择优模式中,每家企业发展其减排网络的可能性与其现有产业共生能力相匹配的[18]:企业选择对其自身最优的网络机会,而减排网络也选择对其最合适的网络成员。参与现有减排网络的企业会比没加入的企业更有优势,获得诸多共享资源、循环技术和企业管理能力。这些能力会随着网络的实践和发展而不断积累,不断增强,拥有能力越多的企业更具有优势。

3.2 创新网络资源共享与中小企业减排

减排网络在运行阶段通过资源的共享来克服中小企业的资源不足、技术缺乏、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从而增加企业减排行为的经济利润。

首先,借助外部网络合作降低中小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外部网络帮助面临同类环境问题的中小企业实现协同效应。一方面,通过运用外部网络,可以使得每个中小企业在不牺牲自身柔韧性、灵活性的条件下,共同处理同类污染,降低了搜寻成本、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减排企业之间的协作网络,单个企业无法消化和处理的废弃物、生产剩余、伴生产品可以通过逆向供应网络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实现再使用、再制造、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理[21]。外部网络的拓展有助于中小企业抓住产业共生下相互依存的机会和循环经济中成员之间的协同效应,把开放的系统变成循环的封闭系统,将废物转为新的资源并进入新一轮的系统循环运行,实现整个网络中物质的封闭循环和跨企业层面上的范围经济,最终达到整个网络的最大化资源效能。

其次,减排网络的知识分享助力中小企业进行生态创新。相对于大企业,外部网络对中小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活动影响更显著,主要体现在学习机制上[22]。建立在信任、互惠和协作之上的外部网络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使得知识有效地在组织内进行转移,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促进创新的产生。涉及商业环境、政府环境、学术机构的外部网络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使环境战略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得以聚集。企业能从中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保持开阔的法律视野,更好地监控市场变化,最终提升学习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维持创新能力[23]。外部网络可以包括贸易协会、环境保护单位、地方政府和员工组织等,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小企业在实施环境战略和不断学习过程中,形成企业最优决策。

最后,减排网络整合众多中小企业的力量实现生产模式的变迁。外部网络参与者拥有共同环保目标、共同绿色价值观,促进生态创新,创造可持续价值。减排网络中各类企业在绿色行为、绿色业务方面拥有共同的目标,能够相互理解各自的减排努力,易于协调彼此一致的环保战略。生态创新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复杂系统变革,融合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大量资源和进行系统规划,这些都是单个中小企业所欠缺的。而借助外部网络不仅可以使减排企业联合起来对同类绿色项目进行合作,发现、共享、利用绿色商机,还可以通过外部网络对企业各自资源、技术的整合,融合各自的绿色竞争力,从企业战略层面调整和优化商业模式,实现生产模式的变迁,从而发展新的竞争优势[24-25]。

4 结论

本文通过中小企业减排相关文献的回顾,尝试融合多学科的最新成果,结合运用环境规制设计和减排外部网络,提出了中小企业减排动力来源的分析框架。经济利益是企业减排的根本动力,收益与成本关系的相对变化是分析中小企业减排动力的基本思路。通过改变企业外部环境调整中小企业的成本收益关系,能够强化创新补偿效应,进而提升中小企业减排主动性。环境制度设计可以改变企业减排的成本和收益,合理设计的规制制度可以增加非减排企业的原生资源使用成本、污染排放成本,降低减排企业的废弃物处理成本、增加其绿色产品收入。外部网络构建和网络资源共享可以弥补中小企业的资源匮乏、规模不足,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环境规制下,中小企业通过加入减排外部网络、共享网络资源,可以突破自身内部资源限制,整合和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网络资源;借助外部网络整体的规模效应,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劣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获得经济利益。环境规制制度和减排外部网络的结合运用,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减排的主动性。

[1]张钢,张小军.国外绿色创新研究脉络梳理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8):25-32.

[2]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3):129-143.

[3]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97-118.

[4]SIMPSON M,TAYLOR N,BARKER K.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SMEs:Does it deliver competitive advantage?[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4,13(3):156-171.

[5]DASGUPTA S,HETTIGE H,WHEELER D.What improves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Evidence from Mexican industr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0,39(1):39-66.

[7]董颖,石磊.“波特假说”——生态创新与环境管制的关系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3,33(3):809-824.

[8]STAM E,WENNBERG K.The roles of R&D in new firm growth[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9,33(1):77-89.

[9]SHARMA S.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s predictors of corporate choice of environmental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4):681-697.

[10]PENROSE E 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New York:John Wiley,1959.

[11]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12]UZZI B.Th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beddedness for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the network effect[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6,61(4):674-698.

[13]LIN N.Social networks and status attainment[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3,25(1):467-487.

[15]REVELL A,RUTHERFOORD R.UK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he small firm:broadening the focu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3,12(1):26-35.

[16]MURILLO-LUNA J L,GARCÉS-AYERBE C,RIVERA-TORRES P.Barriers to the adoption of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1,19(13):1417-1425.

[17]KANTER R M.Enriching the eco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2,90(3).

[18]ZHU J,RUTH M.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llaboration for resource efficiency:a network perspective on industrial symbiosis[J].Computers environment & urban systems,2014,44(2):37-46.

[19]ROMERO D,MOLINA A.Green virtual enterprises and their breeding environments[J].IFIP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0,336:25-35.

[20]COSTA I,FERRO P.A case study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development using a middle-out approach[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0,18(10):984-992.

[21]ROMERO D,MOLINA A.Green virtual enterprise breeding environment reference framework[J].IFIP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1,362(2):545-555.

[22]COLLINS E,LAWRENCE S,PAVLOVICH K,RYAN C.Business networks and the uptake of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the case of New Zealand[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8):729-740.

[23]ROBERTS S,LAWSON R,NICHOLLS J.Generating regional-scale improvements in SME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responsibility northwes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7(3):275-286.

[24]GULATI R,LAVIE D,SINGH H.The nature of partnering experience and the gains from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11):1213-1233.

[25]JABBOUR A B L D S,JABBOUR C J C,SARKIS J,GOVINDAN K.Brazil’s new national policy on solid wast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Clean technologies & environmental policy,2014,16(1):7-9.

(责任编辑 沈蓉)

Motivation of SMEs’ Emission Reduction: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xternal Network

Li Ben,Wu Li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innovation economics,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this paper absorbed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and built an analysis framework to enhance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SMEs’ emission reduc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s and external network.It finds:the initiative of SMEs to adopt emission reduction strategy comes out of the benefits that emission reduction generated;the cost and benefit can be changed by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SMEs can be made up by access to the external network resource,therefor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s can be improved;a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instruments and the external network resources can stimulate the SMEs to reduce emission voluntarily.

SM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Ecological innovation;Environmental regulation;External network

2016-07-21

李贲(1986-),男,浙江湖州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规制与环境政策,产业经济与企业战略。

F270

A

猜你喜欢
规制成本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内容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