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之法经济学研究

2017-06-03 19:34王美芳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私欲民众利益

王美芳

摘 要:道德绑架是指以道德为名,胁迫别人做或不做某事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类互联网平台日趋增多,信息传播早已不是单靠传统媒体进行,如腾讯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出现为信息传播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也让民众能更及时地了解到社会各象,加大了公民的监督力度,从而有效地实现其监督权,但是有利必有弊,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更多道德绑架现象的出现,这不仅为大众媒体带来了更多阻碍,也为实现司法公正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道德绑架的内涵、道德绑架现象的原因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消解道德绑架现象,从而使得我国的道德建设更加顺畅。

关键词:道德绑架;法经济学

一、探析道德绑架的内涵

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作用。“辱母案”的出现引发了公众的热议,部分人认为将于某判为无期徒刑,量刑过重,于某的行为可以被原谅等等,这个案件的出现给法学界乃至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也成为了学术界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之一,道德绑架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学术界依旧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消解道德绑架也成为了当下道德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

坐公交该不该让座?老人跌倒了该不该扶?明星是否需要承担更多的慈善责任?随着一系列道德绑架事件的出现,让我们对道德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考量。尤其是“辱母案”的出现,社会舆论对实现司法公正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学术界对于道德绑架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规定,笔者认为,简单来讲,道德绑架就是指人们以道德为名,打着行善的口号,通过社会舆论迫使别人作出与自己的道德标准相合的行为,它具有非强制性和弱约束性。具体来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道德为名、打着行善的口号所进行的绑架行为,它不同于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的绑架,乃是一种具有弱约束力和非强制性的绑架行为。第二,通过社会舆论。道德绑架主要是通过舆论对别人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指责,给予当事人很大压力的行为。第三,迫使别人做出与自己的道德标准相合的行为。每个人的道德标准都不尽相同,道德绑架就是通过要挟或是强迫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利用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为或者不为的行为。道德绑架本质上是人们缺乏对于责任的边界问题的理性认知障碍问题。

二、道德绑架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道德绑架现象的持续发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新问题,也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绑架现象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因此需要对道德绑架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产生道德绑架现象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部分民众对于责任的范围缺乏理性的认知

道德绑架的实质乃是民众对责任的范围没有一个理性的认知和理解,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双重标准致使很多民众面对社会百态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举例来说,“辱母案”持续发酵,支持当事人于某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案件的判决结果,很多人认为当事人应该被原谅,更有部分法学专家认为其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整个案件的判决因为社会舆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公众的过激反应的根源在于没有对道德和法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法律就是法律,道德就是道德,法不外乎人情,人情不该道德绑架法律,不能以人情人意去谴责或者批判法律的规定,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

2.社会舆论宣传方向过度强调美德

互联网平台日趋增多,信息传播速度惊人,社会舆论宣传方向过度强调美德,而不是强调如何保障私人权益,导致公众对道德的实质有曲解,很多媒体无限放大美德的标准,对公众有误导,导致部分公众倾向于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导致了道德绑架行为的产生。

3.私欲过重,利益至上

个人利益之上,部分社会人为了达到私欲不惜对自己的遭遇进行虚假编造、以博取别人的同情心,尤其是在一些选秀节目中表现更为明显 ,很多人利用亲情、友情等各种情感等利益或关系进行绑架,私欲过重,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扰乱了公众的判断,从而导致了更多道德绑架现象的出现。

三、道德绑架的消解路徑

1.社会民众对责任的范围应该有理性的认识

对于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社会道德上,个体份内应做的事儿,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例如“辱母案”的发生,当事人于某杀人,就该受到法律的惩罚,不能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考虑,认为于某之所以杀人,是因为被害人侮辱了他的母亲,法律有明确规定,这是于某该承担的法律后果,只是在量刑过程中要酌情处理。所以社会民众在发表言论自由时,要在了解实情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不应该人云亦云,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进行道德绑架。

2.社会舆论宣传方向应更倾向于强调保障私人利益

各类媒体或者网络信息平台在社会舆论的宣传方面不应该只强调美德,更应该强调如何保障私人利益。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往往涉及到一定的利益,有可能是涉及到批判者自身的利益,也有可能涉及到的是别人的利益,道德绑架就是对别人道德自由的侵害,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干预别人的道德自由即是道德绑架,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行为人的私人利益,也扰乱了社会伦理。因此,各大媒体在进行社会舆论的宣传时要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尤其是不能进行虚假报道或是有针对性地做出批判,更应该实事求是,站在公义的角度进行宣传,正确行使话语权。

3.通过教育和引导,使社会民众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

道德观作为社会伦理的一个范畴,是指人民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是对意识形态规则的认识和立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与利益是相对立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确将道德与利益相联系起来,为了实现一己私欲,不惜用虚假的信息来获得大众的同情和帮助,当然,这也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对大众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维护伦理公平,维护司法公正。

猜你喜欢
私欲民众利益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回声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