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人化与再工人化

2017-06-03 21:42王喜文
物联网技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换人工业化工人

王喜文

摘 要:人力成本上涨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价格不断下调,致使“机器换人”与“去工业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而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用工难题,提升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水平,将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必将成为再工业化的关键。

关键词:机器换人;去工业化

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加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而人工操作也不利于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价格不断下调,功能日益强大。因此诸多制造业工厂开始加快用工业机器人取代工人的步伐,即所謂的“机器换人”和“去工人化”。

1 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

从国际分工角度看,去工业化是指由于某一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其传统制造业和相应的工作机会纷纷转移到其它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流行用“去工业化”方式进行产业布局,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再工业化”是相对于“去工业化”而言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欧美一些知名跨国公司相继加入回流大潮,纷纷把生产线转移回国内,旨在通过制造业回归,改造传统制造业和发展新兴产业,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出口和就业。重振实体经济是对以往去工业化之后社会资本过度脱离实体产业的反思,重新审视制造业的价值,而非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

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年底启动“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同年12月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6月与2012年2月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通过积极的工业政策鼓励制造企业重返美国,意在增加制造业产出和出口,以求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巩固美国制造业在世界的优势,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

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配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用工难题,提升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水平,将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必将成为再工业化的关键。

2 工业机器人将是“最廉价劳动力”

当前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机电工业、通用机械工业、建筑业、金属加工、铸造及其它重型工业和轻工业部门。实现制造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柔性,确保生产质量和稳定性,不仅可让高端制造效益更高,更能使得生产制造系统在经济上可以比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生产系统更具竞争力,并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工业机器人未来将作为工作伙伴协助工人从事脏活、累活、体力活、简单重复性以及污染环境、危险环境下的工作,将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生活质量,加速产生新的行业,新的职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一方面,“机器换人”将弥补大量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缓解“用工荒”,且与人相比,机器具有可靠性高、操作规范等特征,通过工业机器人能够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职业病发病主要是由于工人长期暴露于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能够减少一线员工数量、降低作业人员暴露于有毒有害环境中的时间,大幅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与此同时,一个工业机器人相当于三个工人,相比于工人的8小时工作制,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另有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始终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率,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51 474元,与2012年相比名义增长了10.1%。而机器人则无需支付工资。如果按照购买价格除以使用年限来计算“工资”,则相当于每月不到1 000元的工资成本。

3 人会不会失业?

还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萌芽时期的场景么?人们对机械的出现深感恐惧。认为“机械化”之后,工人都会失业,都会失去生活来源……

2013年德国政府推出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4.0”,希望在“工业4.0”中的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物理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生产智能产品。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未来智能制造业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生产系统,能够智能判断产品属性、生产成本、生产时间、物流管理、安全性、信赖性以及可持续性等要素,从而为每位顾客进行最优的产品定制化生产。一时间,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新工业革命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最大焦点。而机器人也将随 “智能化”升级为“智能机器人”。

2015年11月份,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称,未来20~30年,智能机器人将取代英国1 500万的工作岗位,均为目前英国从业人口总数3 080万的一半。

这份报告是英格兰银行针对各产业不断自动化所带来的潜在性影响开展的一项调研报告。将受到影响的工作岗位分为三档:即超过66%则为影响很大,33~66%为影响一般,低于33%则为影响很小。由此得出这些工作岗位将占到未来从业人口的比率。根据调查预测,最可能被取代的工作岗位是“管理岗位”、“事务性工作”、“产业工人”。同时,按行业来看,主要是医疗护理、客户服务以及一些熟练工种等有可能80%被机器人替代——“去工人化”时代将正式到来。

毫无疑问,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功能越来越强大,而这无疑将加速劳动力的机器人化,会带动大规模失业,且收入差距将逐渐扩大。而如果对就业市场造成较大冲击,那么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这场新工业革命对于人们的就业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1)提升技能

2017年1月23日,英国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部(BEIS)公布了正在制定之中的新工业战略绿皮书《Building our Industrial Strategy(创建我们自己的工业战略)》,旨在通过制定脱离欧盟之后自己的工业战略,打造具备高竞争力的经济,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和工作技能。

资料显示,英国新工业战略的政策保障部分涵盖了10大措施,包括加大对科研和创新领域的投资,升级基础设施,支持初创企业,加大政府采购,鼓励贸易和境外投资等。尤其是“提升技能”被单独列出,计划构建独自的技术教育体制,提升科学、技术、工学、数学、信息化等重点领域的能力,让民众具备当前以及未来就业所需的必要技能。

(2)开辟新职业和新岗位

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不会严重冲击就业市场,反而使得新产品极大丰富,而这就需要更多的工人去生产;另一方面,新工业革命也必然催生新的行业,新的职业和新的岗位,仅就机器人而言,智能机器人出现后,将会带动机器人维修保养、机器人App(应用软件)开发等新行业以及相应职业的涌现。

新职业岗位的涌现必然需要更多人员就业。或许传统工作岗位的50%将被取代,但被取代的人员可能会从事其他行业或职业。人类的工作不是没有了,而是会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社会将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2016年12月,工信部、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通过制造业与教育融合发展工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程、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工程、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等五项重点人才工程提升企业各类从业人员的技能,为我国应对新工业革命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与此同时,也应再进一步进行科学性的预判,未来会出现哪些新职业、新岗位,以便进行人才储备布局,使工人培训和学历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
换人工业化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