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窗外面“砰”的一响,好像放炮,又好像轮胎爆裂。推窗一望,原来是“爆炒米花”。
这东西我小时候似乎不曾见过,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个名称我也不敢确定,因为那人的叫声中音乐的成分太多,字眼听不清楚。问问别人,都说“爆炒米花吧”。然而爆而又炒,语法欠佳,恐非正确。但这姑且不论,总之,这是用高热度把米粒放大的一种工作。这工作的工具是一个有柄的铁球,一只炭炉,一只风箱,一只麻袋和一张小凳。爆炒米花者把人家托他爆的米放进铁球里,密封起来,把铁球架在炭炉上;然后坐在小凳上,右手扯风箱,左手握住铁球的柄,把它摇动,使铁球在炭炉上不绝地旋转。旋到相当的时候,他把铁球从炭炉上卸下,放进麻袋里,然后启封,这时候发出“砰”的一响,同时米粒从铁球中迸出,落在麻袋里,颗颗同黄豆一般大了!爆炒米花者就拿起麻袋来,把这些米花倒在请托者拿来的篮子里,然后向他收取若干报酬。请托者大都笑嘻嘻地看看篮子里黄豆一般大的米花,带着孩子,拿着篮子回去了。这原是孩子们的闲食,是一种又滋养、又卫生、又经济的闲食。
(节选自丰子恺《爆炒米花》,有改动,题目为编者加)
写法点拨
作者简洁地为我们复述了爆米花的过程,其中选用了“放、密封、架、坐、扯、握住、搖动、卸下、放、启封、拿起、倒”等动词,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可见“爆炒米花者”技术很娴熟,这也得益于作者的仔细观察。
小练笔
同学们,我们可以去外面观察一下,看看饭店的厨师是怎么炒菜的、中药店的护士是怎么抓药的,修鞋的师傅是怎样修鞋的,修车的叔叔是怎样补轮胎的。记得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然后描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