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的原动力机制已无法提供足够的推动力
张敏:
有关“多速欧洲”,它究竟是工具、趋势还是过程尚存在着很多的声音,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我认为其目前还处在一个舆论宣传阶段,“多速欧洲”的提法正在试探不同国家的反应。欧盟现在的领导人跟过去欧洲一体化初期时的领导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欧洲一体化的先驱——比利时前首相斯巴克,他1952?1954年任欧洲煤钢共同体主席。斯巴克为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他主张建设一个强大的欧洲,并极力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让·莫内,法国政治家,享有“欧洲之父”的美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运动的“总设计师”。现在已经很少有上述的铁腕的、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能像过去那样有号召力。现在的欧盟领导人,以容克为首的本届欧盟委员会上任以来的每一步政策都走得比较缓慢。回到“多速欧洲”的提法,当前很有可能就是先营造一下舆论,看看各国都有些什么反应。我觉得现在还不能看出“多速欧洲”未来具体将按什么路线走。我的基本判断是一体化作为大的基调不会停滞,放慢进程是必然的。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欧盟需要用大量的精力跟英国谈判,并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它前行的道路。
现在试探的情况是很多成员国对“多速欧洲”表示反对,尤其是中东欧国家。但也确实有一些中东欧国家表达了支持态度,比如说斯洛文尼亚,它表示自己要上快车道。因为斯洛文尼亚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而且它的创新能力甚至要排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前面。前面已经谈到,类似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样的国家是坚决反对的。中东欧国家进入欧盟以后觉得它们从结构基金上获得的资金远远比之前预期获得的要少,如果照着欧洲大国的构想搞“多速欧洲”,那么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力、在欧盟内部说话的分量甚至都会进一步缩减。在欧盟27个国家中很大一部分都反对的情况下,欧盟的老欧洲国家能不能推动“多速欧洲”,这都是疑问。
事实上,即使是在欧盟的老成员国中,对“多速欧洲”这个提法也还没有达成具体的、一致的方案,这就使其缺乏推动的动力。如果说原先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是法国和德国,以法德为轴心,当这个轴心仅仅带动六个国家的时候,它还有着强劲的动力。即使到15个国家的时候,它的动力也很足。但如今在27个国家的情况下,欧洲一体化原先的动力机制已经明显无法提供足够的推动力了。所以3月6日,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四国领导人在法国的凡尔赛举行了会晤,表示支持建设一个“多速欧洲”,推动欧洲一体化继续前行。但四国能否形成四轮驱动,能否形成新的核心来拉动它呢?虽然目前有很多人期待着,但是能不能真的形成就比较难说了。
“多速欧洲”可能会威胁欧盟内部原有的利益平衡机制
朱晓中:
“多速欧洲”之所以会遭遇当前这么多的反对声音,还因为它很可能会威胁到欧盟内部原有的利益平衡机制。
以德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例。我认为,现在的欧洲貌似已经是德国人的欧洲了。尽管德国人习惯在多边框架内行事,但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坚定的政治意志,德国在欧盟内绝对是难以缺失、独一无二的决定前进方向的推动性力量。因欧盟扩大而获利最多的应该说正是德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5年发表了一篇专门讲德国和中东欧国家产业链的长文,其中列举了德国在中东欧的产业布局。事实上,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国家关系上,德国在中东欧地区的根都扎得很深。反对中国在“16+1合作”框架下在中东欧国家建工业园最强烈的恰恰也是德国人。2014年重新启动的向西巴尔干扩大的“柏林进程”,其实也是德国在整个欧洲大陆范围内的扩张。这很容易让人们回想起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在整个巴尔干地区所占据的经济主导性地位。现在德国人打着欧盟的旗号又回来了——先通过一系列价值观输出获得西巴尔干等地区民众对它的好感,接下来铺开的就是它的经济利益。
问题也恰恰在这里。如果说德国因为欧盟扩大获得了在包括中东欧如此庞大地区内的利益,如今却又要搞“多速欧洲”,要“背叛”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中东欧国家,也许会让中东欧人产生“德国背叛自己”的感觉,那么今后它们两者之间在政治和经济关系上到底怎么摆平?中东欧国家会认为德国人拿了它们的好处,但是在政治上又耍小伎俩,对此像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这样的领导人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我认为,德国必须要在欧盟就发展問题找到一种让中东欧国家起码能够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