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雨晨
雅集是古代中国文人历来素有的传统活动,也是历代画家热衷于描绘的题材,尤以明代为甚。明代以雅集为主题的画作有文征明《兰亭修契图》、尤求《兰亭修契图》、周臣《香山九老图》、仇英《西园雅集图》、李士达《西园雅集图》、张翀《西园风度》、杜堇《雅集图》、吴伟《词林雅集图卷》、陈洪绶《雅集图卷》、谢廷循《杏园雅集图》、佚名《甲申十同年图》等。在上述画作里有再现前朝经典雅集的场景,也有记载画家与朋友之间的交游或受托记录他人的集会。
画家沈周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作了一幅《魏园雅集图》,描绘了自己和友人在吴门魏昌的庄园中雅集。画面里远处山峦陡峭,苔点丛生,近处是水面、杂树和亭台。亭内四位友人相对而坐,童子抱琴立在侧边。一旁树下另一友人策杖走来。画中没有细致描绘人物的细微局部,而是着重表现僻静空旷的峰峦深谷。
明代雅集绘画大多数为文人画家所作,因此会在画作上留下题跋,记录雅集的现场状况,抒发当事人的感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按《魏园雅集图》跋文所题得知当时的情况是沈周、陈述、刘珏、祝颢、周鼎等人在魏昌家中相聚饮酒,好友们各赋诗一首。沈周绘制了一幅画,大家将自己作的诗题写在画上,最后主人魏昌写了跋语:成化己丑冬季月十日,完庵刘佥宪、石田沈启南过予,适侗轩祝公、静轩陈公二参政、嘉禾周疑舫继至。相与会酌,酒酣兴发,静轩首赋一章,诸公和之,石田又作图,写诗其上,蓬荜之间,烂然有辉矣!不揣亦续貂其后,传之子孙,俾不忘诸公之雅意云。吴门魏昌。
从诗文内容来看,在场者們希望自己能够远离喧嚣,超脱世俗,过上陶渊明式的惬意生活。从此画构图来看,作为一位擅长山水的画家,沈周在画面中采取不同于大多数同类作品的处理手法:以山水为主,雅集场景却只占很小一部分,画中人物为点景式,将人物置于高山幽谷之中,以传达文人们聚会时清幽雅致的氛围。这一点与描绘经典雅集中的故事性场景完全不同,兰亭雅集和西园雅集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广为人知,如描绘兰亭集,画家们通常选取流觞曲水的场景,而描绘西园雅集,一定少不了众人观米芾作书、观李公麟作画的场景。明代记录雅集的绘画作品一类侧重于对画中人物的身份标榜,所以我们能把画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记载中的具体人物一一对应,画中的人物也比较格式化,大多正身端坐在园林楼阁中,其中部分作品是宫廷画家为达官贵人所做;另一类则间接地体现文人身份,雅士们大多简单勾勒,以几近符号化的形象置身于旷野。沈周《魏园雅集图》即为后一种模式。从将“雅集”场景设置到山野林立的室外,不拘泥于形象的具象描绘,以图中所绘山林气象表达出文人雅事的旨趣。与此类似的还有明代王紱《山亭文会图》。此图同样描绘文人在山林中雅集的场面。画上山水交错、颇有古意,展现了文人画家追求的可游可居的世外胜境。近处山亭中文人们在饮酒畅谈,山下还有路人在赴会的途中。此图意在表达从容高逸的雅会情境。然而茅亭只占据画面一小隅,画中十几人,皆如米粒般大小,在大山之中毫不起眼。但这种文人雅士的象征性符号,对于一般的观众理解画面并无难度,以至于不需要为画中人作过多修饰,人们也能看出画面是雅集的场面。王紱画面中的山林气象暗示了文人雅集的地点,还升华了雅集的氛围,与《魏园雅集图》属于同一类表达方式。
而“魏园”在沈周看来,如“兰亭”、“西园”一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含义,故而这一意象能够获得文人普遍的共鸣,由此再延伸出文人画家对雅集场所的描绘。明代苏州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文人众多,生活优越的文人群体热衷造园。人造园林不但满足了文人们“安居三世远,开圃百弓余。”的心理需求,足不出户而卧游山水,并且园林为文人之间的集会活动提供了宁静清幽的场所。大部分的雅集都发生在园林之中,雅集和园林之间的关系甚为紧密,园林是雅集的场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雅集构成了园林里的重要活动。沈周的《东庄图册》再现了明代著名庄园东庄。东庄是沈周老师吴宽辞官后的栖身之所,附近的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沈周选取东庄诸处小景描绘,在深幽清雅的庄园环境中表现文人饮茶、读书等日常活动,体现了明代文人闲适的生活。
与兰亭、西园雅集相比,明代文人在明初政治环境逐渐宽松之后,集会更频繁,更随意,更日常化。兰亭集会集中了当时全国最著名的文人和名士,带有浓重的家族意味和政治背景,西园雅集也集中了当时政坛、文坛、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因此这两次雅集成为了后世文人雅集的标杆。对兰亭、西园风度的追慕和向往,也同样促进了文人组织、参加和纪录雅集的兴趣。宋元之后,江南地区和平富庶,文人数量进一步增加,他们之间的日常交往更多,江南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人群体。以文人画家为例,明代中期苏州地区有吴门画派,人数众多,兴盛百余年,这些画家之间关系密切,往来频繁,沈周、文征明等人为师友关系,大大促进了区域的文化发展。继而又有华亭派”、“云间派”、“苏江派”等派别,为数众多的文人群体促进了雅集活动的发展。同时在这种和平富庶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对自身身份看法的改变,使得雅集活动更轻松随意,摆脱了正襟危坐的仪式感,使之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文人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也促使他们将有这类纪念意义的日常活动记录下来。
明代雅集题材绘画兴盛的另一个原因是诗书画的高度发展和融合,使得画家有能力更好的绘制雅集的场面,并以书法的形式将诗文题写在画作之上,早期的文人雅集多缺乏艺术作品流传于世,需要靠后世画家依靠想象来描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兰亭集会除了唱和的诗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只留下了摹本。西园雅集中,李公麟的画作和米芾的书法已佚。明代画家众多,人物画和山水画技法都已较成熟,画家完全有能力将日常的交游以书画形式记录下来,并配以诗文,这是明代雅集绘画兴盛的技术因素。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魏园雅集图》为一例,探讨雅集活动在明代兴盛的原因和明代雅集题材绘画的特点。其中的一些细节,如明代雅集活动和绘画具体从何时起开始流行、明代雅集绘画和宋元清三朝同题材作品的异同点,还需要笔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