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翔
摘 要:阅读对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技巧培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强化信息输出、利用闲暇时间和掌握阅读顺序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关键词:高中生;阅读方法
高中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做高考阅读题,阅读教学的真正成功应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语文,真正读懂文本,并且在阅读后获得一种兴奋感,有一种表达自己的强烈愿望,并主动将阅读的内容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应用这样几种方法:
一、强化阅读后的信息“输出”
完整的阅读过程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信息的输入即读,从外到内的吸收;信息的输出即说,从内到外的运用。常规的阅读教学侧重于信息的录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强调量的积累,但实践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虽读得多,但并没有将知识内化,往往只是短时记忆,读完即忘,不仅达不到阅读积累的效果,更不可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基于以上问题,提倡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信息的输入,又要兼顾信息的输出,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完毕后抓住关键词对文本进行复述和知识点梳理。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任务抓好三个环节:第一是将阅读和教学目标细化,明确阅读的重难点。这一过程应该在阅读教学前完成,最好每次阅读课,能给学生制作导学案,让他们清楚该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读。第二是阅读课要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阅读环节即信息的录入;一个是复述环节即信息的输出,并且要尽量多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复述环节,将阅读的重难点、关键词输出,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第二环节,在阅读课开始的几次教学中会遇到困难,学生看完文章后要么觉得可以说的很多,要么一点不知道拿什么出来说,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提炼关键词,让学生学会围绕关键词展开论述,并且做输出示范,多引导几次,学生就会知道操作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到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也适用,甚至延生到其他学科或生活的其他方面。第三,阅读课后的读书笔记很重要。在课堂上有效输出只是短时的应用,要让学生真正能理解,就必须要在课后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深刻思考文章内容,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高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当然,有效地训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和自信,这是一举多得的一个好方法。
二、引导学生利用闲暇琐碎时间阅读
高中生有一個共同的苦恼就是时间不够用,在校的整块时间都被课程占满,课余时间被作业塞满。所以一旦让他们阅读,就会各种抱怨。其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阅读过程中,专注力在15分钟左右,并且这十五分钟能够达到阅读的最佳效率,记忆效果最佳。我们的课外阅读就可以利用15分钟效应,让学生将课余时间进行规划,尝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但是这里的碎片化阅读不是指泛阅读,而是让学生读规定的作品或经典作品,每次规定一定的阅读量,阅读完后养成和同学、老师、家长分享的习惯,及时将内容输出。比如,早起和睡觉前的时间、午休前的时间、公交车上的时间,都能进行充分利用。
三、教会学生确定阅读顺序和阅读要点
在和学生聊阅读习惯的时候,问过多次这样的问题:“你们拿到一本书,先从哪里开始阅读?”大部分同学回答都是从头开始。继续追问,有没有阅读目录的习惯,得到的肯定回答很少。我觉得不仅是教材、文学类、科学类的书籍阅读,都应该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目录的好习惯,阅读目录可以清楚了解本书的框架、知识的重难点,这样方便我们确定阅读的顺序和要点,作出合理的阅读规划,不至于在阅读的过程中胡须眉毛一把抓。因此,在教学中,提倡在开学前一定会将两本教材的目录梳理一遍,让学生明确本学期学习要点和重难点;每讲一个单元必须先讲单元说明,阐明学习和阅读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不仅如此,还要教会学生,不是阅读每一本作品都要从头读起,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根据目录确定阅读重点,直接关注我们需要的东西,其他部分可以略读或者跳过。
以上几点是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当然,阅读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应用,最终助力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这也是语文课的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