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提起糖尿病,人们往往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上。然而,近年来糖尿病的“童子军”“儿童团”也在迅猛扩展。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些“小糖友”。
“小糖友”队伍日益壮大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天出现200多名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以每年3%的比例递增;在学龄前儿童中增加更快,每年递增5%。据调查,全球每450名儿童中就有一人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糖尿病患者。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主要发生在成人的2型糖尿病也已经在孩子中“流行”。以往,我国小于20岁发病的绝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但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并有超越儿童青少年以1型糖尿病为主的流行模式。
胖墩优先“应征入伍”
导致2型糖尿病“童子军”迅速“扩军”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研究显示,糖尿病在血统亲属中的发病率比非血统亲属高5倍。环境因素以膳食结构的变化最为重要,过度饱食和缺少运动是主要的发病原因。据统计,80%的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标20%以上。
肥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医学调查发现,父母都肥胖的,子女有70%~80%会产生肥胖;父母之一,特别是母亲肥胖的,子女有40%会产生肥胖;而父母都不肥胖的,子女仅有7%会产生肥胖。肥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如高脂饮食的过多摄入、户外活动的减少等。特别是目前随着快餐消费的兴起,使其成为我国城市儿童普遍的饮食消费行为。研究发现,经常吃快餐的儿童肥胖率高于不吃快餐的儿童。再加上生活方式的变化,如坐车代替了骑自行车,乘电梯取代了爬楼梯,游戏机、上网取代了传统的户外玩耍等活动方式,导致孩子的体力活动量越来越小。
身体健康是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状态,摄入来源于饮食,消耗则主要是通过体力活动等。如果能量的摄入远远超过了能量的消耗,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久而久之,体重就会超出正常标准,导致肥胖。
及早发现“小糖友”
目前,儿童2型糖尿病的很多高危因素已被发现,常见有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母亲在怀孕时患有妊娠性糖尿病等。
當孩子出现以下征兆时应及时就医:①多尿、小便频,多年不尿床的大孩子又反复出现尿床;②经常口渴;③食量大增,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④容易疲倦,喜欢呆在家里,拒绝外出;⑤体重骤降,多数孩子体重正常或偏瘦,但发病会明显消瘦;⑥女孩可能会有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⑦伤口较难愈合,反复感染、渗出,经久不愈,治疗效果差;⑧视力模糊;⑨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快而深、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三招拯救“小糖友”
运动、营养、药物、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防治糖尿病的五项原则。这里要特别强调对付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最主要的三招:第一招是控嘴,控制食量和调节饮食结构;第二招是动腿,即运动疗法;第三招是用药,让不听话的血糖“变乖”。
饮食疗法“小糖友”饮食治疗的原则是合理控制总热能,热能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单糖及双糖的食物,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增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运动疗法“小糖友”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坚持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性化,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较适宜的运动包括骑车、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在锻炼中值得注意的是要适量,逐渐减至标准体重。
药物疗法1型糖尿病只有终身选择胰岛素,2型糖尿病则可选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药物非常有限,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