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
14年的“等待”——“婆婆做好菜每天等着我下班”
宣金叶,是太钢初轧厂退休职工,今年64岁,身体比较硬朗,但最近半年伺候婆婆还是有些费劲了,“年龄大了力气跟不上,现在扶我妈有些吃力,不过幸好有我儿子,他会帮我一起伺候奶奶。”由于爱人樊文锐的身体不是很好,所以伺候老人宣金叶一力承担。说起婆婆的好,宣金叶笑着说,“我有福气,遇到了这么好的婆婆,那会儿别人羡慕得不得了。”
宣金叶是1983年嫁到这个家的,由于一间平房住不开两代人,于是就在平房对面盖了一间不足12平方米的简易平房,一住就是33年。“家境虽然贫寒,但公公婆婆对我非常疼爱。”那时,每天上下班走一趟,起码用两个小时。早上6点从家走,晚上9点左右才能到家。宣金叶清楚记得,她嫁进来的第一天,下班到家时已经是21时许了,一进家门,她看见全家人在看电视,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饭菜。“有大烩菜、土豆丝、凉拌黄瓜,还有个炒鸡蛋,这辈子都忘不了这顿饭。”原来,全家人是在等她下班后才吃饭,“傻媳妇,还不赶快过来吃饭。”当时,婆婆的一声招呼让她倍感温暖。
当时,宣金叶和老人说不用等她回家吃饭,可老人却说路这么远上下班最辛苦。“那天我一边吃饭,一边感受着公婆的细心体贴,心里暖暖的。”
从1983年到1997年宣金叶退休,整整14年,全家人都是等她下班到家后才一起吃晚饭。14年的“等待”,宣金叶铭记公公婆婆的好。“公公婆婆不仅准备了晚饭,还要把我第二天上班带的饭菜做好,头一天晚上就放在我的提包里。”正是这点点滴滴温暖了宣金叶, “老人这样对我,将来我也要好好伺候老人。”
16年的“侍奉”——“我人生的第二阶段就是要全身心照顾公婆”
“1997年退休时,我才45岁。到家第一天,我就跟婆婆和公公说,以后家务事我都包了。”宣金叶说,“那时起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全身心侍奉公婆,照顾好这个家庭。”
当时宣金叶的公公婆婆已经70多岁了,但身体还算强健。2000年,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腿和胳膊骨折。为了让老人尽快康复,宣金叶每天帮老人洗脸、梳头,每顿饭,她都给调着花样做,为了能多补钙,一个礼拜总要给婆婆熬一次骨头汤和鸡汤。到了后期,还帮婆婆每天做一次康复训练。在宣金叶的悉心照料下,78岁的老人3个月后拆了石膏,6个月基本能自理了。宣金叶称这是她回家后的第一次“变故”, “虽然熬过来了,但身心有些疲惫。”
2006年夏天,84岁的婆婆又摔倒了,这次造成了严重的右大腿根部裂缝,右小腿骨折,左胳膊手腕处断裂。当时,医生说老人年龄大了,只能回家慢慢养着。从此以后,老人只能一个姿势,就是盘腿坐着。而2013年公公也摔了一跤,造成左腿膑盖骨折,从此卧床不能下地。“当时家里摆了两个单人床,一边是公公,一边是婆婆,照顾了这个,再照顾那个,好多人说我家成医院病房了。”就这样宣金叶一直伺候到公公2014年去世。
现在,宣金叶全职伺候婆婆。从84岁到94岁,老人卧床10年没有一点褥疮,因为宣金叶每天都会为老人擦洗身体,大小便都及时清理。即使不能走动,只要身体允许都要领着老人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在宣金叶的精心呵护下,干干净净,左邻右舍进家来看望老人,一进门就竖大拇指:“这个家全凭宣金叶了。”
虽然老人年事已高,但心里跟明镜似的,“我这媳妇真好,有时候觉得我就是累赘,把她累的……”
每年7个月的“接力”——“儿子帮我一起伺候奶奶”
“奶奶,我推你出去晒太阳啊!”等宣金叶喂完老人饭后,她的儿子樊蔚锋从单位下班回来了,准备领奶奶出门,“每天有时间我就过来帮我妈照顾奶奶,我妈确实不容易。”
天气转凉,他打算把奶奶和爸爸、媽妈接到自己家住,“夏天在平房住出入方便,但是天冷了就不好了,尤其老人最怕凉着。”为了照顾老人,也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让爸爸放心,樊蔚锋和媳妇商量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4月份全家人都要住在一起,“我儿子也和我一起伺候他太奶奶,帮忙递水拿毛巾,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好吃的也总是自己一半给太奶奶一半。”“奶奶不容易,我妈上班顾不上照顾我,都是奶奶管我,想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说起奶奶,樊蔚锋眼睛湿润了,“家里条件一直不是很好,但为了让我长身体,奶奶会省吃俭用给我买鸡蛋、买牛奶、买肉吃。”等自己成家后,他才懂得老人多么不容易, “操劳一辈子,又那么要强,现在不能动了,我得让她高兴。”
老人偶尔自言自语说拖累了家人,这让家里人着急,“其实这根本不算拖累,有老人在,我们才是家,她是我们家的大树,不能倒。”所以,只要周末有空,樊蔚锋都会带上孩子过来,给老人说说外面的新鲜事或者干脆讲个笑话逗老人开心。
后记
是天意,还是巧合?从宣金叶1983年嫁到这个家,到她1997年退休是14年。从2000年开始照顾公公婆婆到2016年是16年。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爱与被爱的转身,用一点一点爱的积累,用一天一天孝的经营,营造了这个四代同堂的幸福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