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澎海
摘要:在歷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助历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战略计划、心理战手段、心理战成绩及特点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日本士兵在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后有“效忠天皇”“皇军不可战胜”等信念,狂热信奉“进攻精神”和“武士道”精神;对此,美国在大战略背景下确定了对日本心理战的目标是以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为核心,使日本士兵和民众相信,日本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注定要失败,并相信美国的宣战和胜利将给日本带来民主自由,同时维护日本天皇的尊严,将发动战争的罪行归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并尽可能减少日本士兵和民众遭受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心理战的具体措施有正面的“白色”宣传,一是对日本军队进行广播宣传或阵前喊话,二是向日本军队占领的岛屿或前沿阵地投放传单,还有讲假话的“黑色”或“灰色”宣传,其基本手法是制造和传播假消息和假情报来扰乱日军士兵的心理,再利用日本战俘向原先部队宣传美军优待俘虏政策,向美国投降是“名誉停战”等;为了让心理战的效果更明显,美军将心理战行为与军事行为相互配合,用空袭和投放原子弹等对日军士兵造成心理威慑,用真假情报信息迷惑日军士兵,使得日军士气低落,抵抗意志逐渐减弱,“跳蛙”战术和心理战攻势节节胜利,心理战在打败日本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第四种战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二战;心理战;“白色”宣传;心理威慑;心理宣传
中图分类号:K721.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2013809
Abstract: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allied forces headed by the U.S attacked Japanese troops with psychological warfare. Guided b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well as research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istory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psychological strategic planning, mea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results show that Japanese soldiers have the beliefs of loyalty to the Emperor of Japan and imperial army being undefeatable after receiving militarism education, who believe in offensive spirit and Bushido spirit. In this case, the U.S. determined the target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on Japan, which is to reveal the essence and risks of Fascism, trying to make Japan soldiers and masses think that aggressive war started by Japanese government is doomed to fail and that the wardeclaration and victory of the U.S. would bring democracy and freedom for Japan. In addition, they maintain the respect of the Emperor of Japan, blame the guilt of starting the War to Japanese militarism government, and try to reduce unnecessary lives and property losses for Japanese troops and mas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positive “White” propaganda, which are broadcasting or yelling at Japanese troops and throwing leaflets in the island occupied by Japanese troops or in front of camp. It also contains “Black” or “Grey” propaganda, producing and spreading false news and false information to disturb Japanese soldier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hen making use of Japanese prisoners of war to promote the policy of giving special treatment to prisoners of war.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on Japan, the U.S. troops combined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military action together, making psychological threat to Japanese soldiers by means of air attack and atomic bomb and using true and false information to perplex Japanese soldiers, which make Japanese soldiers in a low morale and weaken their resistance will. The strategy of Jumping Frogs and psychological warfare go from victory to victory. In a word, psychological warfa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of the fourth kind of war in the war of defeating the Japanese fascist.
Key words: World War II; psychological warfare; “White” propaganda; psychological threat; propaganda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已经70多年了。对于二战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學者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二战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了二战的起源、过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打败德意日“轴心国”及其追随者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和深远意义[1]。近年来,以英美为首的一些西方学者对二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轴心国”的海陆空军事战略和战役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成果,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硕果累累。但是,综观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主要聚焦盟军对“轴心国”海陆空战略和战役方面,对于在打败“轴心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第四种战争”,即心理战的专题研究相对较少,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拟运用近年来解密的美国政府有关二战档案和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助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进行深入探析,揭示心理战在打败日本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丰富二战史研究的内容,同时让世人以史为鉴,珍惜当下。
一、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略(一)日本偷袭珍珠港及美国对“轴心国”宣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孤立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深受其影响。德国越过“马其诺防线”击败法国并准备跨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时,美国政府的决策者们迫切需要“轴心国”宣战以驰援英法盟国,拯救西方民主。但是,孤立主义和民众的反战情绪使得美国政府难以迅速对“轴心国”宣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一珍珠港事件彻底使美国民众摈弃了一战后坚守的孤立主义思想,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美国民众的爱国主义和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热情。一时间,孤立主义在美国销声匿迹,声讨法西斯主义罪行的热潮在美国各地此起彼伏,支持美国政府对日宣战的呼声高涨。8日,美国联合英国等国家对日本宣战。11日,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这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对德意日“轴心国”的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反法西斯主义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旋律。
(二)美国对日本心理战略的制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就针对“轴心国”制定了一个大战略,即集中力量对付德国,同时密切监视日本,这一战略也被称之为“德国优先”的大战略,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到1942年初期,日本推崇的闪电战使得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迅速崩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即盟军的部队既无法有效地避免日军对其海外领地的控制,也无法阻止日军南下进攻东南亚地区,西方国家严重依赖的马六甲海峡面临被日军占领的危险。对于美国政府战略制定者们来说,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扼守住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作为盟军从太平洋南部向日本南翼进攻的重要基地。1942年3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对美国的战略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修订。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提议美军应当在重视欧洲战场的同时,加强对太平洋战场的考量,尽快制定对日本的具体战略以便最大限度地遏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2]。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英两国首脑为他们的全球战略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全面摧毁轴心国发动战争的能力,维护世界和平。为了彻底摧毁日本发动战争的能力,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美国军方在大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陆空立体战略和“跳蛙”战术,即跳过一些日军重兵把守的岛屿,直接攻击并占领靠近日本本土的岛屿,以便能够对进攻日本本土提供一个跳板[3]。为了有效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在太平洋地区的不断扩张,美国根据大战略制定了针对日本的心理战略,作为大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之所以在战争初期能够获得胜利,主要原因是日本充分运用了心理战术。战争爆发时,日本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与客居欧洲的太平洋地区殖民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联系工作,向他们确保帮助他们推翻老牌殖民主义对他们国家长期的控制,同时向这些地区的民众宣传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思想。其结果是,日本军队对这些国家的侵略居然获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欢迎。日本军队入侵印度群岛和菲律宾时,当地的殖民政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分崩离析。在马来半岛,数千名印度士兵甚至背叛宗主国英国,加入了日本军队,甘愿为日本的对外侵略卖命[4]。在进攻遭受挫折时,日本军官就极力向士兵灌输“武士道精神”和“进攻精神”来鼓舞他们的士气[5]。在军队和民众中,日本政府向士兵和民众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将对外侵略战争称为为日本生存拓展空间的圣战,并将为圣战而战死宣传为最大的荣耀。
美国对日本心理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对日本占领区和本土进行海陆空战争的同时,对日本军队和民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第四种战争”,即心理战,以便在精神层面上削弱日本士兵的士气,使日本民众放弃对本国法西斯政府的狂热支持,最终迫使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恢复太平洋地区的和平[6]。
二、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行动美国在心理战略的指导下,确立了对日本心理战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日本全方位的心理战略行动。
(一)美国对日本心理战的指导思想
自从美国在北美大陆建立“山颠之城”以来,就始终将自己的民主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视为上帝的恩赐,自诩为世界上最值得推崇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孤立主义在美国朝野占据上风,绝大多数美国人支持政府远离欧洲事务,在北美大陆享受上帝的恩赐和庇护。美国的退守北美大陆和英法奉行的“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和亚洲泛滥并最终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二战初期,美国决策者们从理想主义出发,认为人性本是善良的或者是可以通过心理引导和环境而变好的,战争的出现与人的本性无关,而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战争是由于不完善的国内政治体制的缺陷、对国民进行教育和心理引导的错误所造成的。根据这一理论,美国政府决定在对日本法西斯主义进行海陆空军事打击的同时,对日本开展心理战。
(二)美国对日本心理战的目标及主题
在大战略基础上制定的对日本心理战略明确提出了对日本心理战略的目标和主题,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主义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目标和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美国对日本心理战宣扬法西斯主义是极富侵略性的,是与民主自由思想相悖的,是对民主自由思想的践踏。日本政府热衷的军国主义对外奉行侵略和奴役政策,对内实行压迫和白色恐怖政策,是完全反民主的。
第二,使日本士兵和民众相信,日本政府发动侵略战争注定是要失败的。美国对日本心理战宣扬日本法西斯政府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要称霸太平洋地区,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为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日本法西斯政府穷兵黩武,不仅给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日本民众带来了灾难。只有消除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根源,日本才能够回到民主自由的正确轨道。
第三,使日本士兵和民众充分理解美国为首的盟国之所以要对日本宣战,是因为接受战争是避免太平洋地区遭受日本法西斯奴役的唯一途径,只有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主义,太平洋地区和日本才可能获得和平。以美国为首的盟国终将打败日本法西斯主义,恢复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环境,美国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包括日本士兵和民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日本法西斯将日本士兵和民众的生命视为草芥,驱使他们为日本法西斯政府的侵略政策卖命,只要日本士兵放下武器投降,美国将给他们自由。
第四,使日本士兵和民众相信美国的胜利将给日本带来民主自由,日本民众将不再遭受法西斯的奴役。美国宣扬打败日本法西斯主义,对于恢复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以及日本国内的民主自由是非常有益的。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与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战争,不是与日本民众的战争,日本民众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第五, 尽可能地减少日本士兵和民众遭受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美国引导日本士兵放弃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进攻精神”“效忠天皇”“绝对服从上司”以及“皇军是不可战胜的”的信念,特别是在日本军队被美军击败的时候加大对日本士兵的心理宣传,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垂死抵抗是毫无意义的。
第六,维护日本天皇的尊严,将发动战争的罪行归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为此美国让日本士兵明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而不是日本天皇,天皇是由于受到军国主义政府的蒙蔽和欺骗而认可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政策。因为天皇是日本所有民众心中的偶像,将发动战争的罪责归咎于天皇会增添日本士兵对美国及其盟国的仇恨,使日本士兵誓死保卫天皇[7]。
(三)美国对日本心理战行动
为了有效开展心理战以配合盟军对轴心国的军事打击,1942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组建了“战时信息部”和“战略服务部”,同时下设了很多部门来具体实施对不同战区的心理战行动[8]。负责制定和实施太平洋地区的心理战组织是远东联络局。该组织是1942年7月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令设立的,其成员主要由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组成。1944年6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日本军队的心理战,麦克阿瑟下令建立了心理战特别部队,即心理战部,来专门负责实施对日本军队的心理战,心理战部由美国陆战队准将邦纳·费勒斯主导[3]。在这些心理战组织部门的策划和领导下,美国对日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战行动。
1.美国对日本的心理宣传战
心理宣传是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开展心理战最常用的方法,取得的心理效果显著。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心理宣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白色”宣传、“黑色”宣传和“灰色”宣传。虽然这三种心理宣传针对的对象和采用的手段不同,但是它们之间能够相互补充。
第一,美国对日本军队的“白色”宣传。二战期间,为了极大地提升士兵的士气以便实现日本军国主义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战略目标,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向日本士兵和国民极力灌输“武士道精神”“进攻精神”“效忠天皇”“绝对服从上司”“皇军是不可战胜的”“美军是杀人魔鬼”“美军虐杀俘虏”等理念,使日本士兵心理充满了“杀人要么被杀”的错误思想[910]。为了消除日本士兵头脑中的军国主义思想以便使他们失去精神寄托,削弱日本士兵在战争中的士气,美国军方对日本军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白色”宣传攻势,采取的手法主要包括:
一是开展对日本军队的广播宣传和阵前喊话。美国对日本军队的广播宣传是由“美国之音”及其他广播电台进行的,美军心理战部负责设计宣传内容和协调工作。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实施“跳蛙”战术以夺取日军占领的岛屿时,遭遇到了日本守军殊死的抵抗,使美军遭受到了巨大的人员损失。为了消磨日本守军的抵抗意志,美军在进攻日军占领的岛屿前,首先对守岛日军展开广播宣传,因为广播具有穿越枪林弹雨的功效,广播宣传的目的是要向日本士兵指出日本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日本军队根本无法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放下武器投降是日本士兵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有日本军官的督战,日本士兵心理即使受到影响,也不敢轻举妄动,因此美军对日军的广播宣传在前期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美军心理战部认为,宣传取得预期效果的最佳方法就是不断重复宣传的内容,使聆听宣传的人对所宣传的内容逐步产生由怀疑到相信的转变。因此,“美国之音”不分昼夜地用日语对守岛日军进行广播,美军士兵也在前沿阵地让被俘的日军对守岛日军进行喊话,宣布优待俘虏的政策。在美军广播宣传和阵前喊话的联合作用下,守岛日军的士气发生了变化,一些日军甚至偷偷跑出碉堡向美军投降。在随后对日军驻守的岛屿进行进攻时,遇到的抵抗也没有从前那么激烈了。在美军对驻守岛屿日军心理宣传的强大攻势下,美军的“跳蛙”战术取得了胜利。
二是向日本军队占领的岛屿和日军前沿阵地投放传单。对于西南太平洋岛屿上死守的日军,美国军方除了加大广播宣传和阵前喊话的力度外,美军第六军团还在澳大利亞成立了专门针对日军的心理战部,制订了《第六军团心理战基本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美军心理战部展开了对日军的以传单为主要方式的心理宣传攻势。美军对日军的心理宣传攻势分三个步骤来实施:第一步是心理战部根据战场的情况设计针对性的传单内容,主要是劝告日军士兵放下武器,不要做无谓的抵抗;第二步是心理战部的负责人将设计好的传单内容报送第六军团司令部请求批准;第三步是司令部将批准后的内容制作成各式各样的传单,然后交由海军、空军和陆军,命令他们将这些传单用特制炮弹、飞机和热气球投送到日军占领的岛屿。尽管驻守岛屿的日军军官下令禁止日军士兵阅读美军投送的传单,但是仍然有一些日军士兵阅读到了传单上的内容,对战场的局势和美军的俘虏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美军强大的心理宣传攻势下,日军士兵的心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些日军士兵在陷入美军包围时不再负隅顽抗或剖腹自杀,纷纷走出工事向美军投降[11]。
第二,美国对日本军队的“黑色”和“灰色”宣传。 二战期间,美军及其盟军通常进行的宣传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讲真话的正面“白色”宣传,二类是讲假话的“黑色”宣传,三类是介于“白色”和“黑色”宣传之间的“灰色”宣传。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对日军士兵开展的“黑色”宣传在心理方面对日军士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基本的手法就是制造和传播各种流言蜚语,编造各种假消息和假情报,用这些谣言来扰乱日军士兵的心理。
在太平洋地区岛屿争夺战初期,美军遭受到了日军的殊死抵抗,美军的伤亡数量非常巨大。为了削弱日军士兵的士气,美军心理战部策划了对日军士兵的“黑色”宣传。在美军进攻岛屿受挫时,美军的黑色广播节开始向驻守岛屿的日军士兵广播假消息:日军的运输船已经被美军战舰击沉了,日军的运输机也被美军飞机击落了,岛屿上驻守的日军将会被美军围困,日军根本没有出路。面对美军电台的反复广播,驻守岛屿的日军士兵人心惶惶,士气开始低落。美军此时抓住战机对这些岛屿进行猛烈进攻,驻守岛屿的日军士兵由于士气低落而无法抵抗美军强大的攻势,于是纷纷举起白旗,缴械投降。在美军黑色广播的宣传攻势下,驻守太平洋岛屿的日军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美军充分利用这一战机展开了对日军的“跳蛙”战术,一举夺去了西南太平洋地区日军占领的所有岛屿,为包围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政府投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灰色”宣传是用于“白色”宣传和“黑色”宣传中间地带的一种宣传,这种宣传通常采用含混不清的暧昧手法,以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出现,通常以各种情报为宣传材料。但是这种宣传一般不隐瞒宣传媒介自身,把真话、半真半假的话和稍加歪曲的话混在一起,目的是让听众在心理上产生某种偏见。二战期间,美军设在澳大利亚的心理战部也开设了灰色电台展开对日军士兵的灰色广播。美军心理战专家认为,如果使被宣传者和宣传者之间产生一种“同体感”,把宣传者和自己视为一体,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己人”的心理效果。因为人类心理普遍地具有这样的特点,对于被视为“自己人”的观点和言论,往往会不加怀疑地相信。美军对日军士兵的灰色宣传就是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为了在日军士兵中产生一种“同体感”,美军心理战部的灰色电台专门录制了大量日本民歌和童谣,每天不间断地对日军士兵进行播放,听到这些非常熟悉的日本民歌和歌谣的日军士兵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浓厚的思乡情怀,一些日军士兵甚至在听到这些民歌和歌谣时偷偷地流下了思乡的眼泪。
在美军“黑色”宣传和“灰色”宣传的联合作用下,驻守太平洋岛屿的日军士兵士气开始低落,不再像从前那样殊死抵抗和宁死不降了。这样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实施的“跳蛙”战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实现了包围日本本土的战略目标。
2.美国对日本战俘开展心灵和思想的争夺
通过对战俘的审讯获得对手情报是各国军队普遍采用的做法。然而在二战期间,顽固的日本军队将投降、被俘看作“奇耻大辱”,不但拒绝投降,就算被俘后也想方设法搞对抗,更别说交代情报。对于日军士兵的顽固不化,美军心理战部根据心理学的原理,策划制订了多种攻心战术,成功瓦解部分日军俘虏的斗志,击溃了日军士兵的心理防线,使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并为美军提供各种军事情报。
据《情报公报》1945年9月“进一步动摇日军士气”的报告称,准备于当年秋季进攻日本本土的美军对日军士气进行过详细分析,认为当时日本基层士兵对长官的能力已产生怀疑。长官比士兵获得更多食物,还有酒和女人,而许多士兵不仅受体罚,而且经常接到长官发出的鲁莽“撤退”命令,让士兵感到很失望。由于长时间收不到家信,并不时听战友说日本国内遭到猛烈轰炸,令士兵越发担心家人安危,士气也随之低落。根据分析结果,美军认为只要对日本士兵展开巧妙的心理战,他们有可能会投降。美军一方面从改变日本士兵的思考习惯开始。为进一步动摇日军士气,美军制定了几个关键步骤:让日本士兵对直属长官和上级指挥官的能力产生怀疑、质疑最高指挥官要求士兵战死的价值观、对日本能否取得战争胜利和对为帝国战死的意义产生怀疑。另一方面,美军设法消除日本士兵心中“被俘会被虐待”的恐惧心理:让美军给日军俘虏足够的食物、衣物和香烟。为消除日本士兵担心将来名声不好的恐惧,美军对日军俘虏宣传说“你只不过是在这场战争中失去幸福的一员”,并向他们保证“美国赢得战争已成定局,战争结束后可以回到日本与家人团聚”。考虑到日本士兵“死要面子”的性格,美军严禁对日军俘虏说“投降”之类的话,要让他们感觉向美军投降是“回归自我”“名誉停战”。美军通过飞机散发宣传单劝降日军士兵,还让日本俘虏用扩音器向原先所在部队喊话,说美军保证绝对不杀日军俘虏。
1945年1月的《情报公报》称,日本军饷或许是世界上最低的,打仗时二等兵每月只有约3美元的军饷。但战争期间物价上涨了2 000%,因此这点军饷根本买不到什么。而且日本政府只要知道士兵被俘,就会停止向其家人提供补助,这也是许多日本兵拒不投降的重要原因。为此美军用各种办法向他们家人提供帮助,消除俘虏的担忧。
3.用空袭和投放原子弹对日本政府进行心理威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战争初期受到挫折后迅速恢复了元气,开始加强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和空军力量,连续对日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和陆军基地进行轰炸。1942年4月18日,美军詹姆斯·杜利特尔上校率领由16架中型轰炸机组成的编队从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对日本首都东京进行了空袭。这次空袭使日本朝野深感震惊,日本军国主义者们在心理上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12]。
随着欧洲战场盟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美军逐渐将其军事力量集中于太平洋战场。为了迫使日本政府投降,从1944年中期开始,美军战略轰炸机发动了对日本本土主要工业基地的轰炸。到战争结束时,美军飞机投放到日本本土的炸彈达到了16万吨,炸死炸伤日本平民83万多人,摧毁房屋251万幢,主要城市的近一半市区被夷为平地。美军的空袭使日本的战时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日本国内的石油提炼能力下降了83%,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下降了75%,电子与通讯生产能力下降了70%,军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了30%。另外美军重新占领菲律宾,攻占冲绳诸岛,摧毁日本舰队,使得日本许多海上的交通线被截断,沿海的主要港口被封锁,日本本土急需的石油和粮食等不能进口,工业原料极端匮乏。美军对日本在各个方面的军事行动对日本政府和军民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国内到处人心惶惶,整个日本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之中。 但是日本法西斯统治者仍然不甘心灭亡,一方面期待苏联政府出面调停,幻想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妥协,企图保住军国主义的势力;另一方面又加紧动员国内的一切人力和物力,准备在本土与美军决一死战。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以共同宣言的形式,从德国首都柏林发出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义正辞严地警告日本政府:“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13]7月27日到8月1日,美军对日本本土开展了一次强大的心理宣传攻势。美国心理战部联合空军在日本本土各主要城市上空散发了150万张传单和300万份《波茨坦公告》。美军的做法是,每散发一次传单,紧接着就是一轮常规炸弹的轰炸,目的是对日本政府和军民的心灵进行震慑以迫使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政府内部一片混乱。日本政府内部出现了主战和主和的两派,主战的日本军方主张政府采取强硬的态度对待盟军的警告。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使日本统治者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电台亲自宣读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盟国的胜利而告终。原子弹对日本所产生的心理威慑在迫使日本政府做出投降的决定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原子弹对日本政府产生的心理威慑,日本政府不可能那么快就做出投降的决定,美军及其盟军在进攻日本本土中也将会付出更大的人员伤亡,二战持续时间也会更久。
三、美国对日本心理战的
效果与特点在对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军进行心理战中,由于美国军方建立了心理战部,详尽地分析了日本士兵的心理状况和特点,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战手段,但取得的效果到底如何,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回答,因为心理战对日军士兵的杀伤力不像战场那样可以用伤亡数字来统计,心理战对日军士兵的杀伤力是隐性的,短期内不可能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日本士兵和民众了解了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削弱了日军士兵的士气和加速了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步伐。综观二战时期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作战中对日军实施的心理战行动,不难发现其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第一,心理战行动与军事行动相互配合。为了攻克日军士兵心理堡垒,美军心理战部将心理战行动与军事行动相互结合。美军在攻占一座岛屿后,美军心理战部就充分利用这一胜利,向日军士兵宣传美军的强大,日本必将失败,投降是日军士兵唯一的出路。在美军心理战部强大的心理宣传攻势和美军强大的军事攻势相互作用下,日军士兵的士气开始低落,美军的“跳蛙”战术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公开的“白色”与形形色色的“黑色”和“灰色”宣传相互补充。在美军对日军士兵和民众开展公开的“白色”宣传初期,由于本在西南太平洋战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日本士兵心理滋生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自豪感。因此对于美军的公开宣传,日军士兵置若罔闻,甚至当成取笑的对象加以讽刺,美军的公开心理宣传取得的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为了配合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对日军不断增强的军事攻势,美军心理战部积极寻求新的心理战手段以便能够配合美军的军事行动,“黑色”和“灰色”宣传逐步成为美军心理战部热衷的一种心理战手段。形形色色的“黑色”和“灰色”宣传使日军士兵,心理防线开始崩溃,消极抵抗情绪明显增加。
第三,心理宣传与心理威慑相互作用。为了彻底消除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幻想,美军在对日本本土投放大量的劝降传单以及“美国之音”对日本本土进行不分昼夜的广播后,决定对日本本土使用最新研制成功的原子弹,给日本政府在心理上制造了最大限度的威慑。在美军心理宣传和心理威慑联合作用下,日本政府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日本天皇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亲自宣读了投降书,美军丰富多彩的心理战术取得了成功。
四、结语美军对日军士兵的心理战有其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主题和内容,手段包括公开的“白色”宣传和隐蔽的“黑色”和“灰色”宣传,“美国之音”广播是美军对日军士兵和国民进行心理宣传的主要方式,秘密电台、传单、小册子等是美军向日军士兵进行隐蔽心理宣传的主要方式。在美军公开的和隱蔽的心理战行动的双重作用下,日军士兵的时期开始低落,抵抗的意志没有二战初期那样顽强,日军在美军军事打击和心理战攻势下节节败退,美军顺利地实现了夺取日军占领的西南太平洋地区诸岛屿的战略目标。在美军包围日本本土后,美军对日本采取了军事打击、心理宣传和心理威慑的多重心理战行动,迫使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心理战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南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军对心理战的成功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美军作战的内容。
参考文献:
[1]Dull P.A battle history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19411945[M].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1978.
[2]Hayes G.The history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in world war II:The War Against Japan[M].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1982.
[3]道格拉斯·福特.太平洋战争[M].刘建波,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Elphich P.Far eastern file:the intelligence war in the far east,19301945[M].London:Hodder & Stoughton,1997.
[5]LHCMA,HUTTON 2/40 Precis of operation in Burma,undated late 1942[Z].
[6]Gilmore A.You cant fight tanks with bayonets:psycholog
ical warfare against the japanese army in the southwest Pacific[M].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8.
[7]Daugherty W E,Janowitz M.A psychological warfare
casebook[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Press,1958.
[8]Executive order 9182,13 June 1942[Z].Washington DC:USGPO,1968:11691170.
[9]Dower J W.War without mercy:race and power in the Pacific War[M].New York:Pantheon,1986.
[10]Weingartner J J.Trophies of war:U.S.troops and the multilation of Japanese War dead,19411945[J].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1992,61(1):5367.
[11]Gilmore A B.You cant fight against tanks with bayonets:psychological warfare against the Japanese in the Southwest Pacific[M].Nebraska: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8.
[12]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3]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M].李石,译.北京:三联书店,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