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作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湖南 湘潭 411104)
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刘卓作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湖南 湘潭 411104)
目的 研究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进行盆底悬吊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制作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进行术后恢复调查。结果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随访,研究组患者复发1例,对照组患者复发2例,无明显差异;于术后3月、6月,研究组PFDI-2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明显改善预后,提升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盆底悬吊术;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疗效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由盆底支撑组织变弱引发腔内器官移位,从而导致腔内脏器功能失常,常见的症状有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按照盆腔脏器脱垂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1]。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女性,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临床上以往通常采用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进行治疗,疗效不一,复发概率高[2]。近年来,随着植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基于盆底整体理论的盆底重建术在临床中得以广泛使用并取得满意疗效[3]。本研究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研究应用盆底悬吊术和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信息示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盆底悬吊术,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4.7±9.1)岁,产次(2.1±0.7)次,绝经(11.2±7.1)年;对照组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5.2±8.6)岁,产次(2.2±7.5)次,绝经(11.4± 7.4)年。两组患者于年龄、产次、绝经等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妇科常规检查,主要检测子宫以及两侧附件有无病变和产生炎症。如有,进行治疗并于痊愈后开始手术。患者于手术前3~5天将雌激素软膏涂抹于阴道,以提升阴道粘膜对感染的抗性;在手术前2天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手术前1天常规会阴备皮,手术时取患者膀胱截石位。
对照组临床给予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术,牵引宫颈,切口处选择宫颈与膀胱底附着处,切口形状为环形,分离阴道前壁粘膜及膀胱间隙,切开并分离阴道后壁粘膜,使其位于子宫直肠折返处,将两侧韧带和血管用止血钳夹住,切除子宫体,后将血管缝合,结扎处理各残端,闭合盆腔[4]。
研究组患者采用盆底悬吊术。采用聚丙烯网片作为补片。手术步骤如下,(1)前盆底悬吊:将阴道前壁完全暴露,由阴道前壁至宫颈外口将阴道粘膜纵向切开,分离处理并将坐骨棘暴露,穿刺器以耻骨下肢外次穿刺点为穿入点,至盆腔膜腱弓近端通过膀胱阴道间隙穿出,后置放导引管,置入导丝。于上一穿刺点下1 cm处用相同方法置入导引器,于盆腔筋膜腱弓远端绕过并穿出。在膀胱下平置补片,选择主韧带和膀胱宫颈韧带作固定处理,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将阴道筋膜缝合;(2)后盆底悬吊:对肛门右侧外下4 cm皮肤,切开,穿刺器一端附着网片,穿入,至坐骨棘穿出,另一端通过距阴道口1 cm的提肛肌穿出。在直肠前平直补片,选择宫骶韧带进行固定[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指标。于术后3、6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于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指标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项目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h)导尿管留置时间(h)研究组(n=25) 67.8±17.1a134.9±31.1a26.1±7.7a86.4±10.4a对照组(n=25)93.1±13.9 163.1±37.6 35.2±8.5 103.1±11.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经术后随访,研究组患者复发1例,对照组患者复发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PFDI-20评分对比 于术后3月、6月,研究组PFDI-2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FDI-20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PFDI-20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时间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研究组(n=25)174.4±51.2 6.3±3.2a15.2±3.3a对照组(n=25)178.6±52.4 19.2±3.4 18.4±3.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群体,传统治疗主要通过子宫切除联合前后壁修补来进行治疗,容易复发。现如见植入技术的发展,盆底悬吊术也愈来愈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疗效较好[6]。本院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盆底悬吊术的临床价值。
根据本次研究,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较传统手术优势明显,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于术后3月、6月,研究组PFDI-20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盆底悬吊术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行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明显改善预后,提升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1] 马天宇.盆底悬吊术与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2(2):126-128.
[2] 义琴.切除子宫盆底悬吊术的疗效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5):801-803.
[3] 居锦芬,李炜虹,谢静燕.盆底悬吊术在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技术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78-80.
[4] 王秀荣,薛华.经阴道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0例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3):199-201.
[5] 罗永红,倪观太.经阴道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08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1):31-34.
[6] 张洁,王影,黄立.补片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0-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