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尾理论的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7-06-01 12:20王艳梅徐明祥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多元化学习者院校

王艳梅,徐明祥

(1.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2.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云南楚雄 675000)

基于长尾理论的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王艳梅1,徐明祥2

(1.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2.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云南楚雄 675000)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性转型,这是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共识。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主要是由用人单位(需方)拉动,学习者与高校推动(供方),以及众多的利益攸关者(如家长、政府、NGO等)驱动,并显示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本文基于长尾理论,在借鉴APP、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免费师范生为服务对象)等实践,提出应构建“需求驱动、平台主导、多元供给”的基于O2O整合型学习平台及其运行机制。

长尾理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

PDF获取: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5.02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乃至普及化,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智能搜索技术等的普及,高校学生群体在出生阶层、文化背景、兴趣、职业发展、学习方式等方面出现显著性的多元化、异质化的趋势。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毛入园率到80%),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到70%)。”若再计算当前幼儿园进一步规范产生的师资需求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教师需求,预计学前教育师资每年要增加10余万人(按1:20的师幼比预估)。王迎兰认为,当前我国中专、大专、本科三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存在雷同现象,反映出院校设置的培育目标定位不准、层次不清晰、去向不明确等问题[1]。黄小丽,任仕君从人才培养的规格角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多数高校存在培育规格与培养目标不一致,培养规格内容庞杂、不具体等问题[2]。纵观国内外成功经验来看,通过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路径。旺盛的市场需求、同质而杂乱的供给必然导致结构性的失业或需求与供给的失衡问题。如何基于前沿理论(如长尾理论等)探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一、长尾理论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全球性的产能过剩、需求的多元化以及Web4.0技术与社交软件的快速发展,全球进入为满足多元化小众市场的精准营销时代。美国《连线》杂志(Wired)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通过研究谷歌、亚马逊、维基百科等发现:“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文化与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与市场)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与市场。”[3]显然,基于丰饶经济学的长尾理论倡导组织采取差异化战略,即针对顾客多元化的小众市场通过多批次小批量、基于顾客便利性的方式进行供给,由此形成狭长而丰盈的需方规模经济。如何实现长尾市场的持续繁荣呢?从理论与实践来看,答案是基于O2O的模式发现、创造并满足小众市场的需求。

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价值:首先,长尾理论所指“头部”隐含着同质化的大规模生产,“尾部”则意味着多样化的小批量生产。当前高校充分汲取工业经济的智慧,通过生产流程化、管理规范化的方式培养标准化、学术型、理论化的人才。而后工业社会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仅是投资,更是消费;不再局限于承诺提升生活机会,更在塑造多元的生活方式”[4],伴随着社会与产业的战略性转型,高校必须培养共性与个性融合、多元化的人才以有效响应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其次,长尾理论深化了对传统二八定律的认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二八定律关注的是20%的、关键的少数人,而长尾理论关注的则是80%的、离散的普罗大众。在数字经济时代,被忽视的80%聚合在一起也能产生巨大市场能量,即众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所产生的价值也可以与研究型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传统精英型人才所产生的价值相媲美。这就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整合内外资源培育知识、技术、能力、伦理相融合且非均衡发展的差异化人才(包括应用技术型人才),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亦步亦趋地向研究型大学“效颦”。最后,“长尾”不仅仅是把多样化的小众市场聚合为一个狭长而丰盈的“大尾巴”,而且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头部”以及二者之间的持续有效的链接。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没有“头部”只有“尾巴”,在吸引消费者时就会显得杂乱和无序;人们需要一个亲切的开端,然后通过信任的推荐去浏览不熟悉的地方。具体到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理论型人才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乃至同一院校中是可以共存共荣的,关键是构建基于高校战略与学习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从社会营销哲学的角度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由用人单位(需方)拉动,学习者与高校推动(供方),以及众多的利益攸关者(如家长、政府、NGO等)驱动的,并显示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

(一)提升性学历教育

统计发现,截止2015年新建本科院校达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0%,另还有300所独立本科院校。在新建本科院校与独立本科院校中高达80%的院校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主力。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用“垫脚逻辑”来解释文凭的膨胀性,即当大家都坐着时,某人站起来,就能看得更清楚;当越来越多的人都站起来,只有把脚垫得更高才能看得更清楚。具体到文凭价值方面则可阐释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时代,文凭从稀缺品(位置性商品)变为必需品(非位置性商品),其投资价值在不断减弱,由此在资源竞争的背景下,文凭不再是“积极的投资”,而是“防御性的支出”,即为了规避生活变得更坏不得不进行的支出。在上述的逻辑下,获得本科文凭乃至更高级的文凭是个人生存、良性发展、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显然通过普通高等教育获得文凭是时代的基本要求,不管是学术性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必须列支“防御性的支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者亦然。

(二)应用技能型培训

王建光,刘岩研究发现,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用人部门更关注学生的硬技能,即专业技能、学习成绩,以及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形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如图形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等等。但是大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低[5]。陈水平,郑洁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虽然养成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但因专业实践能力不高、职业素质缺乏导致其在幼教市场就业竞争力不强[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都提出“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育高技能人才”等战略,这为应用技能型培训提供了宏观指导。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继续教育专题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参与培训人数达到3900万人次。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宏伟的政策规划以及相关工程或计划的推进,表明应用技能人才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各种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以育婴师为例,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我国每年至少出生1200万新生儿,而0-3岁的婴幼儿则至少为3600万,集早期教师与育婴员于一身的专业育婴师供不应求。那么通过引入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应当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与现实可行性。

(三)多元化、个性化的长尾市场

1.学习动机的多元化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进程的内部驱动力。[7]”诸多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水平越高的学习者越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坚定的学习毅力。鲍威(2009)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高度匹配型、独立型、被动顺应型、排斥型的比例分别为21%、7%、46%、26%,显然其已出现较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且以被动顺应型与排斥型(高达72%)为主。更令人忧心的是,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群体随着年级的增加,高度匹配型学生比例下降7%,被动顺应型比例减少17%,而排斥型比例增加了21%,由此可见一般本科院校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转化或形成未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学生群体学习动机多元化、异质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如多学科、院系之间的合作机制;提供多元化的专业发展方向等等,从而有效地影响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学习进程及学习成果。

2.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产业、城市的战略性转型,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延展。杜燕红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基于“儿童发展为主题的网络关系”进行拓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为此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为以下四类[8]:第一类传统的幼教机构师资及管理人员。第二类双语师资、艺术师资,以及自主创业和经营各种幼教与早教机构的管理人员。第三类学术研究人员,即在幼教机构从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第四类各类专业人员,具体包括:(1)研发类专业人员,包括儿童动漫开发人员、儿童图书设计出版人员、儿童教具开发人员等;(2)拥有各类资质的从业人员,如催乳师、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儿童节目主持人、育婴师等;(3)其他从业人员,即在社区、NGO等组织从事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工作。同时,学习者的需求亦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显著特征。笔者对楚雄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倾向进行调查发现: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专业性研究生、学术性研究生)的比例为22%,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0%,营利性幼教机构就业的比例为32%,公立性幼教机构就业的比例为28%,其他的比例为8%。显然专业性研究生、学术性研究生对学习者素养的要求是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而不同的就业部门对人才胜任力要求相去甚远。

3.利益攸关者的多元化

从资源依赖理论来看,任何组织都不可能独立生存,必须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资源,为了获取资源组织必须让渡部分的控制权或权利,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确认、课程构成、教学评价、教师聘任等,都是众多利益攸关者博弈的结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利益攸关者包括学习者、教师、高校管理人员、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家长、用人单位、出版社、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等。张世义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三个维度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学习者、高校教师、高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等是核心利益攸关者,用人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利益攸关者权益的优先顺序来看,人才培养的逻辑顺序由过去的“国家—大学—学生”向“学生—大学—市场或用人部门—国家”转变;确定性利益攸关者(学习者、高校教师、高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用人部门)在利益的三个维度上反映出专业话语边缘化、权利失衡、以及学生与用人部门秉持“用户导向”培育质量观等特征[9]。

三、基于长尾理论理论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树型人才成长模式

王迎兰、汪珍等研究认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向本科层次“升格”,仅实现“形式”上升级,并未实现“实质”内涵式的升格,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旧保留并显示出“单一、庞杂、艺术化”的特征[10-11]。为了迎合用人部门(特别是幼儿园)的偏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的培养模式。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已显示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供不应求”的市场特征鼓励培养部门培育单一、同质化(在课程设置上概括为“三学六法”),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与多元化的学习者诉求要求培养部门培育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产品”,那么必然导致结构化失业。母远珍等调查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存在“好就业,频流动”的现象,“频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属性”的职业地位、职业认同感与待遇低等[12]。郭莎莎对洛阳市西工区幼儿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离园意向的教师(包括改行)占被调查人数50%以上[13]。他们的研究从侧面再次印证了传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与隐患。那么如何从人才培养模式上回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趋势呢?笔者认为构建树型人才成长模式可破解当前困境。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学好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树干)上进行分化培养(树枝)。赵南教授认为学前教育不能固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照搬中小学教师分科培养模式,而应该回归“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本质属性[14]。从本质属性出发,应依据儿童发展的主要载体与途径,将学前教育专业分化出“儿童生活教育专业”、“儿童运动教育专业”、“儿童适应教育专业”、“儿童阅读教育专业”、“儿童表达教育专业”等子专业或发展方向,并阐述了这一发展路径的现实可行性。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树型人才成长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

(二)基于O2O的整合型学习平台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提升性学历需求、应用技能性培训、多元化的长尾市场并存共融的交织形态,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的显著特征。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能有效整合资源,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为此,在借鉴APP、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免费师范生为服务对象)等实践,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需求驱动、平台主导、多元供给”的、基于O2O整合型学习平台。

1.需求驱动

在产能过剩时代,顾客需求必须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即所有的运营逻辑都是“先有顾客,再有产品”。在互联网+时代,对顾客的交互行为进行记录、挖掘,从而开发并精准推送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这是组织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海尔四个在册普通员工对游戏玩家三万多条“差评”进行挖掘,确定了速度、屏幕等需求维度与标准,然后外包给我国台湾的厂家定制,最终实现了近2个亿的销售额。显然,雷神的成功是互联网+背景下顾客思维或用户思维的胜利,通过健全用户、粉丝、组织之间的无缝对接与交互从而实现对顾客的精准营销与定制化生产。具体到高等教育,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对学习者、用人单位、高校教师等的“差评”进行深度挖掘,然后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学科专业、课程资源、支持保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从而有效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2.多元供给

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决定了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多元主体的供给不仅把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育联盟(如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等纳入到平台,而且还将营利组织(私立幼儿园,早教品牌连锁教育机构如东方爱婴、美吉姆等)、非营利组织(公立幼儿园、国际儿童教育学会等)、自由内容供给者(包括学习者)等利益攸关者融入到平台中。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可更系统、准确、及时挖掘学习者、用人单位等的需求,进行供给侧改革,与行业、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倒逼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革,进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3.平台主导

互联网+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互联网使得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网上互相连通,分布式把所有资源连接在一起,谁能够把它连接上,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15]在获得客户需求之后,高校需要组织知识生产进行对接,传统工业化的知识生产由指定岗位的员工进行,而定制化的知识生产需要从组织的内外搜索资源进行优质资源配置,从而形成了一个“无边界组织”(甚至是极端无边界组织)。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在线发布需求、商讨合作标准;可以通过智能搜索、查看后台交易数据等方式选择有效的合作者;可以在线观测任务进度、节点绩效;可以在线支付、售后评价;可以线下讨论、产品试测等等……总之,平台提供了一站式整合服务,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精准匹配。

图1 O2O整合型学习平台

(三)运行机制构建

基于长尾理论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伴随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成长模式、学习平台、运营机制等转型与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从平台搭建、组织建设、教师管理机制等机制方面予以支持。

1.平台搭建

为满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重组与再造运营模式,即从知识与服务的计划生产者与内控者向知识与服务的推送者与营销者转变,构建一个以平台为中心,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由多元主体供给知识与服务的发展模式。当前,学前教育在线学习运营平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营利组织为主导的公益模式,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http://www.cnsece.com/)、千千树(http://www.qianqianshu.org/)等为代表,其具体形式为B2B2C的。前者为非营利性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后者为乐平基金会、小橡树幼儿园共同创办的社会型企业谷雨千千树教育公司,“线上提供教师培训、幼儿园公益课程、千千树课程园等服务,线下则为湖北丹江口市、湖北十堰市、甘肃宕昌县、四川大邑县等贫困地区的44所幼儿园提供师资培训、幼儿园管理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服务。”[16]另一类为营利机构主导的营利模式,以中国幼儿教育在线(http://www.yejychina.com/Index/ystudio_list)、中国幼儿教师网(http://www.yejs.com.cn/)、中国幼教网(http://www.chnkid.com/)、小康轩(http://www.06kids.com/)、浙江学前网(http://www.06abc.com/)等为代表,其具体形式为B2B、B2C,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在地方本科院校缺乏人才、资金、运营经验等的前提下如何搭建整合型平台呢?首先,可以借鉴二者在学习需求智能诊断、课程开发、运营、质量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经验,尤其可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其次,可将校内网络教育课程再造为基于翻转学习的课程,同时通过学分互换、收益分享等形式实现其他供给主体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再次,在评估自身供给能力、财力、外部供给能力、合作机制、供给动机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育项目选择供给模式,决定是自我建设、合作共建,还是外包。最后根据教育项目的状况,构建基于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同时搭建3600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即评价主体必须包括学习者、用人部门、行政主管部门、二级学院(研究院、研究所)管理者、学校主管、独立第三方等。

2.科学有效的校院管理机制

校院二级管理机制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与高等院校实现转型发展与内涵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与共识。当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形成的校、二级学院、专业三级管理体制,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直线职能制是以组织(校)为核心、以生产为导向的纵向分工体系,通过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纵向层级节制来运营,比较适合顾客需求单一、供不应求的市场形态。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形态要求组织机构必须构建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横向专业化分工的流程为轴心的扁平型组织。这就意味在纵向上减少组织层级,缩短指挥链,即把地方本科院校管理体制从当前的“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或研究院(所)—专业(教研室)”四级转化为“学校—二级学院或研究院(所)—专业”二级、倒金字塔型组织,即二级学院转型为战略业务单元(Strategic Business Unit),“专业”则升级为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的小微团队,“学校”则提供财务、人力、法律、规划等方面的系统支持;在横向上,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基于整合性学习平台,整合多元主体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者构建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机制。

3.多样化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从利益攸关者理论来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如在继续教育方面呈现出提升性的学历教育、应用技能型培训、自我适应型的人文教育共存共荣的交织形态)。教师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与学生需求的多元化、个性相互交融,呈现出“混沌”状态。同时,教师为高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那么如何针对此种形态构建适宜的机制呢?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学衔或职称评定未对教学型、研究型教师实现分类管理,而是施行以科研成果为主的“统合式管理模式”,形成了陡峭而狭窄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易导致教师“人人拼科研”、“重科研轻教学”等弊端。刘进等研究发现:学术职业中不但教学与科研分离、分层,而且科研内部也分成了显现的科研(贴近市场的领域)与非显现的科研(基础研究领域)[17]。为此,结合人职匹配理论与教师个人的兴趣与阶段性的偏好,构建基于博耶多元学术理论②的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通道(见图2)。

构建思路如下:第一,“教学的学术”。在高校学衔四级十三等的梯度发展过程中“教学的学术”是“主干”或“核心”。通过“教学”培育人才是任何类型高校首要而神圣的职责。教师可根据学衔层次、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偏好等选择不同的继续教育项目、内容等,从而实现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融合与操作化,从根本上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第二,非均衡梯度发展。非均衡理论认为,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或演化过程中在非均衡状态下进行,即在经过助教与讲师两个职级之后,教师比较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偏好,为此可按照教学研究型(教学的学术)、应用研究型(应用的学术)、科研研究型(探究与整合的学术)三条职业通道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同时在聘任制度上允许教师根据自我的专长、兴趣、发展阶段等动态转换学术工作的重点,比如在一个聘任周期结束后,原来主要从事“探究的学术”的工作的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聘任周期转为主要从事“应用的学术”或“教学的学术”。 相应的,教师可根据自身学术工作的侧重点,选择差异化的继续教育项目(如选择做高级研修学者、单科进修还是到行业组织挂职)②,学校则根据不同学术类型打造量身定做的继续教育机制[18]。显然,多样化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在尊重人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才与岗位的动态匹配,从根本上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图2 基于博耶多元学术的高校教师多元专业发展通道

[注 释]

① 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是越来越多的顾客主动参与到产品的价值创造中来,由此大众生产(Peer Production)顺势而生。耶鲁大学教授犹采·本科尔(Yochai Benkler)认为大众生产是“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参与者利用互联网共同协作式提供、分享知识产品的生产模式。”与市场生产与计划生产相比,其具有系统开放、参与人数众多、不追求经济报酬、自发互动与协助等显著特征。《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2014)研究认为高校学生有从知识消费者转为创造者的趋势。资料来源:Benkler,Y.Commons—based Peer Production and Virtu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2006,14(4):394—419;NMC地平线项目,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龚志武,等,译.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1-18.

② 1990年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前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 L.Boyer)在《学术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的报告中提出广义的多元学术观,即在该报告中博耶将狭窄的经典学术观拓展为探究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整合的学术、教学的学术四个相关联系、相互促进的多元、递进式的学术。

[1] 王迎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55-58.

[2] 黄小丽,任仕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6):57-60.

[3]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35.

[4] 刘云彬.从“人力资本”到“公民生活”—乌尔里希·贝克《美丽的工作新世界》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7):180.

[5] 王建光,刘岩.我国与欧美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培育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3):117-123.

[6] 陈水平,郑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反思与超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125-128.

[7] 张赛男,等.面向成人教育的E-learning系统中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33.

[8] 杜燕红.论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规格与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4-7.

[9] 张世义.高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分类与特点[J].教师教育研究,2015(5):63-69.

[10] 王迎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2(4):53-55.

[11] 汪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2] 母远珍,王旭.学前教育专业“好就业、频流动”现象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149-152.

[13] 郭莎莎.幼儿教师流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阳:南阳师范学院,2011

[14] 赵南.学前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科学,2014(8):75-80.

[15] 石丹.海尔组织之变:从生产产品到生产创客[J].商学院,2016(6):41.

[16] 徐明祥.基于长尾理论的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整合战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6(6):9.

[17] 刘进,沈红.大学教师流动与学术职业发展:基于对二战后的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43-50.

[18] 宋占美.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64-172.

[责任编辑 熊 伟]

A Study on Innov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Long Tail Theory

WANGYan-mei1,XUMing-xiang1

(SchoolofEducation,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Yunnan67500China;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uxiongNormalUniversity;InstituteofAppliedEconomicResearch,Chuxiong,Yunnan675000,China)

In the change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the talenttraining mod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transformed accordingly,which is the consensus between academic circle and the real world.How can we transform the mode 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preschool educ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demand on tal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which is featured by diversified and individualized subjects,is pulled by employers (demanders),and driven by the talents and universities (suppliers),and other stakeholders (parents,governments,and NGOs).Therefore,by virtue of the experience of APPs and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Network Alliance (free for normal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Long Tail Theory,it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O2O study platform and the concerning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demand-driven and platform-led with multiple suppliers”.

The Long Tail Theory; preschoo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local universities

2017-01-02

楚雄师范学院学术后备人才资助项目(13XJRC0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6YB113)

王艳梅,女,云南曲靖人,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徐明祥,男,人,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G615

A

2095-770X(2017)05-0129-06

猜你喜欢
多元化学习者院校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