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风 王锦华 潘 凯
(河南省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分析及临床研究
赵雅风 王锦华 潘 凯
(河南省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 研究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多动症患儿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药物组41例和综合组42例。药物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综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和心理疗法。比较(1)儿童多动症治疗效果;(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儿Conner简明症状量表评分表(ASQ)评分的差异。结果 (1)综合组较之药物组儿童多动症治疗效果更好,P<0.05;(2)干预前两组ASQ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综合组较之药物组ASQ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多动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综合疗法;儿童多动症;疗效
多动症为儿童最常见心理行为疾病之一,其发生跟遗传因素、前额叶发育障碍、多巴胺功能不足等因素相关[1],在治疗上单一药物治疗往往疗效欠佳,需配合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本研究对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多动症患儿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药物组41例和综合组42例。综合组患儿男27例,女15例;年龄6~12岁,年龄均数(8.34±1.13)岁。病程3个月~5年,病程均数(2.51±0.29)年;药物组患儿男27例,女14例;年龄6~13.5岁,年龄均数(8.12±1.24)岁。病程3个月-5年,病程均数(2.56±0.21)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 方法 药物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给予择思达,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4 mg/kg或100 mg。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口服,一次10~15 ml,一日3次。连续治疗6个月。综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和心理疗法。(1)运动疗法:给予滑板游戏、平衡木站立、爬行、木马旋转、爬楼梯、跳蹦床等运动指导和训练,每次所有运动加起来1.5~2 h,每天2次。弱智儿童可根据身体条件选择其中2~4项进行训练,训练过程应加强监护,避免发生意外。(2)心理疗法:在治疗、运动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心理疏导,给予鼓励和帮助;并指导患儿家属以正确教育方式纠正患儿不良行为,避免打骂和体罚,多关怀和爱护患儿,可通过奖励性措施使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1)儿童动症治疗效果;(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儿ASQ评分的差异。显效:经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无异常表现,ASQ评分在15分以下;有效:经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改善,ASQ评分减少≥2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儿童多动症治疗效果=显效、有效在本组患儿中所占比例[2]。
2.1 两组患儿多动症治疗效果相比较 综合组较之药物组儿童多动症治疗效果更好,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多动症治疗效果相比较[n(%)]
2.2 干预前和干预后ASQ评分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ASQ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综合组较之药物组ASQ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如表2。
表2 干预前和干预后ASQ评分相比较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药物组干预后相比较,*表示P<0.05。
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以活动过度、难以集中精神为表现,且在男孩中多见。目前,关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多动症患儿一般存在神经生物学发育缺陷[3-4]。有研究显示,小儿多动症的发生跟脑内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不足相关,采用药物治疗可加强患儿自我控制力,提高其主动注意力,延长注意时间,减少冲动和多动症状,但也存在药物滥用、患儿依从性低下等缺陷[5-6]。运动疗法可加强对感觉器官的训练,尤其是触觉和前庭平衡的训练,使儿童作出适应性反应,改善多动症病情,也可锻炼儿童身体,有助于刺激小脑自动化机制,改善管理脑部注意力、动作协调、阅读和书写等特定区域的效率,提高患儿控制自身身体、运动协调性、听觉、视觉和平衡觉能力。心理疗法则可通过加强对患儿的关怀和鼓励,减少其对治疗的恐惧和不依从心理,加速康复进程[7-8]。
本研究中,药物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综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和心理疗法。结果显示,综合组较之药物组儿童多动症治疗效果更好,干预后综合组较之药物组ASQ评分改善更显著,说明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多动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1] 常亚军,刘秀敏,闫仲凯,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及抑肝散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23(15):1480-1483.
[2] 代卫锋,司振阳.张骠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经验[J].河南中医,2013,33(3):344-345.
[3] 史建钢.补肾健脑胶囊治疗儿童多动症20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2,08(5):50-51.
[4] 齐莲,陈琅.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1,07(2):61-63.
[5] 向上.抽动障碍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多巴胺相关假设与治疗[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9):946-948.
[6] 韩煊,王春丽,詹轶,等.深圳市宝安区3~17岁儿童行为问题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6):665-667.
[7] 苏勃,袁茵.多动症小学生35例适应行为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500-10502.
[8] 殷菡,尚红梅.针药并用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小儿多动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3(23):2550-2552.
赵雅风(1973—),女,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儿内科、儿童保健科临床工作。
R729
B
1004-7115(2017)04-426-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4.027
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