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融合推进“城市双修”“三文一体”工程

2017-06-01 12:19常德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李远国
城乡建设 2017年5期
关键词:城市双修常德海绵

常德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 李远国

常德:融合推进“城市双修”“三文一体”工程

常德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 李远国

常德,属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启动部署会在常德召开

2015年4月以来,常德市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关于发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等精神,始终立足常德水城特色,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二年基本建成,三年形成示范”的总体部署,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城市江、河、湖水系连通持续活水,源头截污、构筑多种生态系统有效净水,利用道路、小区等多种载体大量蓄水,完善管网、泵站有力保障防涝排水,传承文化拓展旅游产业让人愉悦亲水等海绵城市建设五大工程,已经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黑臭水体在消除,热岛效应在缓释”等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山、水、城相融可持续的海绵城市建设新路子。

常德,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实实在在。

(一)水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系统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治理行动,市城区主要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内各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标准Ⅳ类以上。去年10月17日穿紫河、白马湖、丁玲公园、柳叶湖开通了水上巴士。

穿紫河黑臭水体按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范例

(二)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升。通过加强源头控制、恢复和拓展城市水系空间、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和加强内涝点排查整治等措施,提高了对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和排放能力,市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大增强,经受了去年7月上旬多轮强降雨的严峻考验。

2016年7月1日~7月2日,24小时累计降雨量达177.8毫米,市城区无大面积积水、无人员伤亡、无经济损失。

(三)水生态进一步优化。通过启动花山生态湿地和内河水系驳岸景观绿地建设,重塑自然生态岸线,营造动植物多样性生存环境,形成更加良性的水文生态。提质改造后的屈原公园、滨湖公园和穿紫河、柳叶湖沿岸植物生长茂盛,鲜花四季盛开,百鸟争鸣,鱼翔浅底,成为市城区一道道靓丽的自然风景线。

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项目范例

(四)水文化得到广泛传承。通过修复重建老常德时期的麻阳街、大小河街、老西门、窨子屋等历史记忆,挖掘整合常德丝弦、花鼓戏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建德国风情街、婚庆产业园、金银街等特色商业街,使老常德的内河码头文化、商业文明得到传承。特别值得一提是窨子屋,它是古常德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汇聚了传统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重建的窨子屋融入了更多传统和现代的海绵元素,是一次海绵城市建设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交流。

(五)促进了城市产业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规划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管理、运营智慧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制造等诸多产业发展机会。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链条越拉越长,不仅催生了湖南道诚、鑫盛建材等一批新型技术和材料企业,还带动了七星泰塑、湘北水泥水管厂等一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柳叶湖欢乐水世界、沙滩公园、汽车营地、马拉松环湖赛道、老西门、大小河街、德国小镇、水上巴士等一批亲水文化项目,带动了旅游、商贸、体育等相关产业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范例

(六)对海绵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近两年试点工作已使常德感悟到:海绵城市建设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这个实际,要注重搞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互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赢。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中,穿紫河和护城河综合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优秀案例。

穿紫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包括驳岸风光带建设、沿线机埠新建与改造、特色商业街建设、水上观光游览等。建成后的风光带与沿线的大小河街、德国风情街、婚庆产业园、水上巴士观光融为一体,不仅还原了穿紫河清流本色、优化了内河生态环境,而且实现了亲水、戏水和商居、休闲、娱乐、旅游的一体化。

海绵型绿色屋顶新建改造项目范例

老西门及护城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6.72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0.36亿元,资金投入主要来自于社会资本。常德把老西门建成集“生态宜居、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不仅提升了街区商业资产价值,而且将永久性产生经济收益。目前所有商业资产正处于自营培育期,到2020年时商业资产总值可以达到19.4亿元,基本实现项目收支平衡;到2025年时商业资产总值达到24.02亿元,预计上交税金约3.3亿元,实现利润约5亿元。

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推进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方面已能发挥示范作用。

产生了“大、中、小”海绵体并重构建;老城区合流制排水体系排放的污水在终端得到有效处理;黑臭水体按流域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棚户区改造、开发旅游和环保新产业等工程融合推进,实现资源共享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工程和成功经验。

海绵型院落新建改造项目范例

常德,海绵城市建设“不吃老本”,定将圆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核心任务 —源头有效管控雨水径流。

2017年,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收官之年,新年伊始,常德已在冲刺连片打造海绵型院落。

动作一:“地下测、空中拍、查清底、修管网、从源头彻底实现雨污分流”。

动作二:试点区不留死角,非试点区按要求同步实施,均按雨水泵站汇水区,分示范、常规、辅助型三个标准等级,连片打造居住小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类海绵型院落。

动作三:争取组建正式编制机构;建成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核检测监测平台;科学解决市城区停车难的问题;海绵型院落建设投资真实、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

海绵型道路新建改造项目范例

常德,巩固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又在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美城市。

2017年~2019年融合推进“城市双修”“三文一体”工程。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持续践行常德“三改四化”模式—路改、水改、棚改,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

“三文一体”,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名城一体化发展。

海绵型公园新建改造项目范例

常德,围绕打造中部地区最美城市,将融合推进城市“双修”“三文一体”工程,具体体现四个融合到位。即:策划组织融合到位、规划设计融合到位、投资保障融合到位、督导考核融合到位,力争实现“五美”目标。

(一)严格保护城市山水格局,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打造适应气候变化和特别亲水的城市,形成常德山水最美。

(二)完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城市功能,注重城市地下生命线系统和居民休闲、娱乐、教育等城市功能协调,形成常德城市布局最美。

(三)融入湘西北旅游金三角,精心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合理组织城市旅游路线,带动发展城市第二、三产业,形成常德产业最美。

(四)弘扬善卷文化,融合发展常德历史优秀文化,把常德打造成为历史文化高地,大力宣传道德文化渊源,形成常德城市文化最美。

(五)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构建,打造城市良好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素质,营造爱护环境大家为、优美环境人人惜的良好氛围,形成常德城市市容最美。

猜你喜欢
城市双修常德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海绵是植物吗?
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