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 廖代木
建立有效研训体系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构建“五三三”校本研训体系的实践探索
□文/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 廖代木
校本研训的终极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通过构建“五三三”校本研训体系,形成了实施校本研训的有效策略,创新出校本研训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校本研训评价机制,使得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得到有机整合,促进了“教、研、训”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大幅提升。
校本研训;项目载体;评价激励
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加强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这是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出发点。近年来,我校立足于“和衷共济、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积极实施校本研训一体化战略,构建起研训一体的“五三三”校本研训模式,即以五大研训项目为载体,以三大研训环节为保障,以三项评价项目为导向,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研发五大项目,落实研训载体
1.调研教师研训需求
立足教师发展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这是确保研训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等形式,分析以前校本研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训体系的构建和研训项目的开发提供经验。
2.研发校本研训项目
学校立足于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结合校本培训的现有资源,参考研训需求的调研结果,遵循实践性、发展性和多样性原则,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项目开发研究,形成五大校本研训项目:
(1)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项目
通过实施本研训项目,切实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宽教师教学视野。本项目设计六个研训模块:教师师德修炼、理论素养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开智开心论坛、微型课题研究和半亩方塘书社。
(2)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项目
通过实施本研训项目,打造精品课堂,力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项目设计六个研训模块:互动课堂有效策略、互动课堂问题诊断、同课异构与校本研修、自身课堂解剖、透视名师课堂和精品课堂打磨(一师一优课)。
(3)教育技术应用进阶培训
通过实施本研训项目,进一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本项目设计六个研训模块:PPT的制作进阶、精品微课制作、轻松玩转电子白板、走进移动学习、办公软件学习与应用、走进网络世界。
(4)创新型“星”教师培养
通过实施本研训项目,促进不同类型教师的快速成长,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培训需求。项目包括六个模块:新教师职前培训、青蓝工程、新教师的“三课”(入格课、合格课和展示课)、骨干教师是怎样炼成的、走进名校、名师建设工程。
(5)班主任的专业修炼
通过实施本研训项目,提升班主任的教育技能,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项目包括六个模块:品牌班级建设、教育王道、跟着名师学教育、养成教育、班主任兵法、花季阳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夯实三大环节,保障研训实效
1.研训策划
有效的策划是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案,是工作的行动指南。学校开发出的五大研训项目(含30个校本研训模块)较为宏观,因为学科不同和教师个体差异,教师的培训需求和成长规划也应有别。学校各学科组结合学科实际,策划出具有学科特点且满足个性需求的研训内容,具体做法为:
(1)依据五大项目30个模块编制出本学科组一学年的研训内容。
(2)制定学年研训活动计划,明确实施地点、时间、培训方式、主讲教师,要体现研训内容的逻辑性。
(3)拟定校本研训活动方案,该活动方案主要由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流程、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反思、活动跟进等方面构成。
(4)做好研训准备,每周提前做好通告发放、公示下周活动主题、明确研讨内容、安排相应任务准备等工作。
2.实施研训
学校要求各学科组按照研训活动方案,采用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认真实施校本研训。
(1)确定九大研训形式
主要研训形式为:
①主题教研,即考纲考题研究,课标教材研讨、跨校研修;
②案例研训,即透视名师课堂、自身教学剖析;
③沙龙交流,即学术交流(开智开心论坛)、专题讲座;
④竞赛研训,即优质课竞赛、课件制作竞赛、高考试题竞赛;
⑤教学实践,即“三课”修炼、同课异构、课例剖析、微课研究;
⑥专业引领,即专家报告、师徒结对、名师培养、名校访学;
⑦网络研修,即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公需科目,在线学习;
⑧自主研修,即阅读分享、教学反思、教育叙事;
⑨技能修炼,即现代教育技术进阶、班主任教育技能提升、通识培训。
(2)制定实施要求,明确研训标准
学校从研训的实施过程、学科组建设和研训主体三个方面制定行动标准和活动要求,确保活动规范有序。
(3)实施研训三级联动管理
学校充分整合各层面的管理力量,做好分层管理和过程监控。学校层面,要求做好“项目顶层设计”“评价体系构建”“成果运用转化和研训条件创设”等工作;年级层面,要求做好“教师需求调研”“信息双向反馈”“实施过程监控和研训结果运用”等工作;学科组层面要求做好“分解研训项目”“细化研训内容”“完成研训任务”“上传研训成果”等工作。
3.研训反思
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试金石。强烈的反思意识能够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每次校本研训活动之后,学科组长要反思实施方式的有效性,反思研训内容的科学性,并布置本次研训反思作业。教师要反思自己参与的深度、参与的体会,完成反思作业。
(三)实施三项评价,激发研训活力
科学培训内容、适切的培训方式、规范的培训管理和积极的培训评价是校本研训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要素。学校经过广泛研讨和不断实践,形成了三大评价标准,起到了较好的激励导向和调节诊断作用。
1.对研训项目组评价
对研训模块设计和研训内容的层次性、针对性、实践性、发展性进行评价;对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把数据作为修订项目的依据。主要评价八个维度:科组重视、制度保障、组织实施、研训管理、研训特色、研训成效、科研成果和教师个人档案。
2.对研训学科组评价
学校制定出评价标准,对学科组开展研训活动的规范性、有效性方面进行评价,有力促进了校本研训
质量的提升。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本研训学科组实施评价标准
3.对参训教师的评价
学校从四个维度(才能、理论与见识、专业特色和专业途径)对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民主测评结果、教师每年自我研修考察成绩、学校校本研训的过程考核数据和教师在区学分银行获得的专业发展学分。
在校本研训体系的构建中,我们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成功。
(一)教师成长突飞猛进
我校扎实有效的校本研训工作大大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一大批年轻教师经过几年的培训打磨,迅速走上了重要的教学或管理岗位。学校现有区级以上骨干35人,区中心组成员23人,首批区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22人,市骨干10人,市特级1人,全国课改杰出教师和校长各1人。这一大批教师均活跃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100多位教师到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展示新课程课堂教学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20多位教师参加全国和市赛课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科研能力在研训中也得到大幅提升,其中80%的教师参与了60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70%的教师有经验论文获区级及以上奖励或在各级刊物发表。
(二)校本研训成绩斐然
因校本研训成绩突出,学校2016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百佳教育研究单位”。学校曾获“綦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学校”、“綦江十佳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綦江区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教师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近年来,有89%的教师开设了校本课程,45%的教师开发出了校本教材,其中《阳光花季》、《翰墨人生》、《南州风韵》、《物理趣话》和《科技之光》在近年被评为重庆市校本选修“精品课程”。学校也于2017年成功创建为“重庆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
(三)辐射作用日益彰显
作为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改样本校,我校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校本研训的新模式新方法,起到较好的辐射引领作用。近年,我校承办了“广东韶关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培训”、“重庆市初中语文国培”和“重庆市物理实验员国培”等培训活动;承办市、区级课改现场会4次;在区级以上会议中交流我校校本研训或课改经验46次。学校接待区外20多所重点中学老师来校考察交流。他们借鉴我校的校本研训模式优化自身的校本研训策略,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河南、新疆、广西、云南、安徽、贵州等省教育考察团42批次共计6000多人到校考察我校的课改、师训工作。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也得到了《中国教师报》、《重庆晨报》、《重庆法制报》、《西部开发报》和《今日教育》杂志的关注和报道。
我校的校本研训成果丰硕,但是培训模块的系统性、层次性、个性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不断丰富校本研训课程
要根据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研训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研训模板,开发更具个性化的校本课程。
(二)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校本研训资源决定校本研训质量。学校近年积累的研训资源不能满足教师不断提升的研训需求。今后我们将多层次、多学科、系统性地开发和引进优质研训资源,提升研训品质。
(三)切实保障校本研训时间
要妥善处理好学校、上级安排的大型活动挤占教师研训时间的问题,确保研训计划真正落实。
研与教相融,研与训一体,我校的“五三三”校本研训模式,将为教师的专业生长提供了不竭源泉和丰富养分,也必将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 ◇
[1]吕敏.校本教研主题式与教师的专业成长[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3.
[2]杨定成.研训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本文系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资助,课题批准号:2015cqjywgz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