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中师范大学医院主任医师 何芳珍
正确认识血栓积极进行防治
文/华中师范大学医院主任医师 何芳珍
每年10月13号是世界血栓日,这说明全世界都很重视血栓问题。这里,我跟各位谈谈血栓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坏处、我们如何防治它等知识。
血液成分在心脏和/或血管腔内形成血凝块,称为“血栓形成”;血栓脱落游走在血管腔,叫“血栓栓子”,栓子堵塞在血管某狭窄处,就形成栓塞性疾病。
中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原因有四大主因: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或淤滞 (血液内血脂异常、血小板聚集、红细胞成串导致血流缓慢);抗凝活力降低;纤溶活力低下,对纤维蛋白清除能力下降。很多疾病与血栓形成有关:癌症患者血栓发生率为5%~15%,胰腺癌可达50%,这是因为肿瘤可使促凝活性增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14%可发生血栓,原因是其血液中的抗磷脂抗体损伤血管内皮;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而形成血栓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关键,这些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也与血栓形成有关;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25倍,我国统计占38%;严重肝肾疾病,由于激活凝血因子、发生微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使血栓发生率高达8.8%~ 16%;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在人体悄悄形成,毫无感觉,一旦堵塞在某处,却往往造成人体极大痛苦甚至生命危险,所以血栓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比如,冠状动脉血栓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颈动脉或脑动脉血栓,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偏瘫和/或意识丧失;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淋巴水肿及间歇性跛行;肺动脉栓塞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突然晕倒;腹部血管栓塞能产生急性腹痛症状。
大家懂得了血栓形成的原因,避免这些原因的发生,就可以预防。预防是最重要的手段,本文介绍以下几点重中之重。
1.从儿童时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据武汉同济医院2016年暑假对160名6~17岁青少年体检结果数据来看,“三高”者过半,其中高尿酸30%,高血脂19.4%,高血压3.7%。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病的易患人群,而基本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它是在青少年时期种下的根并逐渐发展,到中老年时期发病。这个体检结果,应该是振聋发聩的警钟。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危害极大:经常吃油炸食品,油温高达200度以上,成为氢化油反式脂肪酸,极易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且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每天吸烟20支,冠心病风险增加2~3倍,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熬夜吸烟,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升高8倍。沉迷玩游戏不运动,也就是培养未来的心血管病人,而运动可以促进微循环,减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心理不健康,情绪紧张、压抑,使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导致血管内膜炎症,致使血脂沉积在血管壁,形成血栓。
2.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条例2008年就公布了,可是,到2013年,具有基本健康素养的国民只有9%!2016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公布了更新、修订的66条,增加了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等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一下,树立健康的理念,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3.每年做一次体检,如果已经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病,患有糖尿病,就要坚持用调血脂药,即使某次检查血脂正常,也不能停,只能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少剂量,找到最低有效剂量后,长期服用。因为胆固醇每升高1毫摩尔,脑血管病风险就增加25%。比如他汀类药物,能够阻断人体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升高好的胆固醇,降低极坏的胆固醇25%~55%,不仅能起到调血脂效果,还能保护血管内膜,减少血栓形成,显著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至于“他汀类伤肝”的说法是应该注意,但只要在规定量的范围内,就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并不导致肝脏疾病,有部分人转氨酶轻度上升,停药就可恢复。
调血脂治疗必须达标。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治疗指南”,均推荐首先选用他汀类药物,而且必须达标,否则难以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具体治疗目标应达到: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高危人群小于1.8毫摩尔;高危人群小于2.0毫摩尔;中危人群小于2.6毫摩尔;低危人群小于3.4毫摩尔。
4.血脂异常,千万不要跟着广告走,自购什么深海鱼油、天曲之类的保健品,它们调血脂效果不能肯定,只用这些保健品而拒绝用药,会贻误治疗,酿成后患。
5.积极治疗心房纤维颤动、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既是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又反过来被这些疾病加速、加重其形成和发展,造成恶性循环。比如脑卒中,如果不在抢救成功后继续病因治疗,是很容易被杀回马枪的。高浓度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进入血管内膜,然后被氧化,产生氧化物,既损伤血管内皮,又诱发血管内膜炎,成为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心房纤维震颤如果不积极控制,不抗凝治疗,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高达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