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卷卷
一段对白中,谁说的话,我们称之为“提示语”;说话的内容,我们称之为“话语”。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语境也就不同。快来看一看,好动的提示语跑到哪里去啦?
提示语在前面
你有没有被妈妈吐槽过,说话时总是手舞足蹈的?虽然夸张了一些,但在说话时,我们总是会伴随一些动作和神态,来配合自己表达。
那个“老外”咧嘴笑了,翘起大拇指,说:“中国人——OK!”
在说话的内容之前,先描写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是语言描写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爸爸一进门,就发现新大陆似的,说:“你这头发怎么剪成这样了?”
她拿到卷子,忘记了还没有下课,高兴得又蹦又跳,冲着我大声喊:“朵朵,朵朵,我得了100分!”
快看!“进门”“又蹦又跳”等动作,是不是让我们笔下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啦?
提示语在后面
先写人物所说的话,把动作、神态做提示语放在后面,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嗬!这个球投得真够远的!”不知是谁的大嗓门儿喊得半个操场都听得见。
怎么样?是不是有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
提示语在中间
当说话的人话语有停顿,或动作、神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将提示语放在中间。
“你们看,这些小金鱼游得多可爱呀!”零玉高兴地说,声音也变得像铃铛一样悦耳:“要是我们也像这三条小金鱼,永远不分开,那该多好噢!”
前半句感叹小金鱼的可爱,后半句又将同学之间的友谊比作三条不分开的小金鱼,中间用人物的神态做提示语,过渡自然流畅,语言描写的形式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啦。
“喔喔头——”美丫老远就揚起手,不断地挥动着手臂,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你好!”
美丫人还没有走过来,声音已经传来了,她活泼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让一个简简单单的问好有了童真童趣。
注意:用提示语把人物的语言分成两个部分时,提示语前后的对话都要用引号引起来。
没有提示语
有时候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如果把动作、神态都写进去,就太啰嗦了。这时你可以试一试把提示语省略。
刘禅摔倒了,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立刻议论了起来:
“他这摔得疼不疼呀?”
“这好好的,他怎么会摔下去啊?”
哎呀,大家都在叽叽喳喳地关心刘禅同学,透过文字我们都能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呢!
这个好动的提示语可真厉害,它跑到哪里,都能制造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我们可一定要利用好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