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云南省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017-06-01 14:37杨柳玉蒙永乐郑泽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转型人才培养建议

杨柳玉 蒙永乐 郑泽然

摘要:长期以来,云南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去师范化和边缘化等诸多问题。文章选取四所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深入调查,揭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结合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转型;人才培养;问题;建议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4.025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84-04

一、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特指21世纪以来,以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教育学院为基础组建成立的区域性本科院校。在體制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受省(直辖市)、市地方政府部门管辖,以为地方培养人才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特点。

所谓“新建”,是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原有本科院校而言的;而所谓“本科”,则是相对原有的地方专科院校而言。

目前云南省从事教师教育的新建本科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综合大学名命的院校,有大理大学、昆明学院、文山学院、昭通学院、普洱学院、保山学院、红河学院;一类是以师范大学命名的院校,有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共计11所。

无可争议的是,自从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以来,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综合学院都走上综合化扩张的道路。近五年来,四所地方本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不断增加,而教师教育专业却无太大改变(见表1),尽管在专业人数上都呈上升趋势,但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数增长远不及非教师教育专业,甚至以师范性为特征的楚雄师范学院在教师教育专业与非教师教育专业的比例也相差甚远。(见图1)

二、云南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选取四所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和教师教育中心或教育学院负责人进行,其中学生问卷调查抽取文山学院,红河学院,普洱学院和楚雄师范学院四所地方本科院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的主体,采用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总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4份,回收率96%。

学生调查问卷分三个模块展开,第一个模块基本状态,第二个模块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欠缺程度,第三个模块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满意度,内容包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资源、教学实践和就业几个方面。经调查统计,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实践资源短缺,学生缺乏教育实践的机会

调查发现,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满意度和欠缺度最低的都是教育实践资源,且在此项因子上楚雄师范学院与红河学院,普洱学院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值比较的结果,楚雄师范学院的满意度最低,也就是说,无论是地方师范院校还是综合院校在教育实践资源的满意度都是最低,师范院校由于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数较多等原因甚至比综合院校的满意度更低。进一步调查了解,四所院校的实训室,微格室和活动室数量较少,条件一般,有的学校甚至未建有专门的活动室和实训室,或者形同虚设,未真正利用。学校应整合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资源第一是实习资源,占47.1%,第二是图书馆图书资源,占18.8%,第三是教师教学资源,占18.7%,第四是科研所实验资源,占15.4%。

另外在欠缺度上较低的是学生的教学实践资源,排第三的是专业创新,教育实习和见习的机会排第四。可见,教育实习见习,学生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中最弱的环节。

(二)人才培养模式未完全开放,培养方案不够灵活

人才培养是教师教育转型的重点内容。自升本以来,四所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基本沿袭传统的“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科教育+师范教育的模式,各学院承担专业学科知识教育,教师教育中心或教育学院来提供师范教育。尽管普洱学院,红河学院的教师教育专业不断减少,但实际上一些传统的中小学科目例如汉语言文学,物理学,数学等非教师教育专业都设有教师教育方向供学生选择,职业面向也由原来单一的学校扩展到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对口的行业,这反映了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但是,非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方向在保留原来的部分课程外将教师教育类课程删减,例如,红河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虽设中学语言教材教学法,中学语言研究方法等方向选修课程,却将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删除,实际上师范性被削弱。如何更大程度地开放人才培养,兼顾学科性与师范性的平衡,仍是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

(三)实践课程有所增加,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够全面,比例较低

自新建本科院校提出应用型转型发展以来,四所院校都对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课程设置上纷纷增设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学分和独立实践课程的比例,例如文山学院就要求各专业的实践学分不低于25%,普洱学院的独立实践学分49分,占到总课程的25.6%。但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却无太大改变。仅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中有一定教师教育类课程,占总课程学分的15%左右,且教师教育类课程除了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外,课程类型较少,正如廖世承先生1947年说的那样“以前师范学校曾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等诸学程,嗣后取消普通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而归并人教育心理学,最近又将心理测量与统计分别并入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所以在师范学校新课程标准中,仅有教育心理学一类课程,而授课时数则更减少。(见表2)

(四)教师资源短缺,教学方式单一,专业技能较弱

在师资水平上,54.7%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水平较好,6.2%的学生认为非常好,其余学生认为一般和比较差,仅有60.9%的同学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予以肯定。从教学方式上看,排名第一的是课堂授课为主,课堂展示和教育见习为辅,其次是课堂理论授课,第三以培养实际教学能力为主,最后是课堂模拟和练习。在教师结构上,除楚雄师范学院以外,其他三所学院在教育类课程方面均没有教授,在学历结构上(见表3),本科学历仍然占一定比例,只有红河学院引入博士研究生,结合全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数来看,师生比仍然较低,如文山学院师生比为0.02,且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还承担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难以满足课程需要,尤其是缺少具备专业技能和了解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对教师为访谈中,很多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表示“忙于日常教学和学院安排的其他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一线长期跟踪调查,即使有偶尔的调研和合作也不够深入”这也是导致一直以来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上较弱的重要原因。

(五)学校整体转型过程中教师教育的边缘化

地方院校升本以来,纷纷走上扩展非师范专业的到道路,办学目标突出应用型,例如,文山学院的办学目标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调结构、强内涵、促发展,努力建设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开放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楚雄师范学院学校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师范教育特色鲜明,学科专业综合服务面宽,本科工作基础扎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办学方向。尤其是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省教育厅制定《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后,地方本科院校面临这整体转型,为加快转型学校纷纷将重点项目和资源放在应用性学科上,而对于传统的教师教育专业却很少涉及。

三、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采用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4+0”的混合式,也就是将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混合同时进行,理论上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科性与师范性的相互渗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师范性往往被压缩,尤其是非教师教育专业中的教师方向更是大大减少了教师教育课程,这也是一直以来造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师范技能不足的原因。如何促进非教师教育专业中教师教育方向的转换,提升教师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是“4+0”模式不断完善的方向。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探索“3+1”模式,“4+1”模式,将教育专业与学科专业相分离,也使学生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教育类课程,获得较系统、完整的教育类知识。

(二)改革教师教育类课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纵观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经验都致力于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和分类,例如美国教育课程占总学时的20%左右,日本为15%,德国为33.3%。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分三个模块,基础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导论、教育史等;教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活动实践、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等,分类较为详细。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要求,探索适合学校本位和突出学校特色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既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全面性又突出应用性知识的实践性,落实实践课程和实践学分。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

第一,加强与中小学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不仅要“走出去”“请进来”,更重要的是形成固定的联系机制和常态。正如江泽民说的那样“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第二,建立稳定的学科教学法教师队伍。第三,补充新的教师资源。其次,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与高职院校和重点院校的学生有所差别,应探索适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四)保障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

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以来一直在适应不过扩张的学生规模,在教学资源上非常紧缺,调查中校内教学资源,图书馆,微格教室等因子的满意度都比较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以来,学校将优势资源集中在应用型突出的學科和专业,教师教育专业缺乏教学保障,学校应在校内教学资源上合理均衡,为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五)延长、分散实习时间,丰富实习模式,争创实习基地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习机会是重要的转型经验,法国自1983年开始,教育部便规定1/3的时间用于实习,英国的师范生除了三年在校期间12~15周的教育实习外,大学毕业还要接受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德国要求学士学位毕业生在担任教师前,经过1 8个月的培训,教育实习占到了其中的2/3,法国、比利时等国的教育实习时间通常都为1年。随着教师准入制度的改革,门槛的提升,教师实习应不断加强。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学习,教育见习,模拟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等丰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采取蹲点实习,全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等因地职业的探索实习形式。真正的教师“教”是教不出来的,需要在真实的情景,真实的对象面前才能提升实践能力,因此,争创稳固的实习基地也是教师人才培养的保障。

猜你喜欢
转型人才培养建议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