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时间成为易碎品

2017-06-01 20:49刘立纲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亲友团淘宝笔者

刘立纲

上周日,笔者的一个朋友要在家里写点东西,但在电脑前坐了两三个小时,显示器上也只有一行标题。进度缓慢的原因是,每隔一会儿他要么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刷一遍朋友圈,赞一赞、评一评;要么点开屏幕上闪动的“小企鹅”唠上几句;要么浏览一下新闻。“感觉自己就像童话故事里那只钓鱼的小猫,被来自网上的‘蜻蜓和‘蝴蝶干扰得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情。”朋友懊悔地说。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普及之后,笔者朋友的情况已经呈现出泛化趋势。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8.57亿,真正跨入了“全民时代”。小小的手机,使“信息海”汇于方寸之内、“亲友团”聚于一“圈”之中、“天下货”购于弹指之间,人人都可以尽情享受技术革命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但是,狂欢之余,我们是否发现,不知不觉中,许多宝贵的时间仿佛成了一尊花瓶,被微信、微博、QQ、新闻客户端、淘宝等敲打得碎了一地。难道不是吗?想一想,一次家人谈心、一次捧书阅读,甚至是吃一顿饭、看一场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多少次被来自手机的提示音强行插入,然后将正在进行的事情暂停,进入“低头状态”?

孔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个人时间长期被“碎片化”,必然导致专注、思考,进而是选择、判断能力的退化。以阅读为例,由于网络内容大部分是多媒体,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而这些大多是以超链接的形式排列的,一旦点开链接,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有的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查找一些资料,但几十分钟后可能发现自己已经在逛“淘宝”了。真是“走得太远,却忘了为什么出发”。

有科学家指出,数字阅读呈“F”形,即前几行细读,后面就竖着概览。大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果我们长期习惯于快速、跳跃式阅读,就难以再钻入一部经典中去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这种习惯一旦成为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固定模式,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必将杂草丛生,难长思想之树。

笔者做过一次“你在微信里到底收获了什么”的小调查。“收获了浮躁,失去了内心的安宁”“大家有时候发的笑话还是很不错的”“收获了近視、颈椎病”……诸多回复,令人叹息。

光阴似箭,一去不返。在线时代,让我们常怀“离线意识”。正确地使用、利用好互联网,让它成为增加人生宽度与厚度的工具,而不是控制我们大把大把浪费时间的“魔盒”。

(选自《辽宁日报》2015年1月26日,有删改)

猜你喜欢
亲友团淘宝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第一次“淘宝”
落马贪官大多都有贪腐“亲友团”
离婚亲友团,切莫好心办坏事
淘宝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