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初二的表妹将一本语文书放在我面前:“下周一老师要抽背诗词,姐,你看看我是不是背熟了?”我翻开语文书,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妹已经摇晃着脑袋背诵起来,但背到“相看两不厌”时,小表妹却突然忘了下一句,她的两颗葡萄眼儿盯着我转,显得非常无助。我也瞅着她,笑问:“你知道‘相看两不厌是什么意思吗?”
看着表妹困惑的表情,我恍惚间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追问很多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何要去诵默诗词。尤其是在我尽全力睁开那几乎快要合上的眼睛,背诵那些记了下句就忘了上句的诗词时,这种不理解甚至转化为强烈的逆反心理。“反复抄写,反复背诵,这有什么意义?”我的内心不断抱怨着,当时我手边在抄写的正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高二的时候,学校组织班级春游爬山。由于经常不运动,我气喘吁吁,落在了后头。“喂,怎么爬山把帽子都给丢了呀?”我转过头,见到同班的男生嘉鑫将一顶粉白色的宽檐草帽递了过来。“呀,刚才休息的时候忘在石阶上了。”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我们两个边走边聊。不知怎地,我开始抱怨起了诗词默写。“下周又要默写了,你说整天默写这些诗词是不是很无聊?”嘉鑫笑了笑,他是我们班里的才子,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他问:“你有没有看过《射雕英雄传》?”“当然看过啊。”“洪七公明明知道以郭靖的才智根本无法领悟降龙十八掌,但他还是要求郭靖将之全部背下。郭靖一开始也懵懵懂懂,但有一天当他在练拳时,他突然就真的领悟到了降龙十八掌的真谛。”嘉鑫提醒我注意脚下的台阶:“其实背诵古诗词和练降龙十八掌一样,刚开始时你肯定也只是单纯记忆,无法掌握其中精髓,但或许有一天,你看到了独特的事物景象,你就能更深刻地懂得那些曾经让你痛苦的诗词所具有的魅力。比如现在……”我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哇,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到山顶了。“考考你,假如用一句诗来描述你现在看到的景象,你会用哪句?”嘉鑫坏坏地把问题抛给我。我看了看山间的景色,又看了看嘉鑫。一句曾经被我常默寫错,现在却心有所感的诗句脱口而出:“相看两不厌。”
高考结束后,我毕业旅行,独自一人前往西南。我在路边租了辆单车,自由穿梭于重峦叠嶂之间。山风“呼啦啦”地吹,我的心情如旗帜飘扬,乐得我脱口而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不记得何时背过,但当时当地,我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段文句。我曾经不理解“借景抒情”的美妙,但现在却能脱口而出。这正是因为我们接受过正规的古诗词教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多年的背诵积累,已将某种情怀融进了我的血液、身躯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感官、眼界、思想,甚至整个人生轨迹。
事实上,你对生命领悟得越多,对诗词的观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太多藏在诗词中的“密码”,逐渐浮出水面。那些曾在你大脑深处的诗词条,会被一一点亮。16岁时,与心仪的男生漫步山间,有情者看不厌;26岁时,骑着单车浪迹于山野,有景者看不厌;66岁时,盘膝独坐古卷青灯前,有心者看不厌。你会发现,千百年过去,最为永恒不变的是人类的情感。与那些优美的古诗文街头相遇,陌间相逢,你才会感受到它的“春风无限潇湘意”,体验到古今之人,心意相通,在这一刻,穿越了时空。唯有念念不忘,才能心有回响;只有默念于心,才能莫逆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