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生命的最大可能
——追记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孙凤鸣

2017-06-01 12:20:01张慧超刘晓红通讯员卢进林
21世纪 2017年1期
关键词:卓嘎公安厅内蒙古自治区

本刊记者/张慧超 刘晓红 通讯员/卢进林

担当生命的最大可能
——追记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孙凤鸣

本刊记者/张慧超 刘晓红 通讯员/卢进林

采访手记

在追寻孙凤鸣同志足迹的采访中,我们有两个突出的感受:一是关于他个人的荣誉非常少,我们在他工作24年的西藏公安厅的荣誉室里仔细查阅过,没有找到一份关于他个人的荣誉;另一个是他推让荣誉、关心部属、关爱群众的故事有口皆碑,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人们对他真诚的怀念与赞誉。

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孙凤鸣驻守西藏,在艰苦的条件下兢兢业业助推当地法治建设;他心怀大爱,默默付出。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归故乡,他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任职,工作热情不减丝毫。他用有限的生命担当了生命的最大可能。

“把我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葬在老家父母的祖坟旁边;另一半带回西藏,撒向西藏的雪山河流。”从西藏调回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八年后,2015年2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孙凤鸣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依然难忘那片他为之奉献了近半生时间的雪域高原。

赤子之心祖国是我们更神圣的故乡

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苏木,是孙凤鸣的故乡。17岁时,他以内蒙古自治区高考作文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为家乡的骄傲。

1983年,孙凤鸣大学毕业。在北大79级法律系同学们的记忆里,当年分配工作可选择性余地较大,各大机关急于要人,北大的就业情况比较理想,但当时有个硬指标,必须要有人去西藏,否则要影响79级法律系的工作安排,得知情况后的孙凤鸣主动放弃留京机会,自愿要求援藏支边。他的同学徐家力在《忆凤鸣》一文中说:“凤鸣自愿去西藏,是高风亮节的伟大壮举,是在替我们承担责任和义务。”

当年交通不发达,孙凤鸣的西藏之行先从内蒙古到北京,再从北京辗转到西宁,经过格尔木,停留数十日后,接着赶往拉萨,历经整整22天。

对于孙凤鸣的选择,当年父母亲友多不理解。他就在家书中劝慰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决定来西藏,你们都埋怨我,甚至说我把家忘了,我理解你们的心情,我觉得只有真正热爱家乡的人,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祖国是我们更神圣的故乡,更伟大的母亲,为她献身就是对家乡、对母亲最好的孝敬和最忠诚的热爱,你们说对吗?……”

艰苦卓绝爱撒雪域二十四载

“当初凤鸣他们到西藏,条件非常艰苦,能坚持下来,那需要怎样的一种信念来支撑啊。曾经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一待就是二十几年,多不容易……”北大法学院原院长苏力说。

2012年6月12日,孙凤鸣一行到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视察

据西藏公安厅的老同志讲,80年代初的拉萨十分落后,街道陈旧简陋,几乎没有汽车,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孙凤鸣曾在信中向同学描述当年的情景:“全拉萨只有一个理发店、一个饭馆、一个澡堂……”

刚去西藏公安厅上班时,单位没有开水,孙凤鸣每天在单位食堂买一大碗稀饭,放到办公桌上当“饮用水”,冬天没有暖气,实在冻得不行,他就在房间里点一会儿煤油炉子取暖。生活的困难并没有消磨他的斗志,这位高考满分的北大才子在研究科认真钻研公文写作,很快就成为公安厅甚至自治区闻名遐迩的笔杆子,几任厅领导都非常欣赏他,出外开会、下乡调研都喜欢带着他,厅里的各种材料几乎都出自孙凤鸣之手,所以,加班熬夜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吃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不规律。

1985年,孙凤鸣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西藏公安报》,他身兼编、写、校、刻、印于一身,很快公安报就办得有模有样,受到厅领导和广大干警的肯定和赞扬。后来《西藏公安报》改为《西藏公安》杂志,但大家依然记得这位当年满手油墨印报的创刊者。孙凤鸣先后在研究科、办公室工作,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在他的建议下,西藏公安厅在全国率先成立法制科,现已升格为法制处。

西藏的亚东县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当时偷渡活动特别猖獗。孙凤鸣克服高原反应,深入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市的9个边境县调研,行程近两万公里,形成“堵源截流、打头断线、专群结合、依法打击”的综治调研报告,引起公安部和中央政法委高度重视。之后,获批成立的西藏自治区公安厅驻日喀则非法出入境收容审查遣送站(现为反偷渡侦查总队)有效遏制了非法出入境问题蔓延。80年代末期,拉萨接连出现几次由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制造的骚乱,歹徒们打砸抢烧,孙凤鸣冒着生命危险到第一线调查取证,为依法处置歹徒提供了有力证据。

据公安厅原党组成员班典老人讲,当时西藏的交通状况非常差,大多是盘山道、沙石路,尤其是藏北地区,刮风天、雨天、雪天一般都不能走。藏北多是碎石山,由于刮风等原因,经常有碎石落到路上,孙凤鸣破案、调研、驻村进寺、访贫问苦,很多时候是冒着生命危险。那时公车很少,下乡基本都是搭石油公司拉油的车辆,也有坐班车、骑三轮摩托的,特别偏远的地方还要骑马、骑牛甚至步行才能赶到目的地。1990年年初,孙凤鸣到藏北双湖公安局调研。当时那里只有6个人,条件艰苦,冬季用水要到很远的湖中砸冰取水,然后用拖拉机拉回来,湖水里碘的含量大,喝完就涨肚。因为地处偏远、道路曲折难行,很少有领导到那里,当西藏公安厅的孙凤鸣风尘仆仆赶到时,双湖公安局的几位同志什么也没说,激动得抱住他就一顿痛哭。

高原气候变化多端,高原道路崎岖不平,但挡不住孙凤鸣深入基层的步伐。海拔5000米的双湖县、情况复杂的普兰县都留有他的足迹。西藏76个县,孙凤鸣跑了75个。路上遇到刮风下雨,他就蜷在车里,或到庙里留宿;饿了,就啃方便面、到藏民家里嚼藏粑;渴了,有时还没有水喝;经常是几个月不洗澡,有任务几个月回不了家。

“高寒缺氧地区条件苦,对藏族人的身体都有强烈影响,可想而知,凤鸣克服了多大的困难啊。援藏8年后,很多人选择离开,他却坚守了24年。凤鸣是当之无愧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英年早逝太可惜了!”班典老人唏嘘不已。

大爱无疆他是老西藏精神的缩影

“凤鸣同志是老西藏精神的缩影,进藏干部的标杆,民族团结的典范。”西藏自治区张培中副主席说。

24年的坚守,孙凤鸣已深深融入西藏。他学会了藏语,娶的是藏族的妻子,与当地的藏民打成一片。孙凤鸣一家共资助过11个藏族孤儿,藏族的孩子们和他建立了超越血缘的父子(女)关系。原德吉孤儿院院长达珍说,2003年,孤儿院成立时,没有国家补贴,非常困难。孙凤鸣每年资助四五个孩子上学,每人每年1000元,一共资助了11名孩子,过年过节他还会买米买面看望孩子们。孙凤鸣调到内蒙古后,依然按时按点把钱打给孩子们。

孙凤鸣热爱西藏这片土地,热爱西藏人民,热爱公安事业。他组建了西藏公安指挥中心,全面推进“三基”建设和法制化、科技化进程,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倾注热血、抛洒汗水。

他把青春年华献给了西藏,带走了一颗典型的西藏高原心脏,平均每分钟仅跳动40多下。“怕他出事,我常常半夜把他推醒。”孙凤鸣的妻子卓嘎说。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为了能照顾年迈的母亲,孙凤鸣决定服从组织安排,调回内蒙古工作。

2007年,孙凤鸣调回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先后担任副巡视员、副厅长,分管反恐维稳和信息化工作。地域变了,孙凤鸣忘我工作的热情丝毫不减。在处置“5·11”“5·15”重大刑事案件引发的系列事件中,他总是冲在第一线。他领导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护城河4号”反恐演习,强力推进反恐维稳和信息化工作,先后组织侦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受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高度肯定。

2012年2月,孙凤鸣调到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担任党组成员、副院长(正厅级)。他刻苦钻研,快速适应了法院业务,很快投入司法审判工作。他指导制定下发的《关于民事申请再审案件调取、移送案卷办法》,构建了自治区高院与各中院“四点一线”的“点对点”“人对人”调卷工作管理体系,受到最高院的肯定。刘洪舫法官至今还清楚记得孙副院长上党课时的情景:“依法审判是法院最大的政治,公平正义是法官一生的追求,我们要有法官尊荣感,要有良心,心中装着老百姓……”句句说进了大家的心坎里。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孙凤鸣的身体已经非常差了,经常喘不过气来。他强忍着病痛的折磨,组织全区法院开展涉诉信访“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白天接待重点信访人员,晚上修改工作方案,将中央和自治区交办的497件案件、各盟市自查的231件案件全部化解,实现了“两个100%”的化解目标。直到有一天,同事们发现他的手和脸的颜色极不正常,马上送他到内蒙古医院检查,才被确诊为胰头癌,后转院到北京做了手术。

孙凤鸣曾接待过的涉诉信访的刘金铭老人,得知他患病的消息后,多方打听住院地址未果后,下大力气到北京医院一家一家找,终于在301医院找到了孙院长。刘金铭老人把费尽心思找到的治病偏方、配好的药和补品送给孙凤鸣,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留住这位一心为民的好院长。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暴巴图说:“孙院长是一个想起他既温暖又让人心疼的一个人,他真诚和善,忠于职守,就是在重病住院期间也不忘布置分管的各项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美术、诗歌、书法都很有功底,还喜欢看电影写影评,唱歌讲故事,是一个有高雅情趣的人。他从不端领导的架子,他的心像西藏的雪域高原一样纯净,他的胸怀像内蒙古草原一样广阔,我们十分怀念他。”

英雄情结他是重情守信的汉子

“血管里响着马蹄的声音,眼里是圣洁的太阳,当青稞酒在心里歌唱的时候,世界就在手上……这是凤鸣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康巴汉子》。他是一个有英雄情结的人,他是一个重情守信的汉子。”卓嘎说。

据卓嘎讲,回内蒙古之前,孙凤鸣有过两次离开西藏去公安部工作的机会。一次是北大的同学准备帮他调到北京(公安部),他坚决不同意,希望走正常程序,服从组织安排;另一次组织准备正常抽调他到公安部工作,最终也没有成行。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孙凤鸣觉得西藏比其他地方更需要他;另一个就是他为信守对卓嘎父母的承诺。当初他们结合时,卓嘎父母对他能否扎根西藏心有顾虑,孙凤鸣当时就郑重承诺,不仅要照顾卓嘎一辈子,还要为二老养老送终。他没有去公安部工作也是为兑现这个承诺。

孙凤鸣的儿子孙璊在纪念文章中写道:“如果要给父亲写一句墓志铭,我想用纪德的一句诗:‘以赤子之心,担当生命中最大的可能。’”

猜你喜欢
卓嘎公安厅内蒙古自治区
2010—2020年青稞应用技术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名藏族女孩的“士兵突击”
军嫂(2022年5期)2022-04-29 00:44:03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派出所工作(2018年8期)2018-09-10 12:30:16
五星红旗,在卓嘎心中升起
布达拉(2018年4期)2018-05-14 08:53:30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草原歌声(2018年4期)2018-04-04 05:19:34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派出所工作(2017年9期)2017-05-30 18:50:47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草原歌声(2017年1期)2017-04-23 05:09:01
检察版(五)
检察风云(2016年10期)2016-09-10 07:22:44
公安厅公布2起电镀污梁刑事处罚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