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我的江南记忆

2017-06-01 11:30李楠
现代苏州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金宇澄吴语市井

记者 李楠

金宇澄:我的江南记忆

记者 李楠

缓慢、谦恭,如同一次漫长的等待…经他的讲述,一衣一饭的琐屑,皆有了情致,市井与俗世的庸常,亦隐含着意义。苏州的午后,阳光穿透树叶剖白而下,金宇澄穿一件深蓝衬衫从台下走上来,和场下的听众打招呼。

最近,著名作家、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回到了他的故乡苏州,做客第109期湖畔论坛,讲述他的江南记忆。

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下来,他谈到创作《繁花》的历程、谈到当年下乡东北的种种奇遇、也谈到了对现下文学创作的看法……

“我想写小百姓、写一些有趣、边缘、市民阶层的故事”。金宇澄这样定义自己的《繁花》,一位老男人带点懒洋洋的闲看社会百态。

江南的市井生活老上海的城市记忆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撵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这是小说《繁花》的开头,而《繁花》是著名作家金宇澄六十年上海生活的记录。相较莫言、贾平凹等乡土文学的强势,当代文学的“城市写作”似乎一直处于弱势当中。这也是金宇澄创作《繁花》的初衷,希望能有一本书来记录他亲身体验到的江南城市的市井生活。

金宇澄说:这几十年里,曾经熟悉的街道、弄堂不断地消失,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上海的精神的代表是小马路,曲曲弯弯的情致,有遮有盖,有骨有肉,回眸之媚,绿肥红瘦。如今上海的设计,还有衡山饭店门前的6路相交,美丽辐射的设计吗?没有了。好比一个女人,没有了曲线,一眼看到底,一点蕾丝花边也没得,就穿一身透视装,没啥味道了。”

“因此,我想在我的笔下,能否生动纪录老上海的味道,是我唯一的写作愿望。”《繁花》描述的上海,是曾经存在然而已经基本消失的场景,它那么亲切,唤起了很多人温馨的回忆,却又那么无奈,落尽后是无望的悲凉。

《繁花》讲述的故事横跨上海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金宇澄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市井生活往事。一条线,从1960年至“文革”尾声;另一条线,则自1980年到新世纪初。中不知不觉地勾勒出一幅上海的清明上河图。

在书中,他用寥寥数语,就生动勾勒出停在很多老上海心中的城市记忆:“头伸出老虎窗啊,夜,层层叠叠屋顶。本滩的哭腔,霓虹养眼,骨碌碌转光珠,软红十丈,万花如海。”

吴侬软语的碎碎念浸润着江南的味道

“我祖籍吴江,生在上海,是地道的江南人,吴侬软语是我的母语,普通话是我的第二种语言。” 金宇澄说。

金宇澄的创作受吴语影响很深,他的作品的叙事和对白都是使用苏州口音的上海话写成。要让北方的读者能够读懂并且理解吴语方言,这对写作者的要求很高。常年从事编辑生涯让金宇澄能够更加贴近读者,同时又不失自己的语言特色。

很多人看了《繁花》,觉得有民国味道。我自己想想,也许因为我是江南人,我把“母语”用书面形式写出来吧。民国时代,是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普通话教育的,当时大量的文人写作,都用自家“母语”思考,再用书面语写出来。三十年代大批文人集中在上海,大家所谓的民国式样的文字,实际就是缺少了普通话的背景。

现在我回归到这种状态中,不受普通话的干扰,写出来的东西,人们就觉得是民国味道,其实是我抽掉了普通话的这一部分。

《繁花》里头吴语中说的“不响”(不说话)出现了一千多次,这是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中国人最关心世道,最聪明,样样事体其实都懂得,但一般只能是‘不响’。很多事情,个人承担不了,最后也只能无言。”金宇澄认为,这就好比国画中的“留白”,简介的文字反而能调动读者的想象,“全部填满就没有味道了。”

“我承认《繁花》这本书有很多让人读了很难受的部分,尤其是大量吴地鸳鸯蝴蝶派的句子。其实,我是觉得中国小说在西化道路上走得太远了,我要把它拉回来。” 金宇澄说。

好文字如好花引蝶,自有风光,《繁花》一经出版,即快速蹿红。他把传统资源、方言叙事、现代精神汇聚于一炉,为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生活创造了新的典范。大导演王家卫在小说出版翌年即买下了这部小说的电影版权;《繁花》高票摘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金宇澄深感如今的中国小说里头已经很少存在传统的中国元素,缺少个性与辨识度,模糊了叙事者的背景,而是满篇“翻译腔”,“遮住作者的名字,我们无法判断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所以,《繁花》的语言风格就是提醒写作圈子,多保留些传统的东西到我们的文字里头,也希望读者能领会到我的苦心。”金宇澄说。

猜你喜欢
金宇澄吴语市井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风俗人情 市井百态 古代风俗画漫谈
金宇澄称网络文学和纯文学是殊途同归
作家金宇澄获台北书展小说类大奖
轻寒(小说节选)
弥赛亚:故乡的小城与市井
金宇澄推出最新传记文学《回望》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