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军
品味湖州文化
赵树军
图//卢维英
早春,当北国还在千里冰封的时候,江南已是草长莺飞的万里花海。列车掠过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绕行乌篷摇橹的水上人家,稳稳地停在了小桥流水,古道诗画的湖州。素有“自古江南多才俊,一半书画在湖州。”美誉的笔乡,早以毛笔、文人和书画而扬名天下。人未下车,心灵已与圣贤进行了悄悄的对话。湖州是我短暂行程的开端,也是学习公安文化建设的首站。
经过两天紧张的参观学习、座谈讨论和实地体验,湖州公安文化建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改变了我对公安文化建设的片面理解。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中文化建设不外乎写文章、开展览、办演出、贴标语、搞宣传。然而,湖州公安文化建设却是包罗万象,细至发丝,无处不在。将文化建设融入工作渗透到管、控、治、宣,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作为全国公安文化建设的先行者,湖州公安文化建设除了思想理念超前,工作方法新颖和理论体系完备外,还与当地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深入骨髓的血脉传承息息相关。正如湖州公安领导所说,想了解湖州公安文化要从湖州文化入手,要知晓湖州文化就必须先品味湖州。带着对湖州的敬仰和揭秘湖州文化的渴望,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品味湖州的心仪之旅。
项王码头,位于湖州市中心。是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西击秦军泊船的遗址。登临奉胜门城楼,俯瞰龙溪桥岸。百舸千帆,杀声震天的秦楚之战,似海市蜃楼直扑眼帘。作为推翻中国历史上首个封建王朝的农民军领袖,项羽在即将完成霸业的黎明,却与江山阴阳两隔,留下了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的凄婉,同时也成就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佳句。项羽的慷慨悲歌,似乎折射出人性盈缺决定事业成败和江山异得的道理。
离开项羽码头步行几里,远远见一雄浑古朴,端庄秀丽的深红色宝塔高高耸立在红墙碧瓦间。这便是坐落在飞英公园内,在中国建筑史上堪称奇葩的塔中塔——飞英塔。飞英内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84年),由一百余块太湖白石雕凿而成,塔高15米。整座石塔雕满佛传故事造像,是一件庞大的唐代雕刻艺术珍品,塔内地宫藏有释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相传塔顶有神光闪现,为护佑灵光,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在石塔外又建成一砖木混合,七层、八面通高55米的楼阁式宝塔。外塔内设有登楼旋梯直通塔顶,在上攀的旋梯上可细细品味内塔精美的石刻艺术。在不断品味美轮美奂的石刻艺术中,我不觉已登临塔顶游廊,由此极目远眺,湖州古城尽收眼底。昂首苍穹云蒸霞蔚,烟波浩渺,一种穿越时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境荡然于胸。在斜阳的余晖里,飞英公园内亭台飘逸,竹林幽雅,桃李含笑,玉兰飞花,曲径通幽莺啼处,禅房花木映晚霞。几枝怒放的樱花探入池塘,与莲蓬悄悄地对话,一群金色的鲤鱼打闹着将池水掀起层层浪花。隐约间心灵的暮鼓似从花间传来,一轮皎洁的月亮早已悬挂在西楼的窗边。沉浸在诗情画意中意犹未尽的我,在于肠胃作过一番博弈后只好告别满园春色,去寻觅果腹的酒家。
灰墙红瓦,食客盈门处,便是始建于清光绪四年的湖州著名小吃丁连芳。这里有享誉江南的千张包子、卤鸡手、真空粽子、东坡肉、稻草鸭、生煎包、素鸡汤面、狮子头……
登堂入室,一张张清式紫红木桌,一条条简洁原色木凳,一根根朱红擎顶廊柱、一盏盏老式筒形茶壶和一个个白釉粗瓷茶碗,极像老舍笔下的茶馆,又似孔乙己出没的酒肆,一丝古朴厚重、陈年叙事和浓郁飘香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我选了处临窗的角落坐下,在品种丰富,令人垂涎的食谱中选了一个狮子头、两个生煎包、三只卤鸡手,准备做试探性品尝,可菜肴刚一入口,便使我立刻领略到江南那独到的美味。狮子头香而不腻,生煎包脆而不硬,卤鸡手色重而味鲜。我正欲再点些佳肴,临桌两位当地老者在悠闲酌酒中道出了夜游太湖的唯美和鱼虾诱人的味道。听罢,一种夜游太湖的冲动驱使我放下碗筷,寻着月亮升起的方向,向美丽的太湖进发。
车行几里,便见一流光溢彩的圆拱形建筑,高高矗立在五彩斑斓的胡湾里。这便是太湖边著名的月亮酒店,月亮酒店高100余米,形似彩虹门,有十几种灯效,它依太湖而建,似一块水晶琉璃,自太湖喷薄而出,夜晚与湖湾里的水榭亭台交相辉映,构成了太湖一道美丽的风景。人未到湖边,便可清晰地听到水浪拍岸的“啪啪”声,让人疑似到了海边。迎面吹来的湖风带着几许湖鲜的味道,诱人驻足流连。登上湖湾高高的拱桥,湖面上一盏盏晚归的渔火和隐约传来的歌声,引人无限遐想,那晚归的渔船里定会鱼虾满仓,收获满满的渔翁定会立在船头纵情歌唱,他们收获的银鱼、白鱼、白虾也一定会鲜美醇香……
当铁佛寺的晨钟惊飞倦鸟的时候,我已身背行囊踏上了南浔之旅。作为湖州人文历史云集的古镇,南浔经过了宋、明、清三朝的时光沉淀,成为闻名遐迩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这里有明朝礼部尚书董份的百间楼宇,晚清光禄大夫刘墉的私家园林,刘墉之孙刘承干的藏书阁,原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张静江的旧宅,“西泠印社”发起人张石铭的祖居。这里物华天宝,是江南丝绸的中心。人杰地灵,自宋朝以来仅南浔籍进士就有41人,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美誉。南浔古镇依水而建,伴水而居。整座古镇以南市河等四条河流为骨架,纵横交错多条水系支流,古建街区沿河分布,石桥水榭连接其中,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威尼斯与东方古宅园林的代表。走在古镇中,白墙灰石,青砖碧瓦,砖楼雕梁,木阁绘画,小桥流水,溪畔人家,垂柳依依,船行如画,使人仿若置身水墨丹青的画卷中。赏古宅园林,又似触及历史尘埃,与先人凝眸对话。这里丰富的人文资源与厚重的历史信息,不禁让人感叹江南文化的精深与博大。正在情景交融的感叹中,突然一块绸缎遮在脸上,扯起细看,原来是湖笔商铺的丝锦招牌。迈入古色古香的笔斋,形制各异,长短不一的各色毛笔由大到小一次悬挂在笔架上。狼毫、羊毫、兔毫,竹质、玉质、铜质,碗口大的、水杯大的、绣花针大的,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据说毛笔系秦朝大将蒙恬在湖州善琏所创,秦统一六国后定名为毛笔。因毛笔起源于湖州,又以湖州毛笔品质最佳,故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并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湖笔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同时又作为传播文明的桥梁与纽带,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论丝绸湖笔还是银鱼白虾,无论是南浔古镇还是飞英宝塔,这些仅是感观和味觉所能触及的湖州微观的缩影,湖州这座具有两千年历史,因太湖而得名,依太湖而灵秀,伴太湖而壮美的江南古城,面积虽不辽阔,但每一寸土地都尘封着灿烂的历史;现代都市的质感虽很鲜明,但空气中却散发着古朴与安宁;古文明的辉煌虽在烽烟中散去,但融入血脉的基因却在这座城市延续和传承。岁月的更迭和历史的激荡,不仅使它浓缩了华夏文明的硕果,还孕育出了一大批影响时代和名留千古的人物。诸如:战国的春申君,南北朝的陈霸先、吴均、沈约,宋朝的孟郊,元朝的赵孟頫和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陈其美、艺术大师吴昌硕,原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中统大佬陈立夫和被称为“龙潭三杰”之一的红色特工钱壮飞。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辛亥革命的先驱,与黄兴同为孙中山股肱的陈其美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夙愿即将实现的前夜却遗憾地倒在了阴谋的枪口下。陈立夫早年虽操纵特务机关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但晚年却为两岸和平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挽救中国革命于危难的钱壮飞烈士的英灵,却至今没能魂归故里。世事难料,人生曲折,历史的风云淹没在时空的尘埃中,闪光的足迹在逝去的光阴里留存。任时光怎样流转,沧海如何变迁,只要为民族解放和祖国和平统一而奋斗的人,注定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正如有学者赋诗赞誉湖笔那样:
湖笔元祖出湖州,曾与蒙恬入梦游。
腕底含香书古今,毫端薀秀写春秋。
行云流水尤潇洒,婀娜娇柔更风流。
千年英名存史册,万里江山笔下留。
领略了项王码头的雄浑,仰望了飞英宝塔的古朴,走过了亭台水榭的优雅,品味了湖州小吃的鲜美,欣赏了南浔古镇的悠久文化。忽然感觉湖州公安文化似乎就隐含在这些人文盛景中。为使民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工作,湖州市公安局的每个派出所都建有小食堂、小浴室、小图书馆、小娱乐室、小休息室、小幼儿园、小健身房、小讲堂、小茶社、小书画社、小展览室、小花园。民警们在工作闲暇可读书看报、聊天品茶、休闲娱乐、吟诗作画。在古朴优雅的花园中闲庭信步,赏春花秋月。驻足凝望,看云卷云舒。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派出所经常举办“书香、花香、墨香”展、警营故事百家谈、球棋赛事发明秀、才艺展示竞技场。无论环境还是气氛;无论理念还是精神,处处都散发着自然馨香的文化氛围。马长林工作法,不仅使大部分辖区外来人口实现了就业,还保证了一方的和谐安宁。莫干山警务区不仅使几百个农家乐平安祥和,还为当地招商引资架起了友谊的金桥,为区域旅游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所有这些都是湖州警营文化建设结出的硕果,是湖州几千年文化血脉的基因传承。文化不仅仅付诸笔端,书写在纸上,它存在于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中。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一种行为。它是一部书,能带给人精神享受;它是一盏灯塔,能指引人奋进前行;它是一幅美丽的花卷,能净化人的心灵,它是一柄利剑,能护卫和谐与安宁。我想,这便是湖州公安文化建设迸发出来的激情与力量。学习湖州公安文化建设,使我收获了对于文化建设的感悟与认知,品味湖州使我懂得了文化的血脉传承。这一收获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使我受用一生。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巴林森林公安局)
(责任编辑 卢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