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言

2017-06-01 11:29
中华建设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建设

评潭

锐言

辜胜阻:未来房地产调控应升级为“一城一策”

国际金融论坛副理事长、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人口集聚在资源优质的一线城市,空间有限导致房价持续高涨。改变这种现状,要从供求关系上解决,在三四线城市均衡配置优质公共资源。未来在房地产调控上,要因地施策,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调控策略。通过城市群的构建,把高度集中的核心城市资源向外分配,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然后通过大中小城市规模结构的合理化来解决大城市过高的房价。比如北京,就要调整与缩减非首都核心功能,把很多资源缩减到北京以外的地方去,通过功能缩减,实现人口缩减,进而解决房价高、交通堵、环境污染等难题。

张民耕:房地产+金融是未来房地产转型的方向

城市化委员会委员、盛世神州基金董事长张民耕认为,房地产+金融是未来房地产转型的方向。房地产行业的血脉里天生流着金融的血液,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金融市场的逐渐规范,房地产基金将极大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房地产金融化是一个收益与风险权衡的抉择,价值判断、价值挖掘和风险管控都需要谨慎与专业。而对于转型的途径,盘活存量、优化资产结构、开启新融资新渠道已经成为了地产开发商的重要任务,企业版块升级、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开发商的轻资产化、商业物业的资产证券化的前进与探索也将成为焦点。

郁亮:楼市不存在崩盘风险,“刹车”不能踩太久

万科总裁郁亮指出,目前房地产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阶段,过快上涨的房价会给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带来麻烦,在这个关头踩“刹车”非常必要,楼市调控很及时、准确,并不存在崩盘风险。但是“刹车”不能踩太久,除了调控需求之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增加有效供给,让普通人可以住上好房子。主要应该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土地多元化供应制度,增加土地供给,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二是通过政策倾斜,提高居住用地比例;三是完善相关标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如提高容积率,改善影响房间布局、提高建设成本的要求等。

冯奎:特色小镇建设要理性,防止热炒产生新的库存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表示,当前在政策红利下,特色小镇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众多地产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科技小镇”、“养老小镇”等概念层出不穷。但在建设过程中,要防止一哄而上,避免热炒产生新的库存。首先政府部门要理性,不能头脑发热,刮风搞形象工程;其次要加强对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审批;第三从政策实施策略上看,要执行严格的事后评估倒逼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地方“摘牌”;第四是不要单一支持地产开发,要支持各类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力促这些中小企业以群体的面目登上发展的大舞台。

刘士林:做城市规划应掌握“聚散”之道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认为,为应对我国城市化的复杂性和城市病的挑战,需要建立更灵活和更富弹性的城市规划理论,“该集聚时集聚,该分散时分散”。城市的形成离不开“集聚”,它带来了城市的高度繁荣,但“都市化”的“集中”发展往往造成人口密度过高、人口总量过大、建设用地紧缺、房价飙升、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下降、文化特色缺乏等问题。因此,在规划新一轮城市发展目标时,宜采用“集中+分散”的规划思路,适时放弃以集聚、集中、极化、中心化为目标的城市规划理念,更多地考虑人口、资源的多点、多线、多面式的布局,这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卢耀如:生态园林地需世代留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认为,生态园林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应建立正确保护与开发的观念,建立保护生态园林世代流传的理念。在申请世界生态园林遗产地时,不能只考虑短期目的,而要为了能够世代永久地保护遗产,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破坏原有自然遗产景观的完整性、系统性与自然性。各地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空间结构,让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合理城市化格局;其次注重节约高效与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循环低碳经济;此外要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水资源等管理制度和相应补偿制度。

冯•格康:设计建筑应该像鸡蛋一样简洁

改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师冯•格康认为,设计好的巨型建筑不应只通过巨大的形式、时髦的建筑现象来表现,而是应该要像鸡蛋一样尽可能地简洁,在“简洁”的外观下,重视“功能”这个内核,追求人性化的设计,使设计作品在内容和时间上经得起考验,避免在作品中出现那些只是出于艺术上的随意性,而与功能、结构以及使用性能无关的表现主义的形式。建筑应该对社会负责,优秀的建筑师要对城市的面貌和发展进程负责。要做可以穿几十年,有持续性的建筑的“西装”,而不是今天穿、明天就扔的“时装”。

陈朱蕾:中小城市垃圾处理要向规模化转变

城市化委员会城乡市容环卫专委会专家顾问、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朱蕾认为,小规模的垃圾转运站和处理场会带来建设和运行水平低下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要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小城市的收运处理规模化和技术进步等来实现。比如:通过城乡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的打包处理模式,把农村垃圾纳入小城市;采用改进型的垃圾转运方式来降低单位投资等。表面上看,中小城市垃圾处理场规模小、单位造价低;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反而变成了高投资。所以,应围绕降低单位投资的要求,改变中小城市的环卫模式,实现管理和技术进步,使其有效地向规模化转变。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建设
精雕细琢筑品质 生态绿都入画来——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纪实
浅析生态园林的实施发展途径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