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稻德宏综合试验站,云南芒市678400)
“德优”系列软米品种“三省”丰产栽培新技术
赵家满,李生考,肖光秀,张祖构,董诗龙,董保柱
(国家水稻德宏综合试验站,云南芒市678400)
化肥、农药施用过量,稻田灌溉用水过多,给“稻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稻米食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增粮与农业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国家水稻德宏综合试验站研发成功了省肥、省药、省水的“三省”水稻栽培新技术。介绍了水稻“三省”栽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经过及效果。
水稻;栽培;三省技术;示范
云南省德宏州是典型的农业州,水稻历来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州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万公顷以上。“德优”系列软米品种由于米质好、抗病虫和抗旱能力强,2014年的种植面积为2.43万公顷,占全州水稻种植面积的38.45%,2015年为2.47万公顷,占全州水稻种植面积的41%,2016年种植面积为2.53万公顷,占全州水稻种植面积的40.7%。但由于人们对化肥和农药过分依赖,灌水过多,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不仅对稻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稻米安全”带来严重隐患,而且对“德优”系列软米品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倒伏严重和病虫害增多而导致减产和米质下降。
为了保护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德优”系列软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保证稻米食用安全,国家水稻德宏综合试验站研发成功了“德优”系列软米品种“三省”栽培新技术。此项新技术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德优”系列软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节约用水是行之有效的。
1.1 德优8号
优质软米“三省”专用品种德优8号是董保柱于1993年用德优3号作母本,德农211作父本杂交,经过连续7年的选育,于1999年育成稳定株系,经过2000~2002年连续3年的德宏州区试,表现米质、丰产性和抗病虫性能好,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优质软米品种,2004年通过德宏州品种认定。2010~2016年通过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证明其是一个较适宜开展省肥、省药、省水“三省”丰产栽培的优质软米品种。
1.2 德优16号
优质软米专用品种德优16号是董保柱于2000年用滇屯502作母本,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选育的永久型杂交稻新品系177(德宏编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连续3年4代的选育而成。该品种2007年通过德宏州品种认定,2010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具有米质和丰产性好,抗病虫能力强的优点。
云南德宏傣族和景颇族等边疆少数民族历史上就有喜食“软米”的习惯。在栽培历史上1960年以前种植软米老品种是不施用化肥、农药的,但在1960年以后,随着矮秆品种的不断引进,逐步示范推广化肥、农药获得成功后,到2000~2009年期间,德宏种植水稻的化肥施用量三元复合肥按每公顷计算已达300~600 kg,施农药次数4~7次,灌水深度10~20 cm,不仅造成了病虫害加重,而且还造成了“德优”系列软米品种的倒伏,从而影响了德宏优质软米品种的产量和米质,稻田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为此,2010~2011年笔者在芒市风平镇的崃门村开展了“德优”系列软米品种省肥、省药、省水“三省”丰产栽培新技术试验。
试验共设3个处理:A.秧田期按正常施肥、打药,大田期按目前广大农户的传统施肥方法每公顷施三元复合肥450 kg(其中分蘖肥375 kg,平衡肥75 kg),大田期施农药4次(分蘖盛期预防稻飞虱1次,孕穗期预防稻飞虱1次、稻瘟病1次,始穗期预防穗颈瘟1次),灌水深度为10 cm(其中移栽35 d后晒田8 d),用水量为100%,作为对照;B.秧田期按正常施肥、打药,大田分蘖期每公顷施三元复合肥225 kg,大田灌水深度8 cm(其中移栽35 d后晒田8 d),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用水量为A处理的80%;C.秧田期和大田均不施用化肥、农药,大田灌水及管理方法与B处理相同,用水量为A处理的80%。试验品种选用德优8号和德优16号,小区面积133.4 m2,各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2010年4月16日播种,5月20日移栽,德优8号9月4日黄熟,德优16号9月8日黄熟;2011年4月21日播种,5月23日移栽,德优8号9月6日黄熟,德优16号9月10日黄熟,两年试验结果如表1和表2。
表1 “三省”丰产栽培试验水稻农艺及经济性状比较
表2 “三省”丰产栽培技术试验产量比较
表1、表2的数据说明,对于德优8号、16号等优质软米品种,施用化肥后由于大幅度增加植株高度,很容易造成倒伏,病虫害和空秕率增多,从而导致减产和大米品质下降;不施或少施化肥、农药,少灌水可明显减少倒伏和病虫害,增加优质软米产量和提高品质。因此,德优8号和德优16号可作为云南德宏州和缅甸海拔在1300 m以下的籼稻区省肥、省药、省水“三省”优质软米专用骨干品种。
3.1 核心技术
选用省肥、省药、省水“三省”丰产栽培专用优质软米品种德优8号和德优16号,做好种子药剂浸种,在每公顷插30万~37.5万丛,每丛插3~5苗(蘖),适当栽粗基本苗的前提下,不施或少施化肥、农药,在晒田前灌水深度5~8 cm,晒田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
3.2 示范效果
本项技术于2012~2015年在芒市风平镇崃门村示范,每年的示范面积均为1.89 hm2,2016年在芒市镇的大湾村、锅盖石村、遮放的河边寨村扩大示范种植115 hm2,示范品种为德优8号和德优16号。2012~2015年累计开展德优8号和德优16号优质软米品种省肥、省药、省水“三省”丰产栽培新技术示范124.7 hm2,平均产量达7017 kg/hm2,比对照(每公顷施复合肥450 kg,施农药4次,灌水10~20 cm等传统栽培技术)每公顷减少化肥用量150~225 kg,减少施药次数1~4次,减少灌溉用水10%~20%,减少倒伏9.6%~36.8%,每公顷增产优质软谷718.5 kg,增产13.3%。由于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和大田灌溉用水,避免了倒伏,不仅大米品质明显提高,而且对确保“稻米食品安全”、“稻田生态安全”有重大价值。
[1] 赵家满,李生考,张祖构,等.创新中国的时代先锋[M].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6.136.
[2] 李生考,赵家满,董诗龙,等.“德优”系列软米品种发展前景探讨[J].作物研究,2015,29(6):662-664.
[3] 程式华.2013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43-45.
[4] 程式华.2014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44.
[5] 程式华.2015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43.
S511.048
B
1001-5280(2017)02-0203-02
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7.02.23
2016 12 28
赵家满(1966-),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德优”系列软米品种栽培示范。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