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和 程勃 魏亦文
【摘要】地勘行业第二次低谷期到来、持续走低的就业率都揭示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面向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适合地区时代经济转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提高就业率,促进专业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 基础课程 地勘行业 教学改革 发展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6年强基计划创新创业课程建设(002402106016);校级教改项目“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39-01
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是南方五省唯一一个培养地球物理勘探本科生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现在以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独特优势的综合物探勘查。国内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经历大规模的扩招与当前持续萎缩的地勘经济现成了鲜明的矛盾,造成了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2014年就业率为96%、2015年就业率为90%及2016年就业率为85%,呈现供过于求态势。尽管前几年本专业开展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1],但效果并不明显,传统金属勘探、工程勘探行业持续疲软,就业率提高仍面临巨大的困难。
1.地勘行业发展大背景
截止2013年,地质勘查(地勘)行业度过黄金十年,取得了蓬勃发展。大跨步发展导致的诸多问题日益突显,如环境污染加重、重要资源可采质量下降等[2]。2015年国家正式颁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规定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地勘行业第三大块业务。国家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總体方案》,指出到2020年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目标。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环境检测与治理方面高度重视,就业市场潜力极大。而我校本专业现有课程培养方案未涉及培养地质灾害勘探、环境检测方面本科毕业生,无法合理利用良好的就业市场势头。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势头迅猛,经济增长率连年提升,同时作为国家“一带一路”伟大策略的升级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序开展,当前是广西地区重点建设开发区域。对于本专业而言,巨大的海洋资源勘探就业市场不可小觑。而本专业现有专业课程培养毕业生无法从事海洋物探方面工作,失去了地区优势。
综上所述,本专业现有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和部分错位。立足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探究具有地区特色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培养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2.面向广西经济发展教学改革
面向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地勘行业处于持续疲软阶段、本专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情况下,将国家地勘行业转型需求、广西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本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真正结合起来,构建适合地区时代经济发展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勘探培养体系基础上,将地质灾害评价、环境检测、海洋物探方向培养体系纳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缓解本专业就业形势,突破就业面窄瓶颈,促进学科发展。
3.教学改革实践及评价
(1)收集近10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本专业就业趋势变化;绘制详细的有色金属矿勘探就业、工程勘探就业趋势曲线,明确现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讨论分析导致这种就业率持续走低的原因。
(2)走访本专业对口单位部门,收集生产单位部门对现有本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毕业生认同之处和尚需改进之处意见,指导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收集本专业对口单位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业务变动情况,统计传统有色金属矿勘探、工程勘探项目情况,探究现有本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传统勘探方向及拟改革创新培养勘探方向对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奠定基础。
(3)结合广西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咨询兄弟高校同行业专家的意见,组织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研讨,召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座谈会,提出囊括地质灾害评价、环境检测、海洋物探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建设方案。
(4)基于对口单位部门需求走访、校友从业交流反馈模式,开展构建囊括地质灾害价、环境检测、海洋物探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论证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彦礼,熊彬,吕玉增. 基于校友从业方向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探讨[J]. 高教论坛, 2016, 7, 75-78.
[2]付英,黄贤营,傅连珍.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与走向[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 11-15.
作者简介:
李静和(1985—),男,博士,讲师,从事物探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