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
元认知能力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评价与监控的能力,是保证认知活动有效进行的人的心理条件。培养学生掌握次认知技能,对提高学习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元认知能力包括以下内容:1.计划能力。计划能力指在认知活动中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协调行动,并随时调控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节修正的能力。2.选择能力。选择能力指在认知过程中,比较各种认知路线,认知结构和认知方法,在研究解决特定课题时,选择一种体现自己特点的角度与策略,并力求获得好的效果。3.监控能力。监控能力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表现为自我测试,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
一、指导学生定计划。有些学生不了解计划的作用,马虎应付;有些学生不了解计划的含义和内容,把计划写成空洞的条文,这些都是认知能力差的表现。教师在使学生明了定计划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对各种计划,如综合计划,分科计划,复习计划假期学习计划等,要分类指导,除书面计划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事每项活动之前,头脑里都应该做个简要规划,养成头脑里无计划不行动的良好习惯。二、指导学生总结。使学生明确总结的目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培养经常总结的习惯和能力,如学习阶段总结,知识分类总结,考试总结,尤其是注重总结知识策略方法不仅有书面的、个人的总结,还应有口头的、集体的总结,达到相互交流促进的目的。三、指导学生鉴定。学生一般不善于做自我学习鉴定,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偏高偏低。通常看到,学生考试后的自我感觉,自我估计,与评卷结果大相径庭,这也说明次认知能力的低下。教师通过让学生自批作业、自评考卷,并自写评语,再经教师复核后,发还学生,让学生研讨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的一致程度,能有效提高学生自我鉴定的水平。组织学生相互评,集体评,通过评价别人和听取别人评价吸取教益,这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四、指导学生检查。不习惯和不善于在学习中做自我检查,这是次认知能力差的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口答、板演、作业、实验、考试,均要求学生先自行检查,再由教师复查,并认真分析指明学生自查的成败,使学生认清自查中的问题,提高自查的成效。及时收集学生作业中的常见的错误,让学生辩析、发现和改正。对提高学生检查错误的次认知能力是很有效的。五、指导学生选择。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种策略与方法作比较和评价,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各种解法,评估各种解法,从而选择解法,学会应用。六、指导学生的认知方法。对认知路线、结构、方法、风格的认识评价,是元认知能力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教学,必须教思路,教观点,讲方法,并注意提高学生对认知方法效用的认识,使学生自觉地注意方法,选择方法,改进方法,如听课方法,钻研教材的方法,使用参考书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考试方法,书写方法,演算方法,记忆方法,安排时间方法等,都下功夫研究,教师要不懈地给予指导和督促。最后,教師对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状况应及时诊断,发现缺陷,查明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解决。七、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过程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也是思维过程辩证性的一种体现,即一个思维活动过程的结束包含着一个新的思维活动过程的开始。最好和别人的思路相比较,体验别人的思路和技巧,加强自身思维的意识和调节能力。因此,当一个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善于进行引伸、善于进行推广是训练学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的重要途径。八、为学生创设自觉思维的情境。只能在高度自觉思维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引发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并灵活运用规律性的知识;善于提出那些有深度的、生动的、足以引起学生联想的问题和事例,让学生或抽象概括,或分析综合,或归纳演绎,或联系比较,或判断推理;善于变通思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应该根据数学活动的特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在解题教学中,可以运用波利亚的提问模式,给学生作示范。提问大体可分四个阶段、即理解问题阶段,拟定计划阶段、执行计划阶段、评价反思阶段。每一阶段各提出若干个小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元认知活动进行小结,不断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每堂课结束前,可安排学生自己整理学习情况,要求学生回顾一下,这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启发学生对自己在整堂课中的学习过程进行一次再认识,明确掌握新知的程度,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