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实
摘 要:本文针对当代职业院校学生易发的心理问题展开讨论,旨在通过对稳妥地分析,研究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 心理问题 过度自卑 价值观 合理控制情绪
一、 心理健康的意义
职业院校应该注意心理健康的教育,其意义如下。
1.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前提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将影响到其身体健康,紧张、焦虑、恐惧这些心理因素会严重扰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健康的心理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在校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
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会有精力充沛的体魄、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为自己树立远大的思想目标,会在面对重大困难时坚定信心,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下不会望而却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步步向前。
2.心理健康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相信某著名企业的“十一跳”大家都听说过,抛开企业的高压管理和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单调枯燥的工作不谈,人们不得不承认正确认识对待、合理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是多么的重要。退一万步讲,当不能改变外在环境时,大不了就辞职回家种地,难不成只有跳楼这唯一“出路”?
虽然和该企业十几万员工的庞大基数相比,这11个人只是小概率的事件,但11个人的生命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冲击,企业要接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十几万员工心理受到强烈的刺激。一个人的过激行为加上新闻媒体的炒作,很容易造成连锁的效仿反应,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所以,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走向社会,如果不及时调节,有可能会对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3.心理健康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课题
进入职业院校之后,大多数学生内心都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面对陌生的环境、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初高中不一样的学习模式,还有自己可怜的毕业成绩以及“劣迹斑斑”的过去,许多学生想要重新开始,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打算继续延续混日子的作风。
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十五六岁的青春期,心理和生理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他们面临学习、独立生活、人际关系、就业、交友恋爱等一系列人生重大问题,但显然这个年纪的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教师、家长在此期间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成以下7条: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流;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 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产生原因及相应对策
1.过度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是初中分流生或高考落榜生,成绩不好,是学校里老师经常批评、家长失望的群体。
长期来自外界的谴责和不被肯定,使这类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客观,不能悦纳自己,严重的还可能由自我否定发展到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解决办法:第一,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发现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才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越来越有信心;第二,悦纳自我,客观、正确、无条件地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适度宽容自己,不过分苛求;第三,为自己设立合理的目标,一点点完成。心理学中有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法则,最开始给自己设立的目标不要太难,是要在适度的努力下可以完成的,完成后及时给自己奖励(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这样会步步提升信心。
2.价值观扭曲,人生没有目标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他们往往过分夸大了物质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终日浑浑噩噩,无人生计划和目标。
职业院校的教师平时应多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態度。学校除了设立心理咨询处外,还应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缓解学生压力,因为追求精神生活才会使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
3.优等生的心理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中也不乏优等生,昔日初高中成绩平平的学生到了职业院校摇身一变成了“学霸”,多年以来令人抬不起头来的成绩单,由于学习方式、内容的改变,成为了学生中的佼佼者,于是有些优等生就开始飘飘然起来。
这类学生大多有一两项特长,到了职校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使得多年压抑的自卑感一下子消失殆尽,但很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自负,变得高高在上瞧不起人,只与相关教师保持关系,并不把其他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
解决方法: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分析其为何以前不优秀现在优秀,与其讨论品格与能力哪一个更为重要,使其清楚认识到步入社会后,人际关系的融洽、团队合作的精神往往比个人的优秀更为重要,适度对其打压、进行挫折教育,不过要根据其性格特点适可而止,否则适得其反。
4.严重的心理问题
少数学生由于长期焦虑、恐惧、过度自卑等心理困扰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自杀、伤害他人等结果。
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应担负起关注下一代心理健康的责任。学校应配备心理咨询室及心理教师或医生,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困扰;家长和教师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主动与其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学校还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引导学生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必将帮学生挥去成长中的阴霾,还他们一片阳光。
5.不能合理控制情绪
能够合理地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部分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过于敏感,喜怒哀乐容易失控。
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人都会有悲伤、喜悦等情绪体验,但反应不应过度,锻炼自己不会因为一点成就就喜形于色,也不会因为一点失利就捶胸顿足,学会淡然处事,保持平静心态。
四、小结
相比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现状来说,近些年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成了各大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就业率高达90%以上,有些专业薪酬待遇甚至超过了名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这是因为近些年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认为只有高考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唯一出路,随着人们的观念的更新及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如为农村户口的学生减免学费,加大职业院校招生宣传力度,使技能教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了学习技能这条道路,企业用人也逐渐倾向于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技能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实现国家人才梯队的层次格局,职业院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二版)[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朱坚强.大学生心理辅导与体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淄博技师学院经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