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龄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25-01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更是培养有道德的高素质学生,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學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是导体时,要求学生第一步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做好记录。第二步要求学生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第三步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第四步重复检测一次时,还是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第五步养成良好习惯,把检测过的器材放在左边的盒子里。学生必须按照步骤逐一检测其他的物品,在这个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还有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电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电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科学观察记录活动,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在教学“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单元时必须要求学生长期进行的观察,这样才可以为我们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时,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分五个时间段分别是上午8点、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午两点、下午4点在定时定点的记录当时的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五个方面,一个月之后对他们的记录数据进行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这个过程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有可能学生坚持不下来,在这段时间内我定时对学生的记录进行检查和表扬,并且对于本次记录完整的学生进行班级活动加分,一下子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3、通过整理实验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如今的学生做事情总是缺乏独立性,有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总是爱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忘记在家里,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我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是经过一朝一夕的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总是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对于易碎的玻璃制品更是要轻拿轻放,并且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回原处,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来做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4、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压着书,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拨动尺子,在实验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必须保持安静,比一比哪一组能快速的完成实验,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5、通过拓展延伸,渗透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讲到《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在最后了解沙尘暴的时,我们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形式本来我们的草原是晴空万里,美丽缤纷的人们过着愉快的生活,但是人们过渡的放牧和砍伐导致植被遭到破坏,当风来了,我们的蓝天不在蓝了,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破坏的危害,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去做呢?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德育教育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要根据所教课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到自己的德育意识。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